耐觀影 x 勞拉·萬德爾
童一個世界
導演: 勞拉·萬德爾
編劇: 勞拉·萬德爾
主演: 古特·杜雷 / 蕾娜·吉拉德·沃斯 / 卡里姆·萊克路 / 陶·馬騰 / 瑪雅·范德貝克
類型: 劇情
制片國家/地區: 比利時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21-07-08(戛納電影節)
片長: 72分鐘
“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我的第一次參加戛納電影節。”這是《童一個世界》小演員在戛納首映上的發言。小女孩稚嫩且俏皮的言語逗笑了在場觀眾。當主持人將話筒遞給旁邊的小男演員時,他的高冷拒絕再次逗笑了大家。
兩位小演員在戛納現場
第三視角下對于暴力的思考
《童一個世界》是比利時導演勞拉·萬德爾的處女作,本片入圍第74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并獲得費比西獎,接著入圍第69屆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做特別展映,目前在第5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臥虎單元角逐最受歡迎影片。這是導演繼短片《奇怪的軀殼》(Les Corps étrangers )后首度嘗試長片,作為一名女性導演,她在呈現“校園暴力”題材時,鏡頭格外細膩、冷靜且克制。
導演勞拉·萬德爾接受耐觀影專訪
本片名為《童一個世界》,主要是考慮到全片是以兒童視角來鋪陳敘述的。妹妹Nora進入小學之后,親眼目睹了哥哥Abel遭受校園暴力。雖然她嘗試過向外界尋求幫助,但哥哥作為受害者卻要求妹妹沉默,于是妹妹陷入了一場反抗與沉默的沖突。不同于以往關注校園暴力的電影,這次鏡頭并未直接對準施暴者和受害者,而是通過受害者的妹妹——一個處于暴力外的旁觀者——的視角講述整個故事。這種視角正好與銀幕外的觀眾視角相呼應,除了可以增強代入感之外,還能引發觀眾對校園暴力更為深刻的思考。妹妹是緘默群體中的一個縮影,透過這個角色,觀眾可以反思生活中曾經被忽略的細節。
片中妹妹是第一次脫離家庭,進入學校這個新環境。對她來說,校園即是一個小社會、一個新世界,老師是秩序的掌控者與權力的支配者,而她唯一熟悉的哥哥則是處在最底層的校園霸凌受害者。面對哥哥整個人被塞進垃圾桶、被堵在廁所種種窘境,反應慢半拍卻敏感細膩的妹妹想幫助哥哥,可惜無能為力,因為后者要她緘默不語,適應這個新世界的規則。
妹妹Nora和哥哥Abel
暴力的轉換
既然無法改變規則,那就去適應規則。影片后半段,哥哥從一個校園暴力受害者變成了一個施暴者,這樣的轉變實際上是面對暴力的妥協。出于對自身的保護和情感的宣泄,哥哥在眾多解決暴力的方法中選擇了最差勁的一種——霸凌一個比他更加弱小的孩子。這樣的設定殘忍又發人深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施暴者曾經都是受害者。在這里,電影只是拋出了一個關于校園暴力問題,展示了它的存在,然而沒有給出更好解決方法。但是我認為,一個導演的處女作就能將一個社會問題如此深刻地展現出來已經非常難得,至少它使每個看過電影的觀眾開始重視和反思這個問題。
小演員的表演
不得不說本片導演很會選角。雖然是第一次演戲,但主角們的表演卻令觀眾感到驚喜。飾演妹妹的小演員非常細膩地將角色內心的掙扎與糾結透過鏡頭傳遞給觀眾,使得觀眾在每一秒都能感受到角色內心的變化;飾演哥哥的小演員自身氣質也與角色非常相符,首映會上的他始終展現著自己高冷的一面。耐觀影在圣塞電影節現場就影片內容和導演約了專訪。
電影劇照
采訪正文
耐觀影主編Xavier與導演勞拉·萬德爾
Q1
您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是什么?
“將故事設定在小學這個時期,是因為這是孩子們第一次走出家庭并進入一個全新的微型社會,需要靠自己去尋找新社會的規則、了解其中的運作。對我而言,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在電影里討論“融入”這一概念,我想呈現孩子們融入一個新團體的過程,同時展現兄妹之間感情的重要性。這不僅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對成年人來說也是一樣的。
我們面對著融入大多數的欲望,也有被大多數拋棄的可能。無論如何,某種意義上來說,為了融入大多數而放棄自身,確實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電影中,哥哥被其他孩子排擠,所以妹妹認為只有像別人一樣不接受哥哥,才能融入群體。簡而言之,童年時期的為了合群,你會失去你的個性,即便成年后我們也會有同樣的行為。
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也會有“領地”概念,特別是在操場上。比如在比利時,球場占據了大部分空間,因此不想踢球的孩子很難融入團體,這樣就已經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暴力。所以我們應該承認, “領地”和“融入”人們一直面臨的兩個問題。即使作為成年人,也需要融入某個群體。”
電影劇照
Q2
為什么選擇從旁觀者
而不是受害者本人的視角來敘述?
“首先是因為這樣的視角很少見,并且比起受害者視角更加震撼。事實上大部分電影采用很多受害者和施暴者這兩個視角來敘事,但是旁觀者這個視角之前沒有采用過。通過這個視角,觀察、傾聽、理解和分享電影中一些不同事物的時候會更有沖擊力。
此外旁觀者作為第三人稱,能夠非常快的把視角從施暴者的一端移向受害者的一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旁觀者,都是霸凌的目擊者,我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點,這也就很難察覺霸凌所帶來的傷害。”
Q3
什么原因讓哥哥從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
“這種轉變非常典型。當一個人遭受了暴力之后,我們除了把這種暴力歸轉移到別人身上還能做什么呢?暴力只是被轉移,而不是被解決。”
Q4
您怎樣看待父親發現孩子遭遇校園暴力后,直接找老師和施暴者理論的行為?家長面對校園暴力時應該怎么應對?
“事實上,我覺得盡量不要去評價成年人的行為,因為他們會對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感到不安。現實生活中,他們沒有時間去管理孩子,家長在這里就只一個象征而已。所有面臨這種情況的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據我說知,當父母介入校園暴力時,很有可能會造成某種毀滅性的結果,所以我選擇不過多談論這個問題。”
Q5
為什么要把父親的身份設置為一個社會底層失業者?
“這是一個典型的標簽。在比利時,失業是種常態,當然也不會受到過多批評。我對這種身份感興趣是因為當電影里其他孩子質疑Nora父親身份時,Nora會開始轉變自己對父親的看法。”
電影劇照
Q6
電影中老師的冷漠算不算另外一種暴力形式?
“事實上,我盡量不對成年人的行為作出判斷,因為他們不了解事情的經過,這對他們來說并不公平。他們并沒有時間和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這部電影還是要聚焦于兒童,最好的辦法就是身臨其境,潛入他們的世界中”
Q7
能說說和小演員們合作的感受嗎?
“我覺得小演員們都太棒了,跟他們合作的過程非常棒。拍攝前三個月,我們每個周末都待在一起。孩子們一開始沒有讀過劇本,后面我們分了好幾個階段進行培訓。最開始,他們并不習慣看攝像機,因為他們之前從未接觸過,到了后面才逐漸熟悉。”
Q8
在影片中,我們注意到您對霸凌的描繪很細致,包括家庭層面和校園層面,能不能和我們談談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Q9
為什么這部電影只有70分鐘?
Q10
您的下一部電影也是關于孩子的嗎?
還是其他主題?
以上就是《童一個世界》導演專訪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