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這個詞兒在中國常講,但在西方并不常講,但孝心當是普遍存在的,因為它是人倫道德的根本原則和普遍原則。誰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父母創造并哺育的,否則將無以存在,這是是個人都明白的道理,只要道德底線未被突破,它就必然普遍存在。有無孝道或者孝心,取決于人的道德水平與道德境界,道德水平與道德境界不到位的人,即便嘴上天天喊孝道,也大多是偽孝道,他的錢再多,父母也是很難用的,他的車再好,父母是也是很難坐的,他的房子再漂亮,父母是也是很難住的,裝孝而不實孝,是中國當代偽孝子的普遍丑陋。自己的小日子過得越好,對父母而言門檻子就越高,就越難進,離父母就越疏遠,這難道是可以被忽略的現象嗎?孝道的基本原則是為父母而想,你想都很少想,又何以落實孝道呢?李逵沒啥文化,也并不大懂得孝道的道理,但卻知道母親太艱難,所以一到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想起老娘在家窮得叮當響,常年吃不到肉,就大哭起來,就吵著鬧著要去接老娘,這樣的孝心,是純粹的,不摻假的,打動人心的。西方人雖不大講孝道,但有道德修養的人從來就是不泯滅孝心的,拿破侖就是極好的例證,拿破侖在1784年就死了父親,母親在家業敗落,又要撫養許多孩子的艱難情況下,希望就讀軍校的二兒子拿破侖,早些掙錢幫自己一把,拿破侖非常心疼母親的艱難,認為母親的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求救,因為他了解自己的母親,不是特別艱難,母親不會求救于他,更不會干擾他的學業。于是,他把母親的話當成了“圣靈”的聲音,為了盡快幫母親度過難關,他果斷放棄了學制五年的既定海軍專業,改選了學制三年的炮兵專業,擔心三年也太長,就繼而奮發學習,拼命拿學分,只用了一年,就拿滿了他人三年才能拿滿的學分,于1785年就畢業掙錢,尚未成年,就為自己的母親分擔憂愁了,難道拿破侖的竭盡全力為母親所想,還不算是一個偉大的孝子嗎?
摘自 宇太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