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臨近尾聲,家長們再一次陷入到要不要報班的糾結(jié)里。
別人都是在補課,我們不補,會不會跟不上?
成績不好,會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小學/初中基礎打不好,初中/高中更沒時間...
聽說學霸都是提前學的,在哪里哪里補課
初升高45%的錄取率,焦慮得很
......
以上幾個問題是后臺問得最多的,今天,我就來淺淺地回答一下。
??????
1、影響成績的四大因素
分別是智商、性格、環(huán)境、習慣。
之所以智商排在第一位,是基于理解力、記憶力、自學能力來綜合看的。上次在到底什么樣的孩子是真聰明那篇文章里我講過了,學神在這個方面尤其優(yōu)秀,不僅能夠快速領悟核心知識點,而且能靠自我鉆研和總結(jié)深刻理解老師沒講的部分,在應試教育中占絕對優(yōu)勢。
其次是性格,為什么是性格呢?
根據(jù)我國曾對青少年人群的智商做過的統(tǒng)計研究,智商低于90或高于130的學生,僅占所有學生的2%。剩余,大部分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相同。
導致學習排名有先后的真正原因是自驅(qū)力,也就是自己要不要學。
很顯然,這里性格紅利就體現(xiàn)了,有一部分天生目標感強,好強不服輸,有節(jié)制的孩子會成為除智商外第二批脫穎而出的人。
這些孩子智商在115附近,不算優(yōu)異,但自己很要學,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上課好好聽講,放學好好寫作業(yè),屬于俗稱“笨鳥先飛”那一掛的(當然,這些孩子并不笨哈)
其次,還有一種性格,在小學或者初中階段也很加分,聽話的,自覺型雖然是差了那么一點,但是家長陪著,老師看著也能學得進去,勤奮有嘉。
但通常這一批到了高中會有所下滑,家長管不住是一個方面,學習難度提高了是一方面。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尤其是一個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目前的教育機制來看,具體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優(yōu)秀的教師資源,二是,較好的學習氛圍。
打個比方說吧,孩子在一個全班都能認真聽講的班級里,連個說個悄悄話的人都沒有,總做小動作也無聊,索性就學唄。
而老師呢,采取的也是選拔制,分配學校首先是基于自己的學習成績,其次是基于以往的教學成績。
教學成績突出必然得來源于他對教書育人的熱愛,對上課方法不斷優(yōu)化吧
當然,這里還要提一嘴優(yōu)秀領導的作用,他會把自己的教學理念貫徹下去,帶領全體教師搞研究搞改革。
據(jù)我所知,不止是上海,各地的名校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教學資料和大綱。
所以,掐尖的老師+掐尖的學生,成就了非凡的升學率。
這也是大家熱衷買學區(qū)房的核心理由。
這也是我一直勸大家如果是個普通家庭,不要去卷補習班、卷見識、卷興趣班,集中資源換到高一級別城市的核心理由,因為縣城的環(huán)境是永遠比不上城市。
最后,才是習慣。
就是大家一直說的什么預習、復習、檢查、先寫作業(yè)再去玩等等那些。
我說實話哈,這個東西是術,是個加分項,拉開孩子之間成績的差距不大的。
因為,有自驅(qū)力的不需要培養(yǎng),智商高的也不拼這個,被父母逼著形成的他律習慣呢,會被丟棄。
但是,現(xiàn)在教育內(nèi)卷的可怕,大考時差幾分就有可能會導致落榜,家長還是要重視。
??????
2、雞娃的長線影響。
不管是家長自己教,還是在外面上補習班,都被稱之為雞娃。
我不建議也沒有在幼兒園、小學階段給孩子補過課,除了經(jīng)濟方面,還應該公而告之的就是雞娃的長線影響是弊大于利的。
早在上世紀初德國就曾計劃在全國推行早教,為此專門做一個大型研究,結(jié)果顯示:
在小學的最初階段,接受過以識字和計算為主的早教的孩子,確實比沒有早教的孩子成績更好,也更自信,但并不能保持很長時間,到了四年級就會顯著低于沒提前早教的,而且在社交和情感能力上,表現(xiàn)更差。
美國、英國包括中國也做過類似的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都是一樣的。
其次,不得不提的人腦發(fā)育特點,孩子在6歲前,大腦是非?;靵y的,大腦皮層還沒有發(fā)育好,強行灌輸知識他們則只能啟動記憶模式。
看似學得快,實際上是不能理解的,基本上全部靠死記硬背,而所謂的寓教于樂,并不能幫助開發(fā)出超越年齡的智商,只是延長了專注力而已。
真正能夠沉下心來學習呢,是在8-12歲,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會趨于平靜,12歲之后進入青春期,又會再一次進入一輪混亂。
第三,就是一而再再而三被提及的學習興趣。
假設孩子自我學習的意識未覺醒,被家長反復地盯,以車輪戰(zhàn)這樣的方式輾轉(zhuǎn)于學校與培訓班之間,孩子的內(nèi)心是逆反的。
到了15-18左右會對學習產(chǎn)生徹底的厭倦,簡單說就是練廢了。
與此同時,在雞娃的過程中,孩子對人生的信念和希冀也會被破壞,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還是讓父母滿意。
第四,過度地依賴老師,缺乏獨立思考和自我總結(jié)的鍛煉。
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小學和初中的成績是帶有欺騙性的,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被過度開發(fā)了。
隨之被破壞的呢,還有親子關系,父母把自己的焦慮和擔憂投射給孩子,持續(xù)投射給孩子,造成的壓力以及反彈,家長們都懂。
所以,我一直說,教育是一個宏大的課題,要顧眼前更要看未來。
如果孩子不是學習那塊料,結(jié)果也只能是花了很多錢,得到了一個階段性的好成績,比如,那種初中成績下滑的,考到了重點高中考了大專的...
補課補習班,顧名思義就是學不會的去補,有具體的解決不了的問題去補。
而不是拔苗助長,搶跑作弊。
要知道,我們最終要培養(yǎng)的是一個成年后能夠過得好的孩子。
這個孩子,他不僅能通過考試拿到文憑,更要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沉淀出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性格、和與人協(xié)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這幾個軟實力,都需要家長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情況,制定完善的教育計劃,足夠的陪伴,用心的培養(yǎng),適當?shù)姆攀植拍芰暤谩?br>
因為,理解原理,才能不惑,主動求知,才能堅定,自我學習,才能修成內(nèi)功。
簡單地靠外部力量,靠卷一個好成績是得不到的。
所以,希望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能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把心情理得平和一點。
小學也好,初中也罷,不過是殘酷競爭到來之前得緩沖階段,有人跑得快一點,有人掉隊,有人崛起,有人平平,都是正常的。
過度雞娃,靠補習,靠灌輸,靠逼迫,這些短期內(nèi)看似有用,實則得不償失。
美國暢銷書作家愛潑斯坦在他的最新作品《成長的邊界》中提議:要有不贏在起跑線的勇氣。
我附議。
??????
3、不要迷信高估補習班。
大家想要給孩子報補習班,除了焦慮,就是害怕遺憾。
害怕會不會因為自己過于躺平,導致孩子成績靠后,甚至無緣高中,這些我懂的,我真的懂。
因為,我也無數(shù)次反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但,幸運的是我是做銷售出身的,曾經(jīng)供職過好幾個教培機構(gòu)。
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假設上學是一日三餐,補習班最多也就是個點心。
就像上班一樣,孩子一天要在學校接受8個小時的學習,補習班每天能平均到1個小時了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這點時間,也就是查漏補缺,加強提升。
而且由于盈利模式,一般的培訓機構(gòu)根本沒有能力請到十分優(yōu)秀的老師。有個教師證,大學畢業(yè)是大部分人的水平。
真正在學校里任職,有經(jīng)驗,有自己的體系和方法的老師很少出來上課,尤其是這幾年國家打擊的這么嚴厲的情況下。
所以,很多人看見學霸上補習班,就誤以為成績好是補習班的功勞,這是錯誤的。
補習班能夠帶來的收益很低很低。
即便這樣,前提也要那個孩子自己智商可以,自驅(qū)力也夠好。
否則,家長是砸鍋賣鐵送孩子去讀了,他在課堂上混了一節(jié)又一節(jié)。
與其這樣,還不如快樂成長,等他開悟了集中資源沖擊大考。
最后,我們來說一下奧數(shù),這個特殊的補習班。
奧數(shù)呢,不屬于普魯士教育,是前蘇聯(lián)精英選拔的系統(tǒng),原則上可以提高孩子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但對智商有很高的要求。
這種超前教育,在小學階段可能會呈現(xiàn)一種我娃好聰明的假象,但隨著題目難度的增加,很容易造成孩子對數(shù)學的厭學情緒以及應試教育思維的混亂。
沒錯,學好了非常有助于高中、大學數(shù)學的理解,學不好又是適得其反。
所以,請大家衡量好,送孩子去學到底是想考個好大學,還是要做數(shù)學研究,以及孩子的智商是否匹配。
??????
4、想要孩子成績好,真正該做的
洋洋灑灑寫了這么多,我的觀點還是始終如一:雞娃不如雞自己。
家長若真不想留下遺憾,努力去賺錢,努力去提升自我。
錢賺到了,給孩子換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孩子花錢擇個好學校,給孩子留一筆啟動資金,給孩子多掙下些產(chǎn)業(yè),給孩子講講生意經(jīng),給孩子直接參與賺錢謀局的機會。
認知提高了嘛,陪孩子多聊聊天,多讀讀書,經(jīng)營好自己的家庭,給孩子一個平和、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教會孩子樂觀、堅持、自立。
反正總之,就是一句話補習班不是救場王。
作為家長,還是自雞之余,努力去平衡好生活和家庭教育吧:
?和睦恩愛的夫妻關系。
?充滿理解、支持、關心的家庭氛圍。
?每個月,拿出一筆錢,專門用來買書和文具。
?賣掉電視和沙發(fā),換成超大的書柜。
?在家里陽光明媚、視覺寬敞、能夠遠眺的位置,放上書桌。
?購買地球儀、地圖、顯微鏡、計算機編程玩具等觀察真實世界的設備,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
?購買提高溝通能力、樹立自信心的書籍。
?購買歷史類、行業(yè)類變遷史的書籍。
?至于英語,多陪孩子看原版動畫片,讀原版雜志,以聽為核心輸入,以模仿為核心輸出。
?家長自己增加讀書的行為,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有條件的話,養(yǎng)些植物、小動物,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焦慮傳遞給孩子。
?不做掃興的父母,做孩子的捧場王,鼓勵她,支持她,信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