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 孩子才會說》(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美)阿黛爾 法伯(Adele Faber)、伊萊恩 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著,安燕玲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320頁。
這本書講的是如何改善與嬰幼兒的溝通,改變ta的行為,沒有什么大道理,不是什么文學經典著作,而是美國人一貫的風格:實用為主,所有內容通過目錄都可以了解到: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接受他們的感受,換位思考,理解他們,全力傾聽,把你的理解說出來,幻想的方式滿足他們的愿望;這個是基礎,只有孩子認為你理解了ta,才會有后面的進展;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描述你所見;說出你所感;提示;用簡單的詞匯表達;用便條紙面形式反饋給ta;
3、用別的方法替代懲罰:請ta幫忙;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ta的人格);表明你的期望;提供選擇;告訴孩子怎么彌補自己的失誤;采取行動;讓孩子體驗自己錯誤行為的自然結果;
4、鼓勵孩子自立:讓ta自己選擇;尊重他的努力;不問太多問題;別急著給答案(給ta自己思考的時間);鼓勵孩子利用外部資源;不要毀掉ta的希望;
5、學會贊賞孩子:避免籠統(太表面的贊揚毫無意義,不真誠,不動腦子),描述你所見,描述你所感;用一個詞概括孩子的行為;
6、不要固化孩子:(在ta低迷時)看到他自己沒看到的優點;創造機會讓他對自己另眼相待;讓他無意中聽到對自己的正面評價;以身作則;記住孩子那些有突出表現的時刻;當他重回老路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
育兒是大事。誰說中國人沒有長線思維,孩子就是長線思維的起點。在中國,最高明的商業賄賂,就是把對方的孩子拉到自己公司上班。
孩子收到的反饋會影響ta的一生。我至今仍然記得很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一部武打片,里面有一段是把人活活打死,血腥、殘酷,以后千萬不能給過小的孩子看這種影視作品;還有一次我初一,被全班選為班長,我哥哥有點冷嘲熱諷,讓我也受了些打擊。
培養孩子自立非常重要。畢竟孩子總得長大,獨自去面對世界,父母不可能什么事都代勞;有時候為了圖快,父母會傾向于直接上手,但這樣也毀了孩子的提高的機會。以后要多花時間教兒子自己穿鞋、上廁所、自己動手吃飯!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再抱他了。溺愛是害他們。想辦法增強他們的自信和應對問題的能力,是教育的關鍵。
書中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表揚孩子要及時,不能懲罰孩子(“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批評很快,表揚很慢。做家長有責任把這個順序顛倒過來”)。我經常以各種條件懲罰或獎勵兒子,這樣也是不對的,時間長了容易養成他的依賴。表揚時也不要老是把他和別人比較。
“當出現沖突的時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對抗,或者擔心誰輸贏,我們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尋找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個人需求得到尊重。同時,我們也在教導孩子,他們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我們的仇敵,我們在教給他們如何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是現在,還是身處困境,也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將來在復雜的社會中,這個方法都能讓孩子受用。”
總的來說,這書提倡跟孩子溝通中,減少負面反饋,增加正能量。看這種育兒書不禁也讓我聯想到管理,某種意義上說,管一個團隊就是做他們的家長,得全面考慮到各人的感受并讓他們感動尊重,及時表揚正向引導,有方法地批評改正,鼓勵他們自己做決策并為之承擔后果,看到ta自己都沒看到的優點。
英文原版出版40多年了,至今還能買到,說明經歷了時間考驗。書中不少傳神的插圖、案例,翻譯的不錯,家長們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