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干貨,也是第二篇關于基層員工成長的文章(第一篇是《銀行基層員工,最缺啥?》)。這篇文章需要思考,如果想放松,請繞道。
01
說到個人成長,肯定有很多方面。而且對每個人來說,情況不太一樣,需要成長的地方自然也不相同。
但就銀行基層員工而言,最緊迫也是最重要的,是從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仔細思考和審視一下自己。
因為只有從那些瑣事中脫離出來,才能知道自己該往哪方面去努力。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每天面對那么多雜事瑣事,大腦早已被填滿,哪來的精力和時間去思考和成長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并非沒有辦法。
那就是以目標為導向,在工作中多思考一下:如果離開銀行,我能去哪。
我相信,大部分基層員工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都會思索半天,然后很不情愿地給出一個答案:哪都去不了。
這就是很多基層員工面臨的尷尬境地。
而之所以哪都去不了,是因為大部分人并沒有什么能力和特長,出去之后根本沒辦法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是連養家糊口都成問題。
這正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要在工作中逐漸培養這種說走就走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個人成長。
有人可能會疑惑,你之前不是說從不勸別人跳槽嗎?為什么現在又讓思考離開銀行之后,能去哪里的問題?
這并不矛盾,走不走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而我所說的,就是通過思考這個問題來實現自我成長。
02
那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成長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這并不是廢話,是因為行動的前提是你要愿意接受這些。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工作的價值并不在于為單位創造了多少利潤,而是對個人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好處(雖然顯得有些不道德)。
換句話說,就是在工作中多問自己一個問題:干這些活,我自己從中能得到什么提升。
只要多思考這個問題,就可以擺脫日常雜事的困擾,從枯燥的工作中汲取營養。
試想一下,拋開某個具體的行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能不說,如果想要跳槽,肯定需要具備一些最基礎,也是最通用的能力。
比如溝通、協作、營銷、與人相處、解決問題、管理等等。
這些,就是基層員工應該努力的方向。
而這個方式,并不要求付出多少成本,通過擺爛或者摸魚來獲取成長的空間,甚至不需要對日常的工作做出多么大的改變。
比如今天讓我站大堂。平時我都是想著怎么能混過這一天,中午吃什么飯,今天的信用卡任務應該怎么完成,那個客戶投訴應該怎么解決。
可如果從上面所說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就會想,在今天的工作中,有哪些鍛煉的機會,能夠鍛煉我的哪些能力。
這樣,在營銷信用卡時,我會有意鍛煉一下自己的表達和營銷能力;在處理客戶投訴的過程中,我會關注自己的情緒管理;在面對困難時,我會把它當做鍛煉的機會,勇敢去嘗試而不是退縮......
03
當把工作中所有枯燥的事,都歸類為自己成長的機會中時,那些看似重復的工作,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
你不是為了單位在工作,你只是在利用這個機會獲得成長。
這不是PUA,也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從現實的角度去實現改變。
不少人可能看不起這個改變,會認為這些業務都干了很多年,早已經輕車熟路,閉著眼睛都能完成,里面根本沒什么值得學習的東西。
的確,很多事看起來都很簡單。但視而不見和處處留心的結果會有很大的區別。否則都是在干同樣的工作,別人為什么比你成長得快呢?
也有人會認為,何必這么費勁,到哪不能鍛煉這些能力?真想離開銀行,辭職信一交,出去闖就行,肯定會比這成長的更快。
但現實是殘酷的,很多基層員工早已經失去了勇氣和能力。也承擔了不了這么大的風險。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小小的改變,也許就是最好的方式。
當我們保持耐心,慢慢成長時,會發現自己已經開始逐漸跳出了那些繁雜的瑣事,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決問題,這就是成長。
等到了這個階段,是否跳槽,其實已經變得不是那么重要。
而文章題目中的問題,肯定也會有新的答案。
當然,成長絕非易事,也急不得。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點,篇幅原因,咱們以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