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是一種基本需求。父母們經常討論如何為孩子選購合適的鞋子。
鞋底要柔軟嗎?需要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嗎?或者更貴的鞋子更好?這些觀點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然而,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里,一些不合格的童鞋可能正在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央視的《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揭露了含有有害物質的童鞋,這些鞋可能導致孩子性早熟、肝腎受損。那么,這些有害童鞋究竟有多危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以便及時提醒自己注意。
自2014年以來,我國的質量監督部門每年都會對童鞋進行抽查,并在央視的《每周質量報告》節目中公布檢測結果。檢測內容主要包括耐磨性、剝離強度、物理機械安全性能、甲醛、拉伸強度和重金屬含量等。2018年,上海質監局公布的抽查結果顯示,40批次產品中有1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30%。
到了2022年6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再次曝光了一批有害童鞋。這次抽查了200批次樣品,發現其中4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24.5%。特別是鄰苯二甲酸酯的超標問題非常嚴重。
我國的童鞋市場龐大,年需求量達到數十億雙。從年需求量來看,每個孩子每年都可能穿到至少一雙不合格的鞋。
許多家長認為“鞋底軟”意味著舒適,但其中隱藏著風險。例如,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增塑劑,用于軟化、增強彈性和透明度,常見于多種產品,為了讓兒童鞋的鞋底更軟,一些商家可能會過量添加增塑劑,從而導致鄰苯二甲酸酯超標。
兒童若接觸這種有毒物質,很容易通過手和嘴的行為將其帶入體內。長期接觸超標的鄰苯二甲酸酯的童鞋,不僅可能對腎臟造成嚴重損害,還可能導致性早熟。
另外,很多不合格的童鞋還存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問題,其中以鉛超標最為常見。鉛可以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對人體造成全方位的損害,尤其是對大腦的影響最為嚴重,并且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
《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兒童血液中的鉛含量每增加50微克/升,到45歲時智商平均會降低2點。鉛的過多接觸還會加速大腦老化。
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童鞋呢?
家長在為孩子選鞋時存在一些誤區:
鞋底軟:許多家長偏好為孩子選擇軟底鞋,認為這會讓孩子腳底感到舒適。實際上,鞋底過軟的鞋雖然穿著舒適,但對兒童來說可能限制了足部的正常發育,容易導致平足、O型腿等足部問題。相比之下,較硬的鞋子更適合孩子,因為它們可以在行走過程中正確反映足底的壓力和反作用力,幫助孩子調整和適應運動環境。
孩子們喜歡鞋底會發光的鞋,看起來很酷,但這種鞋通常需要孩子在地上大力跳躍才能發光,長時間這樣可能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而洞洞鞋材質柔軟,易變形,孩子在活動時很容易發生危險,尤其是乘坐扶梯時。選鞋時,也應避免選擇顏色過于鮮艷、有刺鼻氣味的鞋子,這可能意味著材質有問題。
簡單的童鞋背后,其實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