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過著并不非常富裕的生活,每天只有勤勤懇懇地不停地工作,才能勉勉強強地積累些財富。
從銀行存款就能看出來,2%的人存量80%的存款。其余98%的人才存了20%的存款。
大城市的人,多數都有房子貸款,生活在天天要償還月供之中。
可以說98%的人都是處于缺錢的狀態之中。不缺錢的人百里挑一,比高考的幾率低多了。
人生確實就是這樣:“你要汗流滿面,才有的吃,直到歸了土”。沒有人能夠逃脫。
但是,有些人總想偷懶,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成年了也不愿出來打工,還想過有房有車和衣食無憂的體面生活。
1
我身邊就有很多以照看老人和小孩之名不出來打工的窮人。
例如,有一對夫妻,妻子剛剛55歲,丈夫剛剛60歲,到了法定年齡就退休了。
兩個人身體狀況還很健康。妻子的父母親都過80歲;丈夫只有母親還健在,已90多歲。
夫妻雙方的3個老人年已高齡,生病住院時確實需要人照看和護理。
平日里,3個老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能夠自理,并且他們夫妻兩人都不是獨生子女。
3個老人還有其他子女及孫子孫女們就與他們居住在同一個城市或附近的地方。
他們夫妻兩人每月每人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有一個獨生女兒大學畢業已在省城工作,每月有1萬多元的工資。但還沒有結婚和買房。
前段時間女兒想買房,在湊首付時,夫妻兩人就四處借錢,但也沒有湊夠首付,買房之事只能等積攢些錢后再說了。
有人就建議他們夫妻二人或一個人在省城去打工,既可照顧女兒的生活,也可掙些錢幫女兒買房。他們就說他們有老人需要照看,就是不愿出來打工。
在他們的心目中,退休之后生活,就是每天照顧一下老人,去游山玩水,有空時去跳跳廣場舞。
老人都能自理,一個人幫忙做點飯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兩個人來照顧的。
有老人需要照看,只是不愿繼續招工,不行繼續打工借口。
即使有老人需要照看,也不需要夫妻兩人都不出來打工,家庭及家族之內可以協商,看誰來照看老人,其他人出來打工掙錢,這樣家庭或家族才能積累到財富。
人不出來打工,就只能過窮日子和買不起房了。
2
我知道的很多農村夫妻,年齡還不到50-60歲,身體狀況還很健康,就以照看老人和小孩之名不去打工了,還以功成名就自居。
一個月60元的養老費用,他們就感到夠用了。
甚至有的人還說:“養兒子都不頂用,自己再去掙錢養孫子,就更不上算,才不幫忙養孫子呢。”
這樣的人就是懶,就是不為自己負責和沒有擔當。
不養別人,起碼將自己養老的錢賺出來,手頭的錢夠養老嗎?沒有300萬,怎么說夠養老呢?
五六十歲的人,就不再繼續工作,就是吃喝玩樂的人,早早就不賺錢的家庭,每代人積累的財富就很少,也只能過更窮的日子和更買不起房了。
而且他們的后代,和他們一樣,也是同樣這樣模仿他們生活,也是五六十歲就不賺錢了。
人連懶惰的方式都一模一樣。
再看看那些比較勤快的家庭是如何掙錢的,就不用說那些掙到大錢的家庭了。
就是那些比較富裕的家庭都是在努力工作和掙錢的。
3
我就知道一對年輕的雙職工,孩子剛滿一歲時,他們夫妻兩人就是自己照看孩子,也沒有雇保姆或讓父母來照看孩子。
他們上班之前,就把孩子一天的奶粉和用品等準備好,上班時順路把孩子托送到附近的阿姨家照看,下班時順路再到阿姨家把孩子接回來自己照看。
每月給阿姨一定的照看費用。他們夫妻兩人都在工作,也沒有因為照看小孩而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且他們雙方的父母都在工作或打工,這樣家庭或家族積累的財富就多些。
他們的父母就有能力在經濟上給她們一些補貼和贊助,他們的生活就相對富裕些和能夠買得起房。
那些更勤奮的人,一邊開車,一邊做直播。即使在旅游途中,晚上也抽出時間寫文章、拍視頻,根本就不停止的。
他們做熱愛的事情,是可以做一輩子,做到歸了土。生命不止,工作不休。甚至連節假日都沒有休息過。
這樣的人,才能夠賺到錢。
這也許就是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