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中,有能力的不一定有錢,但有錢的人,一定是有能力的。
大家都非常的現實,不會去管你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和困難,衡量的標準就只有一個,你的結果是好是壞?
很多人可能會說,靠父母給的資源,有啥可裝逼的,這種人有個毛線的能力啊。
其實,很多人對能力的認知,都有一定的偏差,甚至是完全錯誤的。
1、什么是真正的能力?
所謂的能力,不只是指能把事情做好,而是看你能調動多少資源為你所用。
你有體力可以去搬磚,會開車可以去跑滴滴,這只能算是技能。
雖然也算是能力的一方面,但真正有用的能力,必然是稀缺的。
就像多年前,我們花了巨大的代價,把錢學森等一批科學家送回過,他們的那種能力才是稀缺的,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價值。
而社會上比拼的,根本不是一對一的單挑,所以父母的資源也屬于稀缺的。
只要能被子女調動,就可以算成他能力的一部分。
2、接受叢林法則
現實是很殘酷的,自古以來都是叢林法則。
太弱了,自然會被欺負。
太強了,肯定也會被嫉妒。
那些總是嘴里喊著仁義道德的人,在現實社會中,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為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可以用道德來約束自己,那沒人會管你,但卻不能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別人。
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的身上,這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啊。
所以呀,行走江湖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別人怎么評價你,真的沒有那么重要。
當然,自己也不要總是想著去改變別人,人家過得再好,不會分你一毛錢。
人家吃不上飯,你也不會去把他養著。
3、競爭是長期的
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想要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就只能去和別人競爭。
只要存在競爭,就必然伴隨著爭斗和各種陰謀詭計。
你可以很善良,不去傷害別人,但卻不能夠保證,別人也會同樣對待你。
所以啊,即使我們不做惡,但一定要有懲惡的能力。
在別人欺負你之后,還不進行反抗,只是一味的隱忍,不但換不來人家的尊重,只會讓他得寸進尺。
老好人在這個社會,已經很難混得有多好了。
不管是自己創業,還是在職場打工,和身邊人的關系,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競爭啊。
4、利益和感情都要有
之前李舟也以為,只要感情好了,什么話都可以說,什么事都可以做。
但這些年終于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利益的關系是不牢固的,但沒有感情的關系,也不可能太長久。
我們生活在人情社會,在辦很多事情的時候,都需要有一定的關系才行。
當雙方沒有信任時,即使你想給別人好處,人家可能也不敢收。
這也很正常,誰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給他挖坑呢?
所以啊,即使想通過潛規則,在桌面下進行交易,也必須要有前期的信任打底才行。
而表面的感情,就是建立信任的潤滑劑。
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雖然感情和利益都是需要的,但總體來說,還是利益占的比重會更大一些。
畢竟人們會背叛感情,卻從來都不會有人背叛自身的利益。
屁股決定腦袋嘛!
5、要學會偽裝
雖然李舟很清楚,大多數人嘴上都是主義,心里裝的都是生意。
可如果想要融入這個社會,就必須要學會偽裝,把自己變成以前討厭的人。
沒辦法,很多人的認知當中,不管是對人或者對事,都是非好即壞的。
所以千萬不能,讓人給你貼上壞的標簽。
畢竟當你和陌生人交往的時候,人家對你不夠了解,直接會拿人家對你的評價,來作為衡量的標準。
如果大家都說你是壞人,即使你再怎么辯解,也無濟于事。
越有錢的人,就越善于偽裝,把自己包裝成道德楷模,方便謀取自己的利益。
這也不能說他們太虛偽,而是想要更好的生存,必須要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