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現在已經有了一套養老的基本制度,但由于受到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同群體之間的福利,是有著巨大差別的。
大多數的普通員工,如果不是在體制內工作的話,退休以后也只能夠領取到養老金,這些錢是之前購買的養老保險里面支付的。至于能夠領取到多少養老金,就要看養老基金大池子里面,到底能有多少錢拿出來分配。
有些人可能一個月的退休金,就有好幾千甚至過萬,但大多數農民朋友,領取的養老錢只有200塊錢左右。
基于這種情況,有人就提出對于這種弱勢群體,可以實施特別的政策。比如滿60歲的每月發1000,滿70歲發2000,滿80歲發3000。
但有的專家對這種建議,卻提出了明確的反對意見。
一、專家為什么反對?
1、他們認為這是靠能力、收入、職位決定。
資金盤子就那么大,他們認為低收入者該拿多少就是多少,不應該漲,如果要漲請憑本事。
2、當地政府拿不出這么多錢。
有的專家表示,給農民辦好事,這是人人都愿意做的事情,但也不能只是一句口號。由于農民群體的人數眾多,如果是按照每人發500,或者是1000的水平來發放養老錢,那么對當地的政府財政是相當大的考驗。
而且經過某些專家的測算,認為當下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沒有這個實力來支付這么大一筆開銷。
3、不利于養老保險基金的穩健運行。
很簡單的道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制度,跟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機制一樣,都是“長繳多得、多繳多得”。人家繳得時間長、數量大,就應該拿到多,怎么能搞平均主義呢?
4、人的欲望是不會滿足。
如果漲了一次,勢必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這樣就會破壞了規則,破壞了這套信用體系,不利于長期發展。所以這種想法念頭要打住。
雖然專家反對,但退休人員卻有自己的看法!
二、退休老員工的心聲
1、公平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
養老金雖然不是慈善機構,但是也不能按你們說的搞什么市場化、資本化。你們收入本身就高,放開點心胸,別總是拿市場那套說話,忘記了醫療、教育搞市場化,最后弄出了一系列不公平的現象嗎?只要嚴重不公平,后面國家就得改革。
2、養老金明顯不合理。
農村里的農民老人是最辛苦的,他們勞作一輩子了,手里哪里有積蓄啊。如果兒女不孝順,他們怎么生活啊。所以,給他們發500元,他們就滿足了,發1000元就能安逸了,發2000元就幸福了。
3、不要否定低收入群體的貢獻。
每個崗位都有每個崗位存在的價值。任何崗位都可以做出巨大的貢獻。不要忘了一批大公無私的老一輩,當年他們為了國企建設和重工業、制造業建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我相信國家是不會忘了這批人的。
小編認為應該聽到群眾的聲音,提高他們的養老金后,能減輕農村家庭的養老負擔,降低農村子女的壓力,讓農村年輕人更方便去打工,所以讓他們收益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