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想無關緊要的事。去想想風吧。
這幾天,我一直陷入更不出來文的內耗中。
直到我突然被一年前B站UP主“@衣戈猜想”發布的一條《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刷屏,這幾分鐘的視頻講述了二舅的半生。
當時,很多網友表示被二舅感動或治愈,這次也給了我許多啟發和想象。
01
“遺憾在電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戲,在生活里是讓人沉淪的毒藥。”
世界上第一快樂的人是不用對任何人負責的樹先生,第二快樂的是從不回頭看的人。
誰沒有遺憾呢?
現代人多少都有一些精神內耗,“二舅”對待生活的態度,就是每個人都要有自我滿足的能力。
簡單點說,精神內耗可以理解為人內心矛盾的沖突,內心中互相矛盾的心理能量、觀念不斷地反復沖突。
或者是一些心理原因,不斷地對自己進行攻擊、又不斷自我防御導致的。
還記得有段時間,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寫作目標,也列出了寫作計劃。
但是那段時間我實際的行為是,每天晚上刷劇聽歌,熬夜到一兩點鐘,然后早上起來時,無精打采。
最后我檢查自己的內心,我意識到我不是簡單的拖延,一定是心理上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內在的答案是,因為上一部作品不像自己預期的那么好,我內心希望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因為太想寫好了,反倒不敢寫。
因為有些事,做了就有可能失敗,不做就不會失敗。
知道這點后,我安慰自己,不必一定要達到心理預期。
只要比上次有進步,每天寫點什么東西,就能睡個好覺。
你只管寫就行,大不了不好就不拿出來,別人覺得你水平不高,真的也沒關系啦。
可能在很多不寫作的朋友眼里,這只是小問題。
但其實對于寫作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嚴重的心理危機。
因為我知道很多寫作的朋友,解不開這個結,最后今日復明日,一回頭已經好多年沒有動筆出作品的也不是少數。
02
活得累的人往往戴著兩副面具。
一副是外在的假面具,一副是內在的真自我。
而往往我們為了獲得他人的肯定,展現的是外在的假面具,可能并沒表達出真實的想法。
當你開始糾結,擔憂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時,可以在心里默念:
快樂是我自己的,只要我不允許,沒有人能讓我不快樂。
你覺得我是怎樣的人,我就是,無所謂,好壞我都認,懶得解釋,反正既不靠你活,也不跟你過。
試著把這些話說出來吧,說出來后你會感覺到內心前所未有的舒坦。
做回真實自我之后,看看天塌下來了沒有。
如果沒有的話,那些糾結、無奈又算得了什么呢?
比起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能過得好、過得開心。
如果一味去尋求別人的認可,努力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也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和開心。
03
多和自己做對比,要有自我滿足的能力。
視頻中有一段話說:按照二舅的智商可以高考,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退休金,村子附近就有這么一個人。
“這種思維方式其實代表了多數人,我們總是容易和身邊人對比,生活最重要的參照物應該是自己,和自己比,就容易滿足。”
真正感到內耗的是,可能只是一個念頭。
就像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是——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
永遠有一個標桿,而這個標桿是一個被他人拿來,作為鞭策我們的、很遠很遠的他人。
之所以內卷,也在于我們不斷地以他人為標準,而遺失了曾經美好的自己。
冬奧會有幾百位運動員,但金牌可能只有10多個,多數人歷盡一生,都只為他人作背景板。職業生涯拿不到金牌,但他們在賽場上做最好的自己,也很欣慰。
在自我探索這條路上,如何走出內耗,答案永遠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