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都有豐富多變的香型,比如花香、果香、松熏香等等。為什么不同的茶會有不同的香型,甚至同一類茶的不同產(chǎn)品也會呈現(xiàn)不同的香型?
其實一款茶的香氣主要由茶葉品種、生長地域和環(huán)境、制作工藝這三個因素共同形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品種香、地域香和工藝香。
品種香
不同的茶樹品種,內(nèi)涵茶性不同,因此能形成獨特的茶香。這就好像自然界其他植物一樣,不同的樹木品種、不同的蔬菜、不同的水果,香氣就會不同。
雖然茶樹鮮葉中組成芳香的物質(zhì)都有大約100余種,但是因為品種不同,茶樹DNA不一樣,每一種芳香物質(zhì)的含量就不同,組成后的香型就極其復雜。
鐵觀音以蘭花香著稱,“安溪四大花旦”中的本山茶和毛蟹茶,雖然可以和鐵觀音種植在同一片茶園里,但是本山茶和毛蟹茶卻制作不出鐵觀音的蘭花香。武夷肉桂具有桂皮味,哪怕是最頂級的大紅袍,也無法形成桂皮香。這些例子都說明,品種不同,香型就不一樣。
地域香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是《晏子春秋》中的名句,意思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葉子長得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啦。
這個道理也適用于茶樹,不同的地域種植出來的茶樹,即使品種相同,但由于光照、土壤、空氣等等因素不同,呈現(xiàn)出的香氣也會不一樣,這就是我們說的地域香。
比如同樣是普洱茶,但冰島、班章、薄荷糖、曼松、刮風寨等等,因為茶樹生長的地域環(huán)境不同,所以茶樹的香氣就不一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幾乎在每一種茶中都存在:鐵觀音中內(nèi)安溪、外安溪香型不同;福鼎白茶太姥山、白琳、點頭、磻溪香型也不同;正山小種則講究桐木村關內(nèi)、關外;武夷巖茶講究正巖,正巖還得分三坑兩澗......所有這些例子都說明,同一茶樹品種生長的地域環(huán)境不同,香型也會存在差異。
工藝香
品種香和地域香都是基礎的茶香屬性,每一種茶的本真香氣要想得到完美的展現(xiàn),需要精湛制茶技藝的加持才能展現(xiàn)在成品茶的香氣上。工藝不到位,茶香要么低淡,要么雜亂,口感也會大打折扣。
制茶工藝,則是一門需要經(jīng)驗積累的技藝,一杯好茶,凝聚了制茶師傅幾十年的錘煉和心得,往往是經(jīng)歷千百次的失敗才摸索出來。
茶葉不同,制茶工藝也不一樣,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香氣特點。普洱茶后發(fā)酵、白茶日曬、烏龍茶烘焙、綠茶炒青等等,每一種工藝流程中的微小差異,都會影響最終的成品茶香氣。
以品種為基礎,在最適宜的環(huán)境中生長,加上精湛的制茶工藝,茶葉的香氣就能得到最佳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