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第7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練習題

7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一、選擇題

1《物種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仍深深影響現代科學研究,達爾文(多選)(     )

A提出了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觀點    

B提出了用進廢退的理論

C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D認識到變異廣泛存在并能遺傳給后代

2某小島上原有果蠅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vv的果蠅分別占15%55%30%。若此時從島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為VV的果蠅,且所有果蠅均隨機交配,F1代中V的基因頻率約是(     )

A43%                       B48%                       C52%                       D57%

3.已知人眼的褐色(A)對藍色(a)是顯性。在一個30 000人的人群中,藍眼人3 600人,褐眼人26 400人,其中純合子有12 000人。在這個人群中A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     )

A0.640.36                                               B0.360.64

C0.500.50                                               D0.820.18

4.在一個種群中基因型為TT的個體占49%Tt的個體占42%tt的個體占9%T基因和t基因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

A70%30%             B49%42%             C49%9%               D42%58%

5右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Bc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

C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則bd是同一物種

D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則cd是不同物種

6.下列屬于同一物種的是(     )

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所有食草動物

B.生活在某一地區的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C.種植在同一塊地里的二倍體水稻和普通水稻

D.培養在同一培養皿中大和小的兩種草履蟲

7.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理解是(     )

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

能夠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變異是不定向的

變異是定向的

變異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積累可以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                   D③⑤

8.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     )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生物進化是長期應用的結果

進化的根本原因是遺傳

A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9.有關物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一個種群就是一個物種

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在物種形成的過程中,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是同時出現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有關生物類型出現順序的猜測有可能的是(     )

A.厭氧自養、厭氧異養、需氧異養

B.需氧異養、厭氧異養、需氧自養

C.厭氧異養、需氧異養、光能合成自養

D.厭氧異養、光能合成自養、需氧異養

11下列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是(     )

A物種是神創的                                           B.物種是不變的

C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D.用進廢退是生物進化的原因

12由于蟹類的捕食,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逐漸增加。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人工選擇               B.適者生存               C.用進廢退                      D.定向變異

二、非選擇題

1.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不同島嶼上發現了13種地雀,其大小形態、食性、棲息環境各不相同,并且它們之間互不交配。經過研究,發現它們都是由來自南美大陸的同一物種進化而來的。請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1)這些地雀遷來后,分布于不同島嶼,不同的種群出現不同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經過長期的           ,使得不同的種群               朝著不同方向發展。

(2)由于島上食物和棲息條件不同,          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就有所差異,使得這些種群         就會形成明顯的差異,并逐步產生了      

(3)這一事實說明:          隔離會導致             隔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                

2.下圖所示為某一條大河兩岸物種演化過程。圖中上為河東,下為河西,甲、乙、丙、丁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過程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

河東

河西

(1)河東河西的自然環境不同,由原物種甲進化為乙、丙兩物種的外部條件是       
                    
           ,內部因素是                          

(2)河東的乙物種遷移到河西后,不與丙物種融合為同一物種,而是各自獨立進化,其內部原因是                                      ,外界原因是               

(3)遷移到河西的乙物種經一定時期后卻進化為丁物種,那么,由乙物種進化為丁物種的條件是                                                      

3.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

1

(1)1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XYZ表示生物進化的基本環節,XY分別是                               

(2)該小島上的蜥蜴原種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總和稱為                ,這是生物進化的               

(3)小島上能進行生殖的所有蜥蜴個體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蜥蜴的               

(4)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兩種性狀,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聯趾(趾間有蹼)基因。圖2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

2

①由于蜥蜴過度繁殖,導致                加劇。

小島上食物短缺,聯趾蜥蜴個體比例反而逐漸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2所示過程說明,自然環境的變化引起不同性狀蜥蜴的比例發生變化,其本質是因為蜥蜴群體內的                發生了改變。

(5)從生物多樣性角度分析,圖2所示群體中不同個體的存在反映了              多樣性;若從分子水平檢測這種多樣性,可采用的簡便技術是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D

解析:AD是達爾文提出的;B項提出用進廢退理論的是拉馬克;C項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

2B

解析:F1代中V的基因頻率約是[(1510)%×255%]÷(110×2)48%

3A

解析:在一個30 000人的人群中,藍眼人aa 3 600人,褐眼人A _ 26 400人,其中純合子AA12 000人,則Aa26 40012 00014 400

A的基因頻率= 0.64

a的基因頻率=1A10.640.36

4A

解析:在一個種群中基因型為TT的個體占49%Tt的個體占42%tt的個體占9%

T的基因頻率= 70%t的基因頻1T170%30%

5B

解析:A項中,bd不一定達到生殖隔離;B項中,由于a1a2的地理隔離,dc有可能存在生殖隔離;C項中,a1中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D項中,a1中外遷群體與當地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但如果只發生地理隔離,而沒有發生生殖隔離,則cd可能是一個物種。

6B

解析:屬于同一物種的是生活在某一地區的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7B

解析:此題是一種組合選擇題,主要考查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否真正理解,以及對達爾文的學說與拉馬克的學說的區別是否清楚。達爾文學說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而題目中的第點的含義是與之矛盾的。第點的含義實質上是說變異都是適應性的,也就是定向的,這與拉馬克的理論是一致的,而且也與題目中第項是一致的。這樣排除,即可把②③⑤組成答案而選擇B項,解此題的關鍵就是要理解第項的含義。

8B

解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9B

解析:物種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下能夠相互交配,并能夠產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種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種群是物種的一部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一般來說先有地理隔離,然后才有生殖隔離。

10D

解析:原始生命誕生后,逐步進化成原始的異養厭氧型的原核生物,當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機物后,經突變和自然選擇,逐步分化出了自養型生物,自養型生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O2,為需氧型生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在15億年前,地球上才出現了真核生物。

11C

解析: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12B

解析:由于蟹類的捕食,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逐漸增加,說明具有較厚外殼的蝸牛能適應其生活環境。

二、非選擇題

1(1)自然選擇   基因頻率   (2)自然選擇   基因庫    生殖隔離  

(3)地理    生殖    必要條件

2(1)自然條件不同的自然選擇    地理隔離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變異

(2)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和種群各自的基因庫不同    生殖隔離

(3)環境條件的自然選擇    地理隔離

3. (1)突變(變異)    自然選擇

(2)種群    基本單位

(3)基因庫

(4)①生存斗爭(種內斗爭)

聯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合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在島上食物短缺時,聯趾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答案合理即可)

基因頻率

(5)遺傳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識點總結
第7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達爾文主義思維模型,穩定帶來延續,波動帶來機會
高中生物:生物的進化知識點總結
2014屆生物高考基礎復習(考綱全景透析):7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2知識點: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猗县| 金堂县| 潮安县| 嘉兴市| 宁晋县| 隆昌县| 红安县| 长海县| 游戏| 常德市| 大港区| 鲁山县| 葵青区| 阆中市| 金昌市| 五常市| 南召县| 巴林右旗| 彝良县| 平湖市| 德化县| 犍为县| 蒙山县| 东城区| 彭水| 乌海市| 大余县| 中西区| 桦南县| 昌邑市| 蒙山县| 招远市| 孟津县| 韶山市| 万州区| 德钦县| 综艺| 津南区| 永平县| 宾川县|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