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城外城西墻的正門,后周時稱迎秋門,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名為順天門。又因此門直通鄭州且與內城的正門相對,故又稱新鄭門。北宋皇帝駕臨金明池觀爭標比賽時,由此門出入。經探明,該門址為甕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65米、東西寬120米,是已探明的北宋東京外城諸城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
它就在這里哦↓↓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項目于2012年2月27日正式啟動考古發掘工作。新鄭門是北宋東京城外城西墻偏南的一座城門,位于現今市區的漢興路以北、夷山大街以西區域。截至目前,項目一期發掘工作已經完畢,發掘面積為2000平方米,基本理清了城門結構及城墻的保存狀態。目前發現有明清時代民居院落、明清時代黃河淤積層、元代房屋院墻、金代建筑基槽和宋代城墻遺址等文物遺存。考古資料顯示,新鄭門盡管在北宋末年廢棄,但通過新鄭門的道路一直在使用,直到清代道光年間,因毀于洪水才廢棄。新鄭門外道路兩側,清理出多處民居,出土的大量遺物就是明證。項目二期開始啟動發掘工作,正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
那么,新鄭門遺址里面究竟是什么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很快,沉睡地下的北宋東京城新鄭門遺址就會展現在世人面前,大家有木有點小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