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向東流,站在鳳凰城西的公路橋上,可以俯瞰鳳凰古城堡。據介紹,鳳凰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現仍保存完好。古城堡于2007年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墻沿沱江邊修筑,取材于當地的紅色砂巖砌成城墻。
城墻排水用的龍頭
城墻下的亭臺
古城墻上現保存有兩座門樓。我先登上了北門城樓。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璧輝門”。“壁輝”北門古城樓始建于明朝。現場觀察,北門城樓的樓閣部分,是當代修復的。所以,北門城樓沒有東門城樓保存得那樣完整。
資料介紹,鳳凰元、明時為五寨長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將土城改建為磚城,開設四大門,各覆以樓。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將磚城改建為石城,北門定名為“壁輝門”,一直保存至今。北門古城樓采用本地紅砂條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鉆細琢。城門呈一半月拱,有兩扇鐵皮包裹。圓頭大鐵釘密鉚其上的大門。
城門是兩扇鐵皮包裹的木門
北門城樓用青磚砌筑,重檐歇山頂,穿斗式木結構,石座卷頂。城樓對外一面開槍眼兩層,每層4個,能控制防御城門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圍。
尚北門向東可在城墻上行走
城墻上留有箭眼
北門城樓處俯拍的古城墻
城墻腳下為老街
鳳凰古城的東門樓保存完整。入內參觀需要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