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海行之二:盛夏陽光下的塔兒寺(5)
塔兒寺有多少座佛塔?好像沒有人統計。在塔兒寺,福成所見的有六處佛塔。按所見佛塔的時間順序,第一處是過門塔:
過門塔,見到此塔時間為2020年7月5日13時49分。初見,以為是新建的佛塔。查資料得知,過門塔原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云1711年)。以前,這兒是塔兒寺必經之處。
過門(街)式塔,是佛塔的一種形制,藏傳佛教地區及北京等地都有,元明清三朝都建過這種過門式塔。塔由塔門與塔身兩部分組成,過門即有拜佛功德。
塔兒寺的過門塔在1980年代重修過,由清代建筑的一塔一洞,增為今天的三塔三洞,這樣來看,福成目測以為是當代所建,還有點靠譜。不過,對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判斷呢,也不能想當然。
這是過門塔的中間主塔,塔由塔洞地面算起,高約12米,當然我不可能測量,引用的數據待考。之前,這兒是塔兒寺的正門。現在山門改在左側,但我們乘公交而來,引是從其旁邊的小側門(不是塔門)進入寺內。
過門塔由白色的石頭構筑,是否漢白玉,因無法近觀,不敢枉言。其上的雕飾挺漂亮的。因為塔兒寺是宗喀巴的誕生地,是藏傳佛教的圣地(宗喀巴16歲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創立格魯派--黃教,成為一代宗師)。所以建筑上包括佛塔,都是比較講究的。大師徒弟的徒弟的徒弟后來主理前藏(達賴)和后藏(班禪),也有財力建筑規格高的佛殿或佛塔了。
在寺內右側的路上拍攝的過門塔一角(上下圖):
塔基似為青石構造,塔門上端有仿木斗拱,斗拱上的檐是綠色琉璃滴瓦。右側靠近寺中路面的塔下,成為鴿子的天下:
從塔門處進到寺內,見到的是塔兒寺的標志性古建筑:如意塔,即八寶如意塔、善逝八塔或吉祥八塔:
八寶如意塔處,是塔兒寺的寺前廣場。是清代建的(1776年)。藏傳佛教的塔,絕大多數都是覆缽式的,這八塔不例外。如意八塔是藏傳佛教幾乎所有寺院廣場上的“標配”,它是佛的象征。以釋迦佛一生重要經歷和傳說即八大圣跡為主題:
聚蓮塔:紀念佛陀降生。菩提塔:紀念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法輪塔:紀念佛陀成道后初轉法輪。神變塔:紀念佛陀示現神變,降伏外道。天降塔:紀念佛陀上天為母說法后重返人間。和合塔:紀念佛陀傳法令僧團重新團結。勝利塔:紀念佛陀證達生死的境界。涅槃塔:表示萬物無常而歸圓寂的塔。
如意八塔的形制相同,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里面藏有梵文。
距八寶如意塔不遠處,在山門與花寺(祈壽殿之間)福成所見第三處佛塔,時輪大塔:
時輪大塔,是民國年間建的(為1942年遵照九世班禪遺愿而建)。塔高13米,塔有三層,并均有佛龕。
大金瓦殿內大銀塔,是福成見到的第四處佛塔。全寺以此塔為最珍貴,前篇說過,是塔兒寺的重寶,在喇嘛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銀塔最初是磚塔,由宗喀巴的母親所建。明洪武十二年(1379)建銀塔,內藏小磚塔。又蓋大金瓦殿以覆塔身。
資料稱塔兒寺有寶塔數十座。福成所見第五處佛塔,在過門塔的右側,是一座過街式單塔。建在路上,下有路通過。塔名未查到資料。可能是太平塔。見到這座塔的時間是17時27分。時天上有奇云,故多拍了幾張:
5時37分見到“太平塔”(?)對面山坡上的一座大塔。未知其名。或是菩提塔?待考證。
17時38分拍攝的塔兒寺最后一張塔圖。以上向各位親們匯報完畢。塔兒寺全部五篇游記,到此寫就。前方是青海湖:2020青海行之三:六十二歲才一見青海湖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