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南方這野果因太酸被人嫌棄,但維C含量超高,有人靠它“發財”
這個季節,板栗大量成熟了。我前幾天去自家的山里打板栗,就在路邊看到有一種野果也成熟了,地上還掉落了不少,可能是之前下雨刮風吹掉落下來的。
我好奇去撿了幾個來吃,味道是真的酸。特別是我媳婦,才咬一口就立馬扔掉了,她說太酸了,根本就不能吃。
而這種野果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主角,一種因為味道太酸被人嫌棄的野果,但是它的維C含量卻特別高,是蘋果的60倍還要多。而且有人嫌棄它,卻也有人靠它“發財”。那它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提到酸棗,很多人都會想起北方地區的水果——酸棗。但是在南方也有一種俗稱酸棗的水果,但基本都是野生為主很少有人專門種植它,也就是說它是一種野果。
而它的學名叫“南酸棗”,顧名思義就是在南方地區才有。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它也叫酸棗,但卻并不是棗子,它是漆樹科南酸棗屬落葉喬木的果實。
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漆樹的大名,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樹木,稍微靠近它就會被遭殃。而南酸棗雖然也是漆樹科的,但它卻沒有漆樹那么危險。
這種樹木長得和漆樹差不多,也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植物,它足可以長到30米以上,而且樹的冠幅也很大,遠看的話就像一個超大號的蘑菇。
南酸棗的最大特點還是它的果實,這種果實長得確實很像棗子,但是它即便是成熟了以后,也是非常酸的。
并且南酸棗基本上沒有什么果肉,它里面有一個很大的果核,而外面的果皮也很厚,只有很薄的一層果肉粘附在果核上面。
也是因為它的這個特征:形似大棗而味酸,故名酸棗為了把它和酸棗區分,因此就得名南酸棗,或者是廣酸棗。
在過去農村娃沒啥零食可吃,也有些小孩會去撿拾它的果實來吃。但基本只有那些能吃酸的才吃得下,特別是一些懷孕的孕婦,就特別愛吃這種野果。畢竟在以前可吃的零食很少,所以許多的小孩子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而在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逐漸沒人去撿這種野果來吃了。常常導致在酸棗樹下掉了一地的果實,爛掉了也沒人去撿了。原因還是它太酸了,而且果肉很少,可食率不高,自然愿意吃的人少之又少。
但被多數人嫌棄的南酸棗,在部分人眼中卻是香餑餑,還有些人靠它而發財。原因在于,南酸棗鮮吃味道讓人難以接受,但如果把它做成糕點了還是非常美味的,并且營養也很豐富。
在湖南一些村子里,到了秋冬季的時候,就會有人去山上撿拾南酸棗,把它們用背簍背下山,然后經過清洗、燙煮、去皮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為了南酸棗糕,在市場上就很搶手。
往往都能賣到二三十元一斤,并且還非常的搶手。因為經過加工以后的南酸棗糕,色澤透明,美似琥珀,吃起來也是酸甜可口,關鍵的一點還在于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
南酸棗糕的主要成分就是這種野生的南酸棗,而它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鈣、磷、鐵等等營養成份,嫩糯細膩,口感較好。
特別是它的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高,每100克所含的維C1200毫克,比獼猴桃高2倍左右,比蘋果還高60倍左右。
正因為如此,才有人說吃一個同等質量的南酸棗可以頂2個獼猴桃,頂60個蘋果。
值得一提的是南酸棗還是能入藥的,在《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了它有“清熱毒,消食滯,醒酒。具有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食、解毒、醒酒、燒燙傷等多種用途。
正是憑借著這些優勢,目前在農村有些農民就專門去山里撿拾南酸棗,然后用它來加工成酸棗糕售賣而發財致富。
其實南酸棗不光是可以鮮吃,做酸棗糕,它還可以用來釀酒等。就連它的木材也是大有用處的,可以加工成工藝品。而它的果核既能做活性炭原料,也可以做成手串來佩戴等。
在你的家鄉還有這種酸棗樹嗎?如果大家在山里見到了,并且也是一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那也可以嘗試用它做南酸棗糕來售賣,畢竟價格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