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現狀:有本事的不在身邊,在身邊的沒本事,真的是這樣嗎?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傳統的一種觀念,數千年以來一直都是這樣的,那在今天“養兒防老”還適用嗎?
如今在農村里的留守老人也不多了,因為很多稍微還有一點能力的也是在外面打工掙錢。就算是有些人60多歲、70歲了,依然還在外面打工。畢竟相比于城里的老人而言,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金,不勞動怎么生活呢?
有人說現在農村老人的養老現狀就是:兒女有本事的不在身邊,在身邊的卻又沒有本事。細品一下,這句話還真的有幾分道理的。在農夫的家鄉,一些子女在外面掙大錢的,事業有成的,長年累月都在外面,一年難得回來幾次。而有些長期陪伴在父母身邊的,確實是沒什么本事。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本事,這樣自己老了以后的生活也有保障了,可是真正等到他們有本事了,這些老人又有點落寞了。老人都不愿意拖子女的后腿,所以任由他們在外面闖蕩。即便是想要讓他們養老,也不太現實。一來是去城里了住不習慣,二來是和子女住在一起也容易引發一些矛盾,到時候為難的還是子女,所以他們寧愿選擇委屈自己,也不愿意成為子女的負擔。
而那些長期留在身邊的子女,說他們沒有本事也是事實。如今,有能力的年輕人,誰還愿意繼續在農村里呢?因為在農村里,能干點什么呢?地種得再好、再多,也是不掙錢的。就靠著種地掙那么點辛苦錢,父母也不忍心讓他們來養老。所以,這些老人只好自己養老,年紀一大把了,能出去找事做的就外出打工。而外面掙不到錢的,就在農村里種地,至少這樣溫飽方面有保障了!而且,還有很多的農村老人,六、七十歲了依然在外面忙碌,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想要給兒女們分擔一點負擔,讓兒子們能早一點成家。
想當初,那些有兒子的看不起沒兒子的,認為兒子可以養老,可以傳宗接代。可是時代不一樣了,真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那些因為生的全是女兒在村里抬不起頭的父母,現在日子卻過得更加的紅火了。他們不用再為兒子找不到媳婦而整夜睡不著覺,也不用為了給兒子掙彩禮錢,年紀一大把了還出去打工掙錢。
而且,國家的政策也好了,有些老人雖然有兒女,但是如果不孝順,真的還不如那些沒有兒女的老人。因為這些沒有子女的老人,現在都能享受國家五保戶政策,日子一天天過得也沒什么不順心的事情。反之有子女的,他們如果不養老、不孝順,想當初自己含辛茹苦把他們拉扯大,到頭來卻寒了老人的心!
有人可能也會說,在城里不也是這樣嗎?那些有本事的女兒不在父母身邊,而在父母身邊的女兒卻又沒什么本事。是的,在城里也是這樣的。但是城里的老人是不怎么需要為養老問題而發愁的,在他們老了以后,每天不是看看報紙、下下棋,就是打打太極、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很滋潤。而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一說,只能是忙碌到不能動彈的時候,想想其中的差距還是蠻大的!雖然現在農村的老人也有退休金了,可是一個月才幾十塊錢前,又能干什么呢?真希望哪一天農民也有退休金,因為他們對于國家的貢獻也是不小的。
在你村里也是這樣嗎?有本事的不在父母身邊,在身邊的卻沒本事?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