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里對于親情是非常重視的,尤其是在過去,逢年過節就會走親戚。那個時候,如果路途比較遠的親戚,一般都會留下來住上幾天才回去。在過去走親戚,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先去誰家,再去誰家,這些都是根據親戚關系遠近來安排的,不然其他的親戚會說閑話的。比如像拜年了一般都是先去舅舅,然后就是姑姑家、姨媽家。而有的人就常常很糾結,那就是姑媽和姨媽之間,到底誰家先去呢?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姑媽和姨媽到底誰更親呢?小編也問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們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古代習俗:姑媽比姨媽更親
在古代對于親戚關系遠近的劃分,主要是看血緣關系。雖然姨媽和媽媽也是有血緣關系的,但是在古代女人是沒有什么地位的,在家中也是沒有什么話語權的。就算是姐妹之間關系比較好,聯系比較緊密也是沒什么用的。因為在過去,女人說話是不算數的,家中做主的還是男人。
而姑媽則不一樣了,她和爸爸是親兄妹關系,都是爺爺奶奶的親骨肉,是真正的一家人,即便是嫁出去了,依然還是會在家中有著很重要的席位。同時,因為爺爺奶奶這一層關系的存在,會經?;啬锛襾怼K栽谶^去,姑媽的關系是要比姨媽的更親一些,這個是普遍現象,在民間甚至還有著“姑表親,世代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表親,一代親,姨媽一走斷了親?!钡恼f法。
在我們這邊在婚喪嫁娶的事宴上,記禮金的時候,也是根據親戚的遠近來記錄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先記姑媽,再記姨媽,而且在酒席席位的安排上也是如此的。不說其他的,光是修家譜這一點就看得出來,姑媽家肯定會收錄,而姨媽家是一定不會收錄的。
現代關系:誰走動多誰就近
對于姨媽和姑媽關系的遠近,在法律上的解釋是平等的。村里的老人也說了,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很多的規矩也過時了,就連走親戚在農村里大家也都不積極了。如果現在要劃分誰的關系更近一些,那就要看誰走得頻繁了。
時代不一樣了,別說是親戚了,就連是兄弟之間也是如此,一般是誰和誰走動頻繁,他們的關系就更近一些。因為人和人親還是不親,根本不是靠血緣來維系,也不是靠法律來約束,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走動。如果長期不走動,那血緣關系再近,估計也親不到哪里去。反之,如果經常聚在一起,哪怕都是沒用半點關系的外姓人,也能情同手足。所以親朋好友之間,還是要多走動,就像農村的老話說的那樣:“走一走,動一動,親戚之間不生分?!?/p>
不過,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如今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也就沒有了姑媽、姨媽一說了,因此也就不用再為走親戚的時候,先去姑媽家,還是先去姨媽家而煩惱了!你認為老農這樣說有道理嗎?在你家,是姑媽親,還是姨媽更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