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糧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足夠的存糧,老百姓才能生活有保障。自古以來我國就很重視發展農業,也是糧食產量大國。在近些年,我國通過政策支持、科技驅動、深化改革等多項措施,大大提升了我國農業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2018年我國的糧食產量達到了13000億斤,產糧量穩居世界榜首,其中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了,可以說我國的糧食是完全夠吃的。那為什么每年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呢?估計不少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現在答案來了!
首先我國是產糧大國,也是糧食進口大國,糧食的進口量是世界第一的。其中原因之一,那就是我國的人口眾多。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可以說我國的人口數量非常的龐大。如此巨大的人口數量,每天消耗的糧食產量也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國的糧食自給率達到了85%以上,但是依然還有一大部分需要進口,這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國的農業結構不平衡。為何這樣說呢?糧食不僅包括水稻,還有大豆、玉米、小麥等,而我國水稻的種植面積就很廣泛,南北方都有種植。但是像大豆、小麥的種植面積就不很不足,這些完全不能滿足我國每年的消耗量,所以就需要從國外進口。并且相比于國內的大豆,美國的大豆產油量高,品質也更好,因此就要從美國進口。
其次是國外的糧油價格更加實惠。目前我國糧食供需總體寬松,庫存也是比較充裕的,從農業農村部披露的數據來看,我國糧食儲備已經大大超過世界糧農組織規定的17%至18%的安全警戒線。在過去幾千年來長期困擾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成功得到了解決,并且還逐步實現了從“吃得飽”向“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而我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糧食,還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它們的糧食價格更低、品質更優。
在國內種植面積有限,可耕地的面積只占全球耕地的7%左右,攤分到我們個人頭上,人均不足一畝半地。并且在國內糧食種植比較分散,在各地的價格波動也是比較大的,再加上種植技術還相對落后,因此種植成本高,糧食的價格就相對偏高一些。比如在我國大豆的價格普遍是每噸36000元,而巴西大豆每噸僅有3500元。并且他們所種植的大豆品質較中國的大豆更加的優良,價格更低、品質更好,所以就會選擇從國外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