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我們也會有恐懼和貪婪,只不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
我不認為包含我自己本身在內能夠“成功”地預測股市短期間的波動。
與這群“樂在其中”并以像老板一樣心態經營公司的專業經理人在一起工作真是一種享受。
我非常熱愛我的工作,每天早上去上班時,都會覺得自己好像是要到西斯汀教堂作壁畫一樣。(注:米開爾基羅名畫“最后的審判”完成處)
經理人在思索會計原則時,一定要謹記林肯總統最常講的一句俚語:“如果一只狗連尾巴也算在內的話,總共有幾條腿?答案還是四條腿,因為不論你是不是把尾巴當作是一條腿,尾巴永遠還是尾巴”,這句話提醒經理人就算會計師愿意幫你證明尾巴也算是一條腿,你也不會因此多了一條腿。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錯誤的,投資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證券市場投資者沒有幾個不知道巴菲特的。這個以股票投資著稱,并獲得巨大成功的美國人在同業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沃倫·巴菲特將集中投資的精髓簡要地概括為:"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拉鋸戰中產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然后將你的大部分資金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漲跌,堅持持股,穩中取勝。"為了捕捉到這些股票,他把股票視為企業加以經營,不惜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分析企業經營狀況、評估企業的管理上,以此決定是否對這個企業的股票進行投資,而不是跟蹤股票價格的波動。
不可否認,巴菲特的成功有許多因素,但不管怎么說他是一位巨大的成功者,他的投資邏輯當引起人們深刻思量:
------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我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好的企業比好的價格更為重要。
------一生追求消費壟斷企業。
------最終決定公司股價的是公司的實際價值。
------沒有任何時間適合將優秀的企業脫手。
在巴菲特看來,選擇合適的價格吃進優秀企業的股票,關注這個企業的經營管理,一路持有,等待收獲,就是成功。
有人說,這或許在市場經濟已經成熟的外國行,在市場經濟尚不健全的我國不行。
也有人說,在中國沒有可以長期投資的企業和股票。
但是實際上,我們上市公司中的一些優秀企業已經創造了巴菲特所說的業績,而幾年翻幾番的股票也不是沒有,關鍵是要有雙巴菲特的智慧的雙眼和巴菲特的投資邏輯。
薩繆爾·巴特勒曾寫道:“社會進步基于人們渴望生存的本能而非收入。”巴菲特是巴特勒法則的一個例外。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像伊凡·博斯基和邁克爾·米爾肯這樣一些人利用內幕信息、大量負債、恐嚇威脅以及欺騙伎倆從事投機活動,最終觸犯了證券法。奧馬哈市的美國第一資本合伙公司總裁邁克爾·延尼是巴菲特的朋友,他認為,在這個時代,“華爾街的貪婪超過了它的智慧”。
在這樣一個狂躁不安的時代,巴菲特在做什么?他正在運作管理這樣一些企業如《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出版公司、喜飴糖果公司和《布法羅新聞報》報社,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他至今仍投資于這些企業。巴菲特總的投資理念并不只是“購買并持有”而是“購買并捂到底”。 除了他的財富之外,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和投資觀念在世界上也極具影響力。
對所有那些追求財富的人來說,巴菲特提出了兩條具體原則: 第一條原則:千萬不要虧損。 第二條原則: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 一位伯克希爾迷提出了兩條新的原則: 第一條原則:千萬不要拋售你的伯克希爾股票。 第二條原則: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
巴菲特的外表和舉止使人不禁想起杰克·本尼,巴菲特還是那樣彬彬有禮,談笑風生。有一次,伯克希爾公司一位股東得知巴菲特喜歡橋牌,就送給他一盤標題為“表演是我的職業,橋牌是我的愛好”的沙里夫橋牌錄像帶。巴菲特寫了一封短信感謝這位股東說:“如果我長時間看這盤錄像帶,我會像奧馬·沙里夫那樣英俊嗎?”
還有一次,在向內布拉斯加大學的學生們發表演講之前,有人問他:“你在這里是否需要安全保護?”他的回答是:“我們不需要任何安全保護,只要求在門口檢查出席者是否攜帶無核小果。”
在描述伯克希爾公司的企業收購策略時,他曾對股東們說:“收購策略非常科學。我們只需坐在辦公室里等電話就行了。偶爾有人打錯電話。” 他過著一種獨立而又忙碌的生活,99%以上的貨幣收入和100%的個人所得準備“回報社會。” 或許會出現一種令人震驚的結局。這個結局雖然尚未公布于眾,但是,在最終使用他的財富時可以看到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巴菲特說:“我希望我的受托人支持本地區那些缺乏資金扶持但有益于社會的項目。我告訴他們,如果他們開始把100萬美元的一半資金捐贈給這個醫院,另一半資金捐贈給那個學院,我就常與他們交往。但是,如果他們在某件事情上大把花錢而招致損失,那就讓上帝祝福他們吧。”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使他聲譽卓著、美名遠揚,他成了一位神話英雄。 巴菲特是現代投資的化身,當他展翅飛向貨幣天堂的時候,他已答應同我們保持聯系。他曾告訴作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只要我還在世,我就親自掌管伯克希爾公司并對公司董事會施加影響。”
沃倫·巴菲特的神秘性已經超出了他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巴菲特被《浮華世界》雜志(1997年11月)評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這本雜志稱:“他的最大任務就是控制他的影響力。”
雖然有些人將巴菲特/伯克希爾公司看做只是一種精神崇拜,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這種崇拜“高于其他任何精神崇拜”。
2002年《財富》雜志的一項調查發現,伯克希爾公司成為美國最受人尊敬的10家公司之一。這10家公司的排名依次為:通用電氣、西南航空、沃爾瑪、微軟、伯克希爾、家庭百貨、強生、聯邦快遞、花旗集團和英特爾。伯克希爾公司是獲得穆迪信用評級AAA級的美國八家公司之一。另外幾家公司分別是:美國國際集團、埃克森—美孚石油、通用電氣、強生、默克、輝瑞以及聯合包裹服務。 巴菲特曾開玩笑說,1999年,伯克希爾公司上榜“另外一份名單——賣空者最尊敬的公司。”
事實上,根據對全國300多位投資專家所做的一項調查,巴菲特在1999年被評為20世紀最杰出的基金經理。
標準普爾公司股票服務部的首席投資專家戴維·布雷弗曼(David Braverman)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20世紀投資成功的一個區范。” 由于巴菲特長期保持輝煌的業績記錄,雖說其投資生涯當中也曾遇到過一些意外的挫折,但是,巴菲特卓爾不群,如同這個世界的商業之神。(本文縮編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投資圣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2003年10月24日 15:52 搜狐財經
2003年8月11日的美國《財富》評選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商業人士,沃倫&S226;巴菲特名列第一。為親眼目睹沃倫&S226;巴菲特的風采,作者努力成為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S226;哈撒韋公司的股東
最近的《財富》美國富人排行榜的結果絲毫不令人意外,蓋茨以407億美元列第一,巴菲特以305億美元列第二。這種排名幾乎與五年前一模一樣,但這期間市場已經滄海桑田。這里財富的計算主要以他們所持有的股份數額乘以市場價格計算,蓋茨的公司是鼎鼎大名的微軟,巴菲特的公司是很多人不太熟悉的伯克希爾&S226;哈撒韋,經過近四十年的運作,沃倫已經完全將這家紡織公司變成了一家投資控股公司,旗下包括保險、信用卡、飲料、家具、新聞媒體、珠寶、制衣、制鞋、糖果等等看似業務不相干的行業,但它們卻均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強勁的財務能力。至于如何強勁,試以他的《水牛城新聞報》為例,該報業公司2000年稅前利潤為5200萬美元,而其總資產僅為3000萬美元。
2001年伯克希爾&S226;哈撒韋的年報顯示,自1964年至2001年,公司的賬面資產增長了 190194%,而同期S&P500的增幅為4742%。注意這只是賬面資產價值,其股價在同期的增長為912500%,也就是每投資1萬美元,現在有9125萬美元。在此期間, 投資人除了耐心等待,什么都不需要做。
世界上最貴的股票
兩年前跟一個朋友提到,美國最貴的股票大約七八萬美元一股,他倒吸了一口涼氣說:有七八萬美元,誰還炒股票?
伯克希爾&S226;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目前的價格約74000美元一股,相信是目前世界上最為高昂的單股價格。該公司數天前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業績,盈利22億美元,每股盈利1452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一倍有余。其實,兩年以前曾經有一家更貴的股票,它是日本著名的網絡投資家孫正義旗下的雅虎日本(YAHOO JAPAN),股價高達1億日元,相當于100萬美元一股。網絡股高峰的時候,孫正義成為超越比爾&S226;蓋茨的世界首富,可惜好景不長,其財富在短短兩年的時間下跌了逾90%。
巴菲特公司的股價由30多年前的每股8美元至今漲幅遠遠拋離大勢,其特點是從來不分股,也幾乎不派紅利。這一點對于國內熱中于派送紅股的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多少應該有些啟發。
依據巴菲特的看法,送紅股不增加任何股東價值,一個100的大餅與兩個50的小餅實質沒有什么區別,只是賬面游戲而已。對于后者,他認為如果公司有更好的投資方向,就不應該向股東分派現金紅利,這樣做,有利于股東價值最大化,同時可以避免投資者拿到紅利時的二次征稅。總之,股東利益最大化應該是公司管理層行為的核心。
我要去見巴菲特
第一次真正知道巴菲特,是在1995年底讀到一本關于他的傳記。在那個冬天,他使我真正明白了投資的意義。1997年初,我被一家報紙采訪,文中提到我的投資風格深受巴菲特的影響,恰好在同一版上將我的照片與巴菲特的照片登在一起。我隨即將報紙寄給巴菲特,不久收到他秘書轉來的感謝信,那時我立下一個愿望: 有一天我一定要去見見巴菲特。
想見巴菲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友人建議我買一股伯克希爾的股票,可以借參加股東會的機會見到他。即便對于美國人來說,一下子拿出7萬美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該公司發行了A、B兩種股票,每30股B股相當于1股A股。2001年初,我通過證券公司以2300美元的價格買了幾股B股。美國的證券交易早已經是無紙化,所以,絕大多數股東并未真正見過其股票的真容,但是只要投資人有要求,可以取得真正的紙質股票。我實在是好奇伯克希爾股票的真容,于是,另外支付了25美元申請了一股股票證書。恐怕我是為數不多的擁有這家公司真正股票的人。
不久收到公司寄來的年報以及參加股東大會的邀請:2001年4月28日于奧馬哈。
勝過新年和圣誕節的股東大會
奧馬哈位于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一個不大的城市,該州自然氣候比起東西海岸差很多,經濟也相對落后。巴菲特能在遠離喧囂的華爾街創造出如此杰出的成績,的確令人感慨和佩服。
奧馬哈機場店鋪里擺著各式的關于巴菲特的書籍和錄像帶。當我走出機場時,向咨詢臺的一位老者打聽去伯克希爾的路徑,對方馬上熱情地說:你是來參加股東會的吧?原來,在奧馬哈最熱鬧的季節不是新年和圣誕節,而是巴菲特公司每年的股東大會。每當這個時候,數以萬計的投資人從世界各地趕來聆聽“奧馬哈圣人”的智慧,當地的旅館爆滿,人頭攢動。由股東大會帶動一方的經濟繁榮,除此之外,恐怕難尋第二例。
大約有12000位投資人來參加大會,由于參加股東會的人數年復一年地增長,巴菲特這次將當地最大的體育場租了下來,并說再過兩年將有一個更大的場館落成。
“第一個從北京來的股東”
巴菲特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股東大會的前一天,他旗下的珠寶公司——博莎珠寶公司只向公司的股東開放,投資人憑股東卡可以享受價格優惠,額外的回報是他們有可能“偶然”遇到巴菲特本人。
在打聽到準確的消息后,我一早就跑到現場,早早坐在主席臺旁,等待他的出現。陸陸續續地來人將我當成公司的工作人員,問我能否得到巴菲特的簽名。當等待的隊伍持續延伸時,大家開始交談一個有趣的話題:你持有股票多長時間了?因為從這里可以推算出對方的財富。
有一個從比利時來的家伙對我說,他30年前就買了,令我驚訝不已,要知道奧馬哈的一些農民就是因為30年前投資了伯克希爾現在已經是億萬富翁了。
巴菲特在四個壯碩的保鏢陪同下出現了,人們開始激動。我走上前說:我從北京來,對你仰慕已久。
巴菲特講話速度飛快:歡迎你,恐怕你是我的第一個從北京來的股東。在他給我簽字留影的過程中,我讓人為我至少拍了四張,但給我拍照的人竟然因為激動無法按下相機的快門,僅僅完成了四分之一的任務。
股東會的當天,為了占個好位置,我清晨6點就趕往預定9點開會的體育館。本來以為自己是早起的鳥兒,當車子慢慢駛近時,遠遠一片紅色在晨曦微露中壯大,早已有兩三千人在門口排起了長隊,每人手中提著可口可樂的紅色手袋。巴菲特的精明在這一天體現無遺,在主會場的四周擺滿了他旗下的商品,可口可樂、運通卡、巧克力、世界百科全書、運動衣鞋等等。
這就是巴菲特的策略:肥水不流外人田。我買了幾件帶有公司標志的運動衫做紀念——公司的標志是一只手抓著一把美元。
會場的中央懸掛了一塊巨大的銀幕,大會正式開始之前,放了一段關于公司的錄像,有趣的是公司的司歌,起頭由巴菲特親手彈著五弦琴領唱,歌詞的大意是,我們的伯克希爾提供人們的所需,你要是口渴,我們有可口可樂;你要是想刮胡子,我們有吉列;你要是需要信用卡,我們有運通卡;你要是想吃巧克力,我們提供禧詩糖果;你要想買家具,我們有全美國最大的家具店;要想學知識,我們有世界百科全書;我們還有衣服與鞋子,地毯與報紙,珠寶與保險。總之,我們提供人們生活所需的產品與服務,將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在眾人的合唱中,每一個股東都由衷地產生一種自豪感。
主席臺上只有巴菲特和副主席查理&S226;芒格兩個人就座,四周圍著世界各地來的股東。由于每個人手中都已經有年報,公司僅僅用了5分鐘時間請審計師做了說明,接下來的6個小時是巴菲特回答大家的提問。這是聆聽投資智慧的機會,天才的火花常常成為新聞與出版物的內容。我在會上遇到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股東。他顯然已經發現了除了持有巴菲特股票之外的另一種生財方式,那就是寫關于巴菲特的書,名為《永恒價值:沃倫&S226;巴菲特的故事》,而且每兩年更新內容,一再再版,很是暢銷,書的頁數也從幾百頁增至一兩千頁,該書已有中文譯本。
我也排隊想問一問巴菲特關于中國股市的看法,可是太晚了,已經有上百人等待提問。投資人自然珍惜難得的機會,有人提到對于類似可口可樂似的巨型公司如何能夠再成長以及抵御其他普通品牌的侵蝕。
巴菲特表示可口可樂在世界近兩百個國家銷售,在海外市場上,每人每年平均喝59罐可樂,在美國每人每年喝300罐可樂,因此可口可樂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可口可樂在世界各地每天賣出7億罐的飲料,如果你將7億罐乘上365天得出大約2500億罐,以可口可樂稅前盈利25億美元計算,也就是一罐可樂賺1美分,其實并不多。裝飲料的鋁罐成本就要6美分,加上其他原料如糖,以及配送成本、運輸費用、倉儲費用等等,其他公司很難提供比可口可樂更具優勢產品,這些無形中將可口可樂變成了一個消費壟斷型企業。人們從這短短的問答中,已經學到了商學院的必修課程。
投資人常常提出一些有趣而意想不到的問題。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巴菲特先生,我買了你的股票,你已經70多歲了,萬一哪一天發生問題,我可承受不了。巴菲特答道:我也承受不了。
巴克希爾擁有一家巧克力糖果公司,運營出眾,但也有淡季的時候,他表示:在生意疲軟的時候,我們就散布謠言說,我們的糖果能刺激性欲。非常有效。我是說謠言有效,而不是糖果有效。巴菲特的風趣可見一斑。
巴菲特說話的語速比一般人快許多,不知道是否因為他想向眾人表示他仍然寶刀不老而有意為之。
巴菲特的小公司 大企業
趁著會后的一天空閑,我開車到巴菲特辦公所在地看了看。這個世界上知名的公司位于基威特廣場。那天是星期天,街道上幾乎沒有一個人,以致我都無法留影做一個到此一游的紀念。當我走進十幾層高的辦公樓時,大樓只有一位管理人員。他指著大廳里的水牌說,伯克希爾僅居14層樓的一半,公司名字毫不顯眼地淹沒在其他公司中。根據2002年的公司年報,它的凈資產為1695億美元,而這里只有包括巴菲特在內的十二個半的工作人員,其中一個為非全日制工作人員。
巴菲特就住在不遠的三十多年前購置的房子里,拿著區區10萬美元的年薪,管理著一個偉大的公司,為股東創造著財富。他說:不是我喜歡錢,而是我喜歡看著它們增長。
2003年10月30日 08:45 上海證券報
從媒體獲悉,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前不久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業績,盈利22億美元,每股盈利1452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一倍有余,目前的股價約74000美元。
巴菲特從來不送股,他認為送紅股不增加任何股東價值,只是賬面游戲而已。他也幾乎不派紅利,因為他認為如果公司有更好的投資方向,就不應該向股東分派現金紅利,這樣做,有利于股東價值最大化,同時可以避免投資者拿到紅利時的征稅。總之,他認為股東利益最大化應該是公司管理層行為的核心。
那么,股東的回報從何而來?數據顯示,自1964年至2001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增長為9125倍,也就是每投資1萬美元,現在有9125萬美元。在此期間,投資人除了耐心等待,什么都不需要做,更別提什么煩人的無休止的配股和增發了。
巴菲特的名言是:不是我喜歡錢,而是我喜歡看著它們增長。反觀我們不少上市公司,只喜歡錢,卻不大考慮增長。
喜歡錢,所以熱衷于募資,一次不夠,兩次不多,三次還不足。配股太少就增發,增發太煩就可轉債,只要是不用還的錢,多多益善。至于企業效益,能增長最好,這樣更方便籌資,不虧也過得去,真的虧了,只能是股東倒霉,因為股市本來就有風險。老總得繼續干下去,不然誰來扭虧?
有人說,巴菲特干得好,是因為他在為股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創造財富。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巴菲特本人確實是公司的大股東,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息息相關,與我們零股董事長、總經理們是不一樣。但并不是所有想干好的私營企業都能成功,破產的也不少。好的企業,不管是國營的、私營的,還是合伙制的、中外合資的,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有正確的理念,即股東利益至上。包括大股東和小股東。
有了這樣正確的理念,我們就不會在諸如做大還是做強之類愚蠢的問題上爭執不休了。誰都知道,大不一定強,強一定會大。大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得大公司病,強的企業卻能在競爭中永生。持續穩定的贏利能力才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
巴菲特投資控股公司旗下的《水牛城新聞報》很多人聞所未聞,該報業公司2000年稅前利潤為5200萬美元,而其總資產僅為3000萬美元。根據2002年的公司年報,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凈資產為1695億美元,而管理層包括巴菲特在內只有十二個半的工作人員,其中一個為非全日制工作人員。
我們不少上市公司老總談起總資產、銷售總額多少多少億時眉飛色舞,說到以千萬元計的費用時一臉滿不在乎,而利潤呢?只有區區幾百萬元,居然毫不羞愧。至于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更是王顧左右而言他。
和巴菲特對照一下,該知道什么叫汗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