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張筑生身患癌癥晚期,卻為中國拿下5個世界第一,隨手編寫的教材至今仍是國內頂尖級,牛逼程度遠超“韋神”韋東奕,卻到死都沒能評上職稱,一生過得清貧艱辛,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還得從他比林妹妹更多病的身體說起,1940年出生于貴州的張筑生,2歲患上腦膜炎,4歲摔斷左臂,因醫療事故導致左臂永久性殘疾,全家都覺得他這輩子完了。可他用事實證明,天才就算只剩一只手臂,也足以吊打普通人。
進入校園的他很快展現出恐怖的學習天賦,考試次次名列前茅不說,數學還回回滿分。高考他順利進入四川大學數學系,僅用兩年便修完全部大學課程。畢業后他留校任教14年,等國家一恢復研究生教育,他立馬考取北京大學數學系碩士,當時負責帶他的是著名數學家廖山濤。
廖老師素來不茍言笑,從未夸過哪個學生,卻唯獨對張筑生贊不絕口,說他的水平足以給其他研究生上課。他倒沒有辜負廖老師的信任,第一篇碩士論文便直接解決了斯梅爾四大猜想之一,數學水準高到可以去美國普林斯頓給一眾歐美學霸演講。當時的他只要專心搞學術研究,必然能順利評上職稱,走上事業巔峰。
可張筑生卻對升職沒有絲毫興趣,他更想為國家培養更多數學人才。他花費5年時間寫出《微分動力系統原理》、《微分拓撲講義》以及3本《數學分析新講》。這些教材直到現在,北大學子依舊人手一部。
做出這么大的貢獻,他卻沒有獲得任何回報。學校以他是老師,編教材是他的義務為由,既沒有給他報酬,也沒有升他的職位,甚至連他上課的課時費都比同級別的同事要少。他無權無勢,也沒有人脈背景,日子過得無比清苦。
1990年查出鼻咽癌后,他的生活愈發艱難,苦成這樣學校還又交給他一個吃力不討好的重任,讓他擔任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主教練,有成績容譽算國家的,沒成績黑鍋算他自己的,沒有人愿意做這虧本的買賣,可張筑生毫不猶豫的一肩承擔,他撐著病體,忍著疼痛,沒日沒夜的帶領學生攻克難題,高強度的工作致使他患上腸炎,一天要上十幾次廁所。
為不耽誤學生的進度,他刻意在上課的提前一天開始進食,只用葡萄糖來保持身體機能的運轉。玩命般的付出,換來的是中國奧數在國際上的熠熠生輝。5年多的時間里,張筑生領著學生5次拿下世界第一的優異成績,轟動整個世界。然而與此同時,他的身體卻再也支撐不住。2002年他在堅持監考完最后一場微分拓樸學考試,并盡快把成績和評語都寫完之后,便驟然倒下,再也沒有起來,享年62歲。
他這一生沒有孩子,沒有存款,沒有房車,臨到死都沒評上博士生導師的職稱。但我想他應該是不在乎名利的,他只在乎自己有沒有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事業中去。錢財、職位不過是過眼云煙。對張筑生老師來說,在生命的長河里,唯有犧牲與奉獻才是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