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2000多名芬蘭成年人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那些對生活滿足感較高的男性更容易長壽,但就女性而言,滿足感與她們的壽命沒有直接的關系。
負責這項研究的芬蘭杜庫大學的霍卡納博士說:“女性應付壓力和不滿的能力要強于男性,例如那些對生活不滿意的男性極有可能借酒消愁,或是通過吸煙緩解壓力,而女性則傾向于通過體育鍛煉或是向他人訴說,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研究人員認為,“知足”是指整體而言對生活和事業的滿足程度,包括具體的個人愛好或興趣能否全部得到滿足,或是人們在某些情況下是否會產生幸福感或失意感。研究顯示,對生活滿意程度不高的男性與知足男性相比,因各種原因而死亡的幾率要高兩倍,而且前者較之后者由于患病而死的幾率高3倍,另外那些酗酒的男性死亡的幾率更高。
研究還發現,和諧的婚姻生活、經常體育鍛煉,頻繁的社交活動,不吸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男性“英年早逝”的幾率,與此同時,對生活的知足感與男性的壽命之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霍卡納博士說:“那些不能與配偶或朋友建立親密關系的男性,處理生活壓力的能力較弱。”“這一研究證實,‘知足常樂’對于男性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謀生,還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提高文化修養可延年益壽
在西方國家,有人對16世紀以后歐美出現的400名杰出人物進行過壽命研究,結果表明,這400人的平均壽命為67歲,其中壽命最長的是那些大量用腦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9歲。在1940年以后已故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80歲以上的有33人,其中90歲以上的有6人。美國心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喬治·惠普爾享年98歲。據中華醫學會對老人存活串的測定表明,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和無職業者的累計存活率分別為85%、39.6%和28%?!?/font>
現代科學充分說明了文化修養與延年益壽的密切關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因患結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死亡率就越低。挪威對冠心病的研究結果證實,受教育年數少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比受教育年數多者高2.3倍?!?/font>
提高文化修養何以能延年益壽?科學家們認為,這主要是取決于"腦運動"的結果。英國科學家柯基斯等人在分析大量資料后得出結論說,只有腦運動才能直接促進腦健康,通過腦協調與控制全身的功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勤于用腦的人,大腦血管經常處于舒張狀態,以輸送充足的氧和營養物質,從而延緩中樞神經老化,帶動血液循環,使全身各系統功能保持協調統一。此外,一般來說,文化修養高的人經濟狀況要比文化修養低的人較好些,他們懂得更多的保健知識,具備追求健康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