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麥草畏,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去年的麥草畏市場情況,眾多國際農化巨頭和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加大麥草畏產能,這也被認為是麥草畏即將迎來爆發的征兆,但如今麥草畏仍然不溫不火,是什么限制了麥草畏的發展?
盡管低揮發性的麥草畏制劑獲得了美國環保署的批準,但藥害和漂移問題以及缺乏嚴格監管仍然是麥草畏發展限制因素。
當麥草畏單劑產品使用于拔節后小麥時易發生藥害,這時的癥狀表現為,小麥松散,莖稈傾斜、彎曲,葉片卷曲,嚴重時因不結實而倒伏(藥害較輕的倒伏后,一般1周后會消除),甚至死亡。麥草畏用量10~80mL/667m2會使小麥減產10%。
其次,麥草畏與苯氧羧酸類除草劑一樣,在施藥時霧滴漂移容易對鄰近敏感的闊葉作物造成藥害。先正達公司曾以“百草敵”的商品名對48%麥草畏水劑產品在國內進行推廣應用,但因其藥害問題未獲成功。
此外,有報道顯示,如果麥草畏被人吸入或者吸收,還會引起人類各種疾病和過敏反應,這可能也是限制麥草畏在新興經濟體中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為避免麥草畏在使用過程中對作物造成藥害,可以采取一些安全措施:①改單劑使用為混用;②改冬、春并用為春季使用,但拔節期不能使用;③適當增加對水用量,降低藥液濃度,有助于減輕藥害的發生;④改進噴霧技術,提高施藥質量,有助于防止藥液漂移發生。
麥草畏作為城市草坪除草劑使用時,建議一般在幼苗期不要使用該產品,否則早熟禾輕則被嚴重抑制,重則造成早熟禾缺苗。
在小麥分蘗盛期,以48%麥草畏乳油,用量10~20g/667m2直接噴霧處理,在收獲期小麥的子實麥田土壤和麥稈中均未檢測到麥草畏。
此外,對于麥草畏藥劑使用時,使用者需有防護措施,避免藥劑接觸眼、臉、皮膚和手等部位;藥劑不能隨便亂放和丟棄,應該要嚴加監管和妥當保管。
麥草畏是一類具有選擇性、內吸傳導型、低毒、高效的除草劑,對一年生和多年生闊葉雜草有顯著除草效果,可以有效地控制95種一年生和兩年生禾本科雜草,還可以抑制100多種多年生闊葉雜草和木本植物的生長。
近年來,隨著百草枯可溶液劑的退市,雖然草甘膦成為百草枯的重要替代產品之一,但伴隨草甘膦抗性雜草蔓延,麥草畏與草甘膦復配制劑已成為解決草甘膦抗性雜草問題、延續市場生命的有效途徑之一,將在未來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按孟山都公司等國際巨頭推出轉基因品種來看,麥草畏和草甘膦復配混用是未來發展方向。國內在麥草畏混劑中登記制劑有9個,其中與草甘膦復配有7個,草甘膦是全球除草劑品種,麥草畏與草甘膦復配混用將有望快速帶動麥草畏市場。
麥草畏作為一個上市近半百的除草劑品種,可謂大器晚成,而轉基因作物的開發和推廣無疑是其市場的幕后推手。
麥草畏未來應用增長點在水稻、大豆、棉花上,其中水稻因屬于禾本科植物,對麥草畏具有較強的耐藥性,而大豆和棉花主要得益于抗麥草畏轉基因作物的開發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