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8日 06:57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譚卓雯 陳雪云 編輯:利雪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 (記者譚卓雯 通訊員陳雪云)為保證糧食直補訂單收購政策落到實處,保護種糧農民利益,8月下旬,全區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精力,在全區開展糧食直補訂單收購政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
此次專項檢查范圍為2014年直補訂單糧食收購的市、縣、鄉鎮政府、村委會、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從事直補訂單糧食收購的企業。檢查內容主要包括直補訂單糧食收購計劃的落實情況、收購價格執行情況及收購情況,嚴格執行“五要五不準”糧食收購守則情況,直補訂單糧食款項和補貼款的兌現情況,以及直補訂單糧食收購企業違反規定代扣、代繳稅、費和其他款項情況等。自治區糧食局派出工作組分赴全區各市,確保糧食直補訂單收購政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不走過場,取得實效。
據悉,截至8月25日,我區直補訂單糧食收購累計30.46萬噸,占年度計劃的38.1%,比上年同期增加8.09萬噸。完成計劃60%以上的縣區有11個,分別是宜州市、田陽縣、陸川縣、博白縣、桂平市、北流市、浦北縣、隆安縣、田東縣、平南縣、鹿寨縣。
摘自廣西新聞網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40828/newgx53fe6271-11055464.shtml
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與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掛鉤政策解讀
2018-10-09 09:15:56 來源:廣西糧食網
我區自2004年開始實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與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掛鉤政策,至2017年該政策已實施了14年。實踐證明,實施這項政策,是維護我區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是確保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落實國家惠農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手;是國有糧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2018年對我區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與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掛鉤實施方案》(桂糧發[2018]29號)已經印發,方案的基本原則與去年保持不變,即:直補的方式不變;憑證(現更改為協議書)收購的辦法不變;直補訂單收購總量80萬噸不變;直補對象不變;收購資金貸款方式不變;直補資金通過“一折通”兌付辦法不變;優質稻補貼標準和銷售辦法不變。
一、2018年儲備糧直補訂單方案的主要內容
(一)儲備糧直補訂單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補貼資金和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的安排要向糧食主產縣(市、區)傾斜,向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糧食主產鄉(鎮)、村屯傾斜,向種糧大戶和農民合作社傾斜,不撒“胡椒面”,不搞一刀切。
2.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必須具體落實到種糧農戶,落實到戶的糧食必須是農戶當年自己生產的糧食,且數量不超過該種糧農戶當年自己生產的糧食數量。同時,糧食企業按訂單計劃收購的糧食也必須是農戶當年生產的糧食。
3.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要以種糧農戶自愿為原則,不能用行政手段強迫其賣糧。
4.負責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的企業必須按照自治區確定的收購價格執行,并及時將自治區確定的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價格與補貼標準一并掛牌公告,接受群眾監督。
5.補貼資金要確保兌現給售糧的種糧農戶,嚴禁截留、挪用和抵扣任何款項,嚴禁弄虛作假騙取和貪污補貼款。
(二)直補范圍、方式和對象
直補的范圍:59個糧食主產縣(市、區)。
直補的方式:直接補貼與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掛鉤。
直補的對象:在訂單直補縣(市、區)內從事糧食生產,持有《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原《糧食直補農戶售糧證》)的一般種糧農戶和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統稱“種糧農戶”。
(三)直補資金總額和標準
直補資金總額:2018年計劃安排直補資金總額18418萬元(含工作經費)。
直補的標準:普通稻谷每公斤補貼0.20元,優質稻每公斤補貼0.24元。
(四)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總量、品種、質量和收購價格、收購時間
收購總量:收購總量為80萬噸,其中普通早秈稻36.60萬噸,普通中秈稻0.3萬噸,普通晚秈稻0.65萬噸,優質稻42.45萬噸。
收購品種:收購糧食的品種為普通稻(包括普通早、中、晚秈稻,下同)、優質稻。
質量要求:收購糧食質量必須達到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
收購價格:普通早秈稻2.48元/公斤,普通中、晚秈稻2.60元/公斤,早秈優質稻和專用稻2.62元/公斤,晚秈優質稻2.78元/公斤。
普通早、中、晚秈稻價格各地必須按照自治區確定的執行。
優質稻價格,由于優質稻品種繁多,品質差異較大,允許收購價格可適當上下浮動,上下浮動的比例由各訂單縣(市、區)人民政府自行確定,但下浮幅度一般不能超過5%,且下浮后的收購價格不能低于國家規定的2018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
當然,縣(市、區)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權給縣糧食局或收購企業定價,如果縣(市、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取得定價權,確定的收購價格要報縣(市、區)人民政府備案;如果收購企業取得定價權,確定的收購價格要報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收購價格確定后,要將收購價格和補貼標準分開,在糧食收購點醒目位置上墻公布收購時間:普通早秈稻為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普通中、晚秈稻和優質稻為20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各訂單縣(市、區)可根據當地實際,在上述規定時限內確定具體的收購時間。
(五)糧食部門的工作職責
儲備糧直補訂單工作涉及的環節多,部門也多,桂糧發〔2018〕29號對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作了進一步的明確。其中糧食部門的職責就是:
自治區糧食局負責指導和檢查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的落實和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以及提出收購的儲備糧訂單糧食安排計劃和組織調運等工作。
各市、縣(市、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指導、督促糧食收購企業根據《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收購直補訂單糧食,監督補貼資金兌付。
糧食收購企業憑《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收購農戶當年生產的糧食。
(六)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的落實
1、逐級分配收購指標。自治區下達直補訂單糧食收購計劃到各訂單縣后,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分解到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分解到村和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
具體來說,縣收到自治區文件后,要根據本地實際,做好本縣的實施方案,文字部分要進一步明確收購主體、優質稻收購價的確定、收購日期的截止等內容;表格部分要將收購計劃分配到產糧鄉鎮。
鄉鎮政府收到縣政府的文件后,要根據本地實際,做好本鄉鎮的實施方案。表格部分要將收購計劃分配到村和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
2、收購指標落實到農戶。鄉(鎮)人民政府在分解落實直補訂單收購計劃到戶時要注意區分屬于一般種糧農戶還是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對他們的收購計劃按以下方式分別下達:
對一般種糧農戶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的落實,由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各村種糧情況分解到村,再由村委會根據種糧農戶的實際種植面積于夏糧入庫前將訂單計劃分配落實到戶,并經村委會公示3天無異議后,由村委會造冊(一式四份),鄉(鎮)政府、糧食收購企業、財政所、村委會各一份。然后由村委會根據底冊填寫《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送鄉鎮政府加蓋公章后生效。
對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的落實,由鄉(鎮)人民政府直接安排。首先由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根據自己的種糧情況自主申報,然后由鄉(鎮)人民政府根據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與農戶簽訂的土地經營權轉讓合同、村委會出具的實際糧食種植面積證明等材料進行審核,審核無誤且公示3 天無異議后,由鄉(鎮)人民政府登記造冊(一式三份)并經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代表簽字(或蓋章)認可,鄉(鎮)人民政府自留一份,送糧食收購企業和財政所各一份。然后由鄉(鎮)人民政府直接填發《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并加蓋公章后生效。
以上所稱農民合作社僅指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對種糧農戶耕地實行集中統一種植糧食并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經濟組織。對一些地方雖然成立有農民合作社,但耕地仍按過去方式進行分散種植自主經營的,則按照一般種糧農戶的分配落實辦法由村委會安排落實。
鄉鎮人民政府在分解落實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時要加強與村委會的溝通聯系,特別是在落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售糧計劃時,不應出現重復分配的現象。
對儲備糧直補訂單糧食收購計劃落實,在操作中把握幾點:
一是要明確由政府來主導參與收購計劃的分配落實。《方案》中規定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村委會將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落實到種糧農戶。鄉(鎮)人民政府對直補訂單糧食收購計劃落實和補貼資金發放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負責。
二是手續的完善。訂單計劃必須在開秤前落實到種糧農戶,并將落實到農戶的計劃張榜公示3天(往年是7天)。對一般種糧農戶收購計劃的落實,我們取消了要由農戶本人簽字(或蓋章)這道手續,但對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收購計劃的落實,仍保留由經營主體簽字(或蓋章)這道手續。
三是數量的控制。本縣(市、區)落實到戶的數量不能超過自治區下達的計劃,考慮到種糧農戶售糧時的實際情況,允許各地在不突破本縣(市、區)計劃的前提下,可在本縣(市、區)范圍內進行余缺調劑。
四是與實際相符。分解到戶的計劃要與該戶實際耕種面積(包括耕種自己的和租種別人的)和產量相符。
五是收購計劃的調整。因各種原因,自治區每年都進行一次收購計劃的調整,今年也一樣,自治區準備在9月中旬進行,請各縣在入庫開始后認真調查、分析和預測,對確需要調整的,請縣(市、區)以政府名義行文向自治區糧食局申請。
(七)儲備糧訂單糧食的收購
1、指定收購企業。訂單縣(市、區)糧食局在所屬的企業中指定1家糧食購銷企業作為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主體進行糧食收購,非指定企業轄區的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可由指定企業委托當地的糧食購銷企業進行糧食收購。
2、憑證收購。收購企業必須憑《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收購直補訂單糧,不得邊收購邊填寫發放協議書。沒有《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不能作為直補訂單糧食收購。
委托售糧的,必須要有種糧農戶在其本人的《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上注明其自愿委托銷售糧食的品種和數量,并簽字或蓋章才有效。
考慮到種糧農戶售糧時難以準確把握數量,往往出現多送或少送的現象,原則上多送部分的調劑量最多不超過6%。
3、質量要求。收購企業收購的訂單糧必須是農戶當年自己生產的糧食,且質量達到國家標準中等以上。對入庫質量達不到要求的糧食,一律不得轉為自治區儲備糧,由此造成的損失,由收購企業自行承擔。
堅決防止“以陳頂新”、“轉圈糧”、“打白條”等損害國家和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在我區發生,特別是將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納入直補對象后,各地更好高度重視,提高警惕。前幾年外省有關糧庫發生的以陳頂新事件,引起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相關責任人受到了嚴肅追責。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履職盡責,堅守底線,不能為了片面追求入庫進度而忽視政策的嚴肅性,不能為了片面追求企業自身利益,而損害國家整體利益,否則可能影響到整個直補訂單政策的繼續實施。
(八)直補訂單糧款和補貼款的兌現
1、糧款兌付。農戶的售糧價款,收購企業要當場兌現,不得“打白條”。
普通稻收購資金,由各市、縣農發行負責組織供應;對訂單優質稻(含專用稻)收購的資金由廣西糧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組織貸款,統貸統還。
2、補貼款兌付。直接補貼款由鄉(鎮)財政所通過農補網“一折通”兌付給售糧農戶。
一般種糧農戶的直補資金兌現渠道只有一條,即必須通過農補網“一折通”來兌現給售糧農戶,沒有第二條兌現渠道,沒有現金兌現。
沒有“一折通”的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他們的直補資金通過其開戶銀行賬戶兌現。
收購企業在10個工作日內造冊送鄉鎮財政所,鄉鎮財政所審核后要在5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兌付給農戶。
今年的直補資金已下撥90%,如出現挪用的,請盡快告訴我們。
補貼資金要確保兌現給售糧的種糧農戶,嚴禁截留、挪用和抵扣任何款項,嚴禁弄虛作假騙取和貪污補貼款。凡弄虛作假、以權謀私,出現擠占、截留、挪用和套取補貼等違規行為的,一經查實,將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觸犯法律的將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九)儲備糧訂單收購糧食的糧權、驗收、用途、調撥和收購費用
1.糧權:儲備糧訂單收購的糧食糧權歸自治區人民政府。
2.驗收:所有收購的訂單糧食首先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糧食、財政、農發行檢查驗收,對轉為自治區儲備的,由自治區儲備糧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組織轉儲驗收。
驗收人員對驗收的結果負責。
3.用途:普通早、中秈稻主要用于自治區本級儲備糧輪換;普通晚秈稻轉自治區儲備用于軍糧供應;優質稻(含專用稻)安排20萬噸用于自治區儲備,其余部分用于市場調節,由廣西糧食發展有限公司組織銷售。
如各市、縣(市、區)需要使用儲備糧訂單收購的糧食,可向自治區提出申請,未經批準,不得動用。
4.調撥:由自治區糧食局、財政廳、農發行廣西區分行下達訂單糧食調撥計劃,各訂單縣必須嚴格執行,對拒不執行調出計劃的單位,自治區不予撥付利息、費用補貼直至取消來年訂單縣資格。
5.收購費用:對轉為自治區儲備部分的訂單收購糧食,收購費用按照0.08元/公斤列入儲備糧訂單糧食入庫成本。農發行按照入庫成本發放貸款。
綜上所述,今年直補方案與去年相比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變化:
1.調減5個直補訂單縣。陽朔、平樂、恭城、龍勝、資源5個縣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糧食商品量已較少,今年不再申請儲備糧訂單收購計劃,同意其退出。即全區訂單縣從64個調減為59個。
2.計劃落實時增加了傾斜對象。即增加了向“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向“農民合作社傾斜”等內容。
3.更改《售糧證》名稱。將往年使用的《糧食直補農戶售糧證》更名為《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
4.調低普通稻谷補貼標準。為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鼓勵農民種植優質糧食,提升廣西糧食品質,2018年訂單收購普通稻谷直補標準由去年的0.24元/公斤調整為0.20元/公斤。優質稻補貼標準按0.24元/公斤保持不變。
5.進一步明確職能職責。各市、縣(市、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明確為:負責組織、指導、督促糧食收購企業根據《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收購直補訂單糧食,監督補貼資金兌付。糧食收購企業憑《糧食直補訂單售糧協議書》收購農戶當年生產的糧食。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村委會將儲備糧訂單糧食收購計劃落實到種糧農戶。鄉(鎮)人民政府對直補訂單糧食收購計劃落實和補貼資金發放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負責。
6.縮短直補訂單計劃落實到戶公示時間。根據各地的普遍要求,將直補訂單計劃落實到戶的公示時間由7天改為3天。
7.取消訂單計劃落實到戶時農戶簽字手續。今年方案中,對一般種糧戶取消計劃落實到戶時要由農戶本人簽字這道手續,但對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收購計劃的落實,仍保留由經營主體簽字(或蓋章)這道手續。
8.委托售糧手續進一步細化。往年種糧農戶委托經紀人售糧時,只需在《售糧證》上簽字或蓋章說明自愿委托售糧即可,但今年委托售糧的農戶,多了一個標注內容,不僅僅是簽字或蓋章,還需要注明委托銷售糧食的品種和數量。
9.收購價格調整。今年收購價格與去年相比,每斤降低了0.07元,主要原因:一是國家調低了稻谷最低收購價格0.1元/斤;二是參考外省的收購價格;三是目前市場糧食行情;四是廣西糧食產銷情況。
二、《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主要內容
借此機會,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今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六部門印發的《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為落實《預案》精神,自治區糧食局準備會同相關部門聯合轉發《預案》。現在,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學習《預案》的主要內容。
今年的《預案》,繼續由中儲糧集團公司作為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主體,負責組織指導有關分公司按照預案規定進行收購。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地方有關部門和中儲糧分公司開展最低收購價糧食收儲工作,協調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
與去年相比較,今年的預案做了一些修訂。
其一,縮短了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執行時間,如原來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時間為當年7月16日至9月30日,現在為當年8月1日至9月30日。原來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時間為當年9月16日至次年1月31日,現在為當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
其二,明確了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啟動條件,原來為當糧食市場價格下跌到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格時即啟動。現改為當糧食市場收購價格持續3天低于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格時才啟動。
其三,明確“當市場收購價格回升到最低收購價水平以上時,要及時停止收購最低收購價糧”。這樣,增強預案啟動時間彈性,有利于市場充分博弈,形成主流價格,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其四,提高最低收購價收購糧食質量等級。預案將最低收購價糧食的質量標準從國標五等及以上提高到國標三等及以上,四等及以下的糧食由各地組織引導市場化收購。這樣調整,是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通過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引導地方政府和農戶重視糧食質量,促進糧食提等進級。
其五,完善超標糧食收儲機制。新的預案明確,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小麥和稻谷,由各地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負責制的要求組織收購處置,不得流入口糧市場;驗收中發現食品安全指標超標的,劃轉給地方政府處置,收購和處置費用可在本省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風險基金不足部分由省級財政負擔并列入省級預算解決。
其六,增加促進市場化收購有關措施。新的預案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統籌組織引導轄區內中央企業分支機構、地方骨干糧食企業和其他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開展市場化收購和銷售。要鼓勵糧食企業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收購、預約收購等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市場化購銷合作關系。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充分利用自身渠道和資金優勢,發揮市場化收購引領帶動作用。協調組織中央和地方儲備糧承儲企業按照市場收購價格收購輪換糧源。建立小麥和稻谷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制。農業發展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要積極為各類主體開展市場化收購提供信貸支持。
其七,進一步明確職能職責。細化厘清各方責任,強化監管要求。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地方有關部門和中儲糧分公司開展最低收購價糧食收儲工作,協調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中儲糧集團公司組織指導有關分公司與省級糧食主管部門、農業發展銀行省級分行會商,按照預案要求合理確定委托收儲庫點,負責組織指導有關分公司做好政策執行和糧食庫存管理等工作。確定收儲庫點的單位,對其確定的收儲庫點收儲最低收購價糧食的監管、驗收、庫存管理、銷售出庫以及出現的風險等負責。承擔收儲任務的各類企業,對其收購最低收購價糧食數量、質量、庫存管理、銷售出庫以及出現風險造成的損失等負全部責任。地方各級政府對轄區內中央和地方企業收儲最低收購價糧食的數量、質量、儲存安全依法履行屬地行政監管職責,對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依法履行屬地管理職責。
附件1:直補訂單糧食收購補貼辦理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