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責任乃當事人違反合同規定的義務,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而歸責原則就是基于一定的歸責事由而確定違約責任成立的法律原則,主要有過錯責任原則和嚴格責任原則?!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頒布之后,民法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我國違約責任采嚴格責任歸責原則。那么,我國違約責任是否承認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學者間有不同看法。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粗淺探討。
我國違約責任到底采何種歸責原則,學者間存在爭論,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亦是主流觀點)主張為嚴格責任原則。《合同法》第107條中并沒有出現“便當事人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的字樣,被認是采取了嚴格責任原則。第二種觀點主張為過錯責任原則。我國《合同法》所有規則制度和條款,乃至合同法之全文都自始至終地貫穿著過錯責任的原則。因此,只能而且必須得出“我國《合同法》體系是建立在過錯責任原則的基礎上”的唯一結論。第三種觀點主張以嚴格責任原則為主,以過錯責任原則為輔。這有利于促使合同當事人認真履行合同義務,有利于保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也符合國際上的一般做法。筆者認為第三種觀點較為合理和可取。
(一)我國《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睆倪@一規定可看出,我國《合同法》在違約責任歸責原則上采取了嚴格責任原則,即除非存在法定的免責事由,違約方不論在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均應對其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
采嚴格責任為一般歸責原則,有其優點:1、在嚴格責任原則之下,受害方只須證明違約方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的事實,無須證明違約方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違約方亦無須證明自己對于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主觀上無過錯,只要有違約行為,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也就是說,違約責任以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為構成要件,違約方主觀上有無過錯,與違約責任無關。違約方免責的可能性僅僅在于證明有法定的免責事由。體現在訴訟和仲裁上,由于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和免責事由均屬于客觀存在的事實,其存在與否證明與判斷相對較易。2、在嚴格責任原則之下,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與違約責任直接聯系,有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的行為即有違約責任,兩者互為因果關系,這樣有利于增加當事人的責任心和法律意識,促使當事人認真對待合同,有效地保護受害方的利益,從而保證合同的嚴肅性。3、在嚴格責任原則之下,違約責任是由合同義務轉化而來,本質上出于當事人雙方約定,不是法律強加的。法律確認合同具有拘束力,在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時追究其違約責任,不過是執行當事人的意愿和約定而已。這就使違約責任具有了充分的合理性和說服力,此外無須再要求使違約責任具有合理性和說服力的其他理由。
(二)我國《合同法》在堅持嚴格責任為一般歸責原則同時,規定了過錯歸責原則。這符合我國合同立法、司法的一貫的內容和精神,可以說是對我國合同立法和司法的經驗的總結。立法上,我國合同法律一般采納了過錯歸責原則。“按照我國從民法通則及有關法律的規定,民事責任以過錯責任為主,以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為例外。因此,過錯責任原則是我國民事責任的一般歸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行為只有在主觀上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則不承擔責任?!薄霸谶`約責任中,按《民法通則》第106條第1款規定,過錯是被推定的,即當違約事實出現后,法律直接推定違約方有過錯,債僅人負證明違約方有過錯的義務,但允許違約方舉證自己無過錯,從而推翻法律的推定使自己不負違約責任?!弊鳛槊袷绿貏e法的《經濟合同法》不僅強調了過錯作為確定違約責任的依據,而且明確了過錯為確定違約責任范圍的重要標準;《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亦沒有完全否定過錯責任原則。司法實踐中,我國人民法院一貫重視以過錯作為確定違約責任的依據。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部分“關于違反經濟合同的責任問題”之(一)規定:“在查明經濟合同案件的事實后,按照《經濟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關于過錯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的規定,明確合同當事人的違約責任,是解決糾紛的基礎?!蔽覈逗贤ā凡⑽崔饤夁^錯歸責原則,而是總則和分則諸多條文中直接規定和體現了過錯歸責原則。
我國《合同法》堅持過錯歸責原則,有其重意義:1、體現了違約責任的道德屬性。我國傳統法律具有倫理化的特征,“儒家倫理的原則支配和規范著法的發展,成為立法與司法的指導思想,法的具體內容滲透了儒家的倫理精神?!倍鴤鹘y法律文化中的一些東西直至今天仍然現實地存在著。我們應當努力發掘這一法律文化遺產,取其精華,注入社會主義的生命力,使中國民法增添異彩。因此,強調違約責任的過錯責任的補償功能的同時,重視違約責任的懲罰和教育功能。通過對過錯違約的行為的否定,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發揮了合同法懲罰和教育當事人的作用,有助于淳化道德風尚,保證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活動中貫徹,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適應鼓勵正當交易和競爭的需要。自由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根本屬性、主要優點和發展動力。要發展市場經濟,就必須促進和維護市場自由競爭。為此,必須賦予和保障市場主體的正當交易和自由競爭權。將過錯責任原則作為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當事人一方面必須對自己的過錯違約行為負責,另一方面只要盡到合理的注意,就可依法不承擔違約責任。這為市場主體從事正當的交易和競爭提供了明確的范圍,不僅能夠避免使違約方承擔不合理的責任后果,而且有利于強化合同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觀念,正當地實施交易行為和進行自由競爭,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3、符合不同違約責任方式的特征和意旨。損害賠償責任作為違約責任諸多方式中的一種,與其他違約責任方式(如解除合同責任、繼續履行責任)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和意旨。解除合同責任是將原合同債務內容消滅,繼續履行責任是債務人繼續履行原合同義務,原債務內容不變,兩者均不產生新的債務問題。而損害賠償責任是對債權人所受損失的填補,是對原有債務內容的改變。因此,損害賠償責任的成立,除了要有債務人不履行或者適當履行合同的事實外,還應當具備主觀要件,債務人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的行為具有可歸責性,即要有過錯。將過錯作為損害賠償責任的依據,正是考慮到其自身的特殊性。
三、我國《合同法》對過錯歸責原則的規定主要有:
(一)《合同法》總則對過錯歸責原則的規定
1、責任免除。由于故意違約行為表現了對合同義務和他人利益的漠視狀態,故許多國家法律規定不得通過免責條款對故意違約責任加以免除。我國《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边@個條文中明確提出了故意和重大過失的概念,表明了我國合同法律對過錯程度的重視?!逗贤ā犯鶕斒氯艘欢ǖ闹饔^心理狀態(如故意和重大過失)來進行違約責任的分配,不僅有事后的損害分配的功能,而且有敦促當事人謹慎從事活動的意旨,可以起到提醒、鼓勵當事人恰當地活動以及照顧他人正當利益的作用,具有避免和減少對于社會資源浪費的意義。
2、預期違約責任。預期違約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至之前的違約,包括明示的預期違約和默示的預期違約。我國《合同法》第10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辈徽撌敲魇镜念A期違約的“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還是默示的預期違約中的“當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為表明”,都說明預期違約必須是當事人在主觀上的故意行為。也就是說,《合同法》關于預期違約責任的主觀要件要求是故意的。
3、加害給付責任。加害結付又稱積極侵害債權,是指債務人履行給付不合債務本質,除發生債務不履行的損害之外,更發生履行利益之外的損害,債務人應當承擔履行利益之外的損害的一種賠償責任制度。按照德國的判例和學說的觀點來看,債務不履行的過錯,原則上對積極侵害債權(即加害給付)是適用的。在我國,加害給付責任應以債務人具有過錯為要件?!逗贤ā返?12條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边@一條文規定的違約損害賠償的內容中,就包含了加害給付的制度。
4、合理預期規則。根據這一規則,違約方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不得超過其訂立合同時已經或者應當預見的損失。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條文確立了合理預期規則,違約方對不可預見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實質上是說違約方對自己主觀上無過錯的后果不承擔違約責任,從而體現過錯歸責原則的精神。
5、消費合同中欺詐行為的懲罰性賠償。在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上,傳統民法實行過錯歸責原則。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倍雷罡呷嗣穹ㄔ骸蛾P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梢?,消費合同中欺詐行為的懲罰性賠償中所要求的“欺詐”是以故意為構成要件的,實行過錯歸責原則。
6、減輕損害規則。根據這一規則,一方當事人違約并造成損失后,另一方當事人應當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否則應對擴大的損失負責。我國《合同法》第119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备鶕@一規定減輕損害規則體現了過錯歸責原則的要求,一方當事人在對方當事人違約后未能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表明其主觀上具有過錯,應當對自己的過錯所導致的后果負責。
7、雙方過錯的責任承擔。我國《合同法》第120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實際上是對過錯歸責原則的規定。依此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序和大小來確定他們應當承擔的責任。
(二)《合同法》分則關于過錯歸責原則的規定
1、贈與人的損害賠償責任?!逗贤ā返?89條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191條第二款規定:“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是因為,贈與合同屬于單務、無償合同,從公平的觀念出發,贈與人的責任應當有所減輕。我國《合同法》基于保護贈與人的意旨,規定贈與人的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以過錯歸責原則為依據,以減輕贈與人責任。
2、承租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合同法》第222條規定:“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边@是因為,租賃合同生效后,租賃物由承租人占有,所以承租人應當盡善良注意的義務保管租賃物。承租人“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過錯,理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227條規定:“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支付租金是承租人的基本和主要義務,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租金的,亦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過錯,出租人當然可以解除合同?!逗贤ā返?31條規定:“因不可歸責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边@一規定的反面含義是,因可歸責于承租人的事由,即承租人主觀上具有過錯,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承租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承攬人的損害賠償責任?!逗贤ā返?65條規定:“承攬人應當妥善保管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以及完成的工作成果,因保管不善造成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边@是因為,承攬合同生效后,由承攬人占有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以及完成的工作成果,所以承攬人應當盡善良注意的義務加以保管。承攬人“因保管不善造成毀損、滅失的”,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過錯,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承運人和托運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合同法》第302條第一款、第303條第一款和第311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薄霸谶\輸過程中旅客自帶物品毀損、滅失,承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薄俺羞\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笨梢?,在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以過錯歸責原則為依據,旅客自身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或者托運人、收貨人本身有過錯的,承運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依《合同法》第120條的規定處理?!逗贤ā返?20條規定:“因托運人托運貨物時的過錯造成多式聯運經營人損失,即使托運人已經轉讓多式聯運單據,托運人仍然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這一規定,在多式聯運合同中,托運人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其主觀上具有過錯,如交付危險貨物時,未告知多式聯運經營人貨物的危險特征及預防措施,從而造成多式聯運經營人損失。
5、寄存人和保管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合同法》第370條規定:“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采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并且未采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可見,寄存人未告知有關情況,說明其主觀上是有過錯,非但不能要求賠償保管物的損失,而且可能須賠償保管人的損失?!逗贤ā返?74條規定:“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是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是因為,我國《合同法》采嚴格責任原則為一般歸責原則,有償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所應盡的注意義務比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更重,還須就通常事變負責,除法定免責事由外,在保管期間發生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不論保管人主觀上是否具過錯,都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在無償保管合同中,保管人的保管行為并未獲得相當的報酬,故保管人的注意義務為普通人的注意義務,保管人如已盡一般人所應負擔的義務,即無重大過失,則無須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6、受托人的損害賠償責任?!逗贤ā返?06條第一款規定:“有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笨梢姡谖泻贤?,受托人的損害賠償責任以過錯歸責原則為依據,只是有償委托合同的受托人的注意義務比無償委托合同的受托人注意義務要重。
從《合同法》分則的上述規定可以看,我國《合同法》關于當事人違約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有兩個特點:1、在許多情形下,當事人的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以過錯責任為歸責原則。這是因為,損害賠償的基本宗旨是將損失歸咎于有過錯的一方當事人。否則,在一般情形下,不論違約方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凡是有損失就予以賠償,就使現代的損害賠償制度落入原始的“加害原則”的舊巢。更為重要的是,在違約損害賠償中適當地適用過錯歸責原則,可以處理好違約損害賠償中的“混合過錯”的責任歸屬問題。2、在許多情形下,法官不再要求受害方舉證證明違約方須有過錯,受害方只要能夠證明違約方有違約行為和損害后果即可,違約方如果不能證明自己并無過錯或者受害方有過錯,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實為被害人技術之應用,旨在保護被害人之利益,蓋即有保護他人法律之存在,則行為人有妥為注意之義務,何況行為人是否違反保護法律侵害他人權益,一般言之,多不易證明也?!币簿褪钦f,這是舉證責任制度的改進,而并非違約責任歸責原則的改變,即是將受害方承擔證明違約方有過錯的舉證責任改變由違約方承擔證明自己無過錯或者受害方有過錯的舉證責任。
編輯點評:過錯歸責原則是指當事人違反合同規定的義務,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時,應以過錯作為確定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和范圍的根據。我國法目前采取二元責任歸責制即采嚴格責任和過錯責任相結合的歸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