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毛南族
(1)毛南族,也是來自于嶺南百越,主要來自于百越中的僚人分之和伶人分支。僚人在文中已經(jīng)進行過解說,伶人是百越分支,主要存在于宋元明時期的廣西區(qū)域。嶺南百越有很多的支系,不少的支系有地名與族名合一的風俗,毛南族的得名也是地名與族名合一。今環(huán)江境內(nèi)有茅難山,毛南族的得名就是與茅難山有關(guān),最初是叫毛難族。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根據(jù)本族意見改“毛難族”為“毛南族”。
(2)毛南族人主要分布在廣西和貴州,廣西的毛南族主要分布在河池的環(huán)江,河池的都安、南丹也有少部分的毛南族人分布居住。環(huán)江也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環(huán)江的毛南族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難山為中心的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其中環(huán)江的下團六圩是毛南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8.回族
(1)回族又稱回回,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回族的祖先主要來自于唐朝安西(即今新疆南部及蔥嶺以西)一帶的回紇人(回鶻人)。至于廣西回族的祖先是誰,回族是如何遷徙到廣西來的,相關(guān)歷史資料記錄較少,只能做大概推測。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不少的回族人仰慕唐朝強盛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開始遷徙入中國。至蒙古族建立元朝時期,大批回族人遷入中國內(nèi)陸。也是從這個時期起,回族人開始大量遷徙到中國各地并且達到高峰。
(2)廣西的回族人口只有不到3萬人,幾乎是全國各省級行政區(qū)劃中回族人口最少的。廣西的回族人,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及桂林的臨桂、陽朔、靈川縣、永福縣,柳州市及柳州市的鹿寨縣,南寧市。
9.京族
(1)京族,也是來自于中國嶺南百越,主要是來自于百越中的駱越分支。京族又稱越族,在古代又被稱為交趾人、安南人、越南人,是今越南的主體民族。我國境內(nèi)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廣西也是我國京族唯一的居住地,廣西的京族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市的東興市。東興市江平鎮(zhèn)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就是著名的廣西“京族三島”。
(2)廣西京族人口比廣西回族人口更少,只有不到1.5萬人。但是別看廣西京族人數(shù)雖然少,但是卻是我國最富裕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
10. 水族
(1)水族祖先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的說法,是說水族人的祖先是殷人后裔,水族發(fā)祥于睢水流域,民間有“飲睢水,成睢人”之說。睢水流域在安徽、江蘇等地,距離現(xiàn)在的西南地區(qū)較遠;另外一種說法,是說水族人也源自于嶺南百越,在殷商時期,水族先祖自中原往南遷徙至嶺南百越地區(qū),并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成為嶺南百越的一份子。似乎兩種說法并不矛盾。
(2)水族主要分布在貴州、廣西、云南。廣西水族人口約1.2萬人,主要分布居住在河池的金城江、南丹、環(huán)江、都安以及柳州的融水等縣。
11. 彝族
(1)彝族,其祖先主要來自于古羌人。古羌人原先主要居住在我國西北河湟地區(qū),后開始向四面遷徙發(fā)展,其中的一支就遷徙到了西南地區(qū)。這支古羌人在西南地區(qū)逐漸形成六夷、七羌、九氐等部族,在歷史上又被稱為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勞浸、靡莫等部族。后逐漸稱為“夷族”,為西南地區(qū)“西南夷”的一部分。
(2)1956年,夷族改稱彝族,“彝”意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絲”、有吃有穿,象征興旺發(fā)達。彝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qū)的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因為缺少歷史資料記載,筆者無從考證彝族是從何時遷徙進入廣西的。廣西彝族人口更少只有7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百色市的隆林、那坡、西林、田林等縣,其中主要分布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縣的德峨、克長、者浪、巖茶等鄉(xiāng)和那坡縣城廂、百都、下華等鄉(xiāng)。
12.仡佬族
(1)仡佬族,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shù)民族,主要來自于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百濮與百越一樣都是部族統(tǒng)稱,百濮包括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個大部族。根據(jù)廣西地方志記載,廣西的仡佬族主要是在明清時期從貴州遷移而來的。
(2)仡佬族,主要分布居住在貴州、云南、廣西、越南。廣西仡佬族人,則主要分布在百色市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西林縣。廣西12個世居民族中,廣西仡佬族人口是最少的,只有3000人左右。
結(jié)尾語:
各位讀者,你們認為“廣西12個世居民族,他們的祖先都是從何而來”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