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取得律師執業證后,缺少了指導律師的幫助,很多年輕律師可能會造成無所適從或不適應。
那么獨立面對案件的時候,剛執業的年輕訴訟律師應注意什么?作者簡單梳理了其中作者認為需要注意的點,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一、贏得信任
如果想完整地代理一個案件,良好的委托關系是基礎。而建立良好委托關系的關鍵,是委托人對辦案律師的充分信任。委托人對辦案律師產生信任感的關鍵,在于辦案律師的專業性。
作者認為,與委托人建立信任基礎,要做好以下三點:
1、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以讓辦案律師在制定訴訟策略、方法以及面對委托人提出的各種問題時游刃有余。
如果辦案律師已經通過線上溝通的方式向委托人了解了相關案情,那么辦案律師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對案件的整體脈絡進行梳理,將整個案件的發生和發展直觀地展現出來,并將我們認為重要的、或者有爭議的部分進行重點標注。
在梳理完案情后,第二步就是明確案件的訴爭案由,明確爭議雙方的爭議焦點,這一步很關鍵,它直接引導了案件的訴訟方向。
第三步,也就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一步——進行全面的大數據檢索,檢索內容包括案件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司法觀點、相似案例等,這不僅能夠讓辦案律師準確把握案件所涉及的法律法規,也可以讓辦案律師對本地區法院以及案件的主審法官在審理類似案件的思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解答委托人關于案件是否能夠贏的問題時,可以做到有理有據。
另外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檢索完成后,alpha 系統提供了一鍵生成大數據線索報告的功能,這個功能既方便了辦案律師,又能向委托人直觀展示律師工作的成果。以作者的實際經歷,一份檢索報告,可以迅速讓委托人對辦案律師產生信任感。
2、給出切實有效的策略或方案
切實有效的訴訟策略或方案,是向委托人展現專業最直觀的一點,也能夠很容易贏得委托人的信任。具體而言:
第一,制定訴訟策略和方案之前,一定要讓委托人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聽明白委托人的訴求,充分理解委托人委托律師的目的后,再制定訴訟策略或方案。
第二,分析出案件對方會以何種方式應對案件,在此基礎上告知委托人我方的應對策略和方案,以及需要準備的材料或證據。
第三,在同時存在多個法律關系,或者法律關系比較復雜的案件中,在制定好主要的策略或方案后,再準備出備選的訴訟方案。
二、證據至上
法庭上需要向法庭呈現的是法律事實,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任何話背后都應當有證據作為支撐。
1、制作清晰明了的證據清單
有法官這樣評價證據清單的作用:“證據清單就是證據的使用說明書,是勝訴的指南針”。因此,證據清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份好的證據清單能夠在案件中,給法官、當事人包括辦案律師自己帶來很多便利。
制作證據目錄,作者建議做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提供法官及對方當事人,另外一個版本自用。提供法官和對方當事人的證據目錄,主要包括序號、證據名稱、證據種類、頁碼、證明對象、提交時間、提交人等要素,每個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此處不再贅述。
自用的版本,作者認為在前述要素的基礎上,再增加“對方質證意見”一欄。在證據目錄中專門留出位置記錄對方質證的意見,可以方便辦案律師在質證環節有針對性的回應對方的意見,方便在辯論環節有的放矢,在庭后書寫書面意見的時候也能有所幫助。
2、重視質證環節
縱觀整個庭審,都是圍繞證據展開,所以在庭審的所有環節中,質證環節最為重要。在這個環節中,辦案律師要充分抓住案件的一兩個關鍵性證據,將優勢證據不斷放大。針對對方提交的證據,緊密圍繞證據的“三性”即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展開質證,不認可對方的證明目的,要充分說明己方的理由。
切莫輕視質證環節,或者在質證環節有所保留而指望在辯論環節進行補充。
首先,法官不一定在辯論環節給你這個機會,法官在總結爭議焦點后,基本會讓雙方圍繞爭議焦點展開辯論,如果后面還排有其他庭審,那么辯論環節的時間會更加壓縮;
第二,進入辯論環節后,除非證據對案件有決定性影響,法官一般不會恢復質證環節;
第三,在質證環節出現的問題,有可能被對方抓住,并最終影響案件走向。
作者曾經在一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件中,在法院組織傷殘鑒定的環節中忽視了對病歷的質證,在正式開庭后,法官沒有再進行對病歷的質證,而作者在仔細查閱對方提交的病歷時確實發現了問題,但為時已晚。正是因為對質證沒有足夠重視,導致案件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給作者帶來了深刻的教訓。
3、充分了解舉證責任的分配
判決書中經常會出現這么一句話: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這個就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在案件準備的過程中,如果代理的當事人是原告,那么就需要準備充分的證據來支撐相關訴訟請求;如果代理的當事人是被告,那么就需要審查原告所提交的證據是否能夠支持其訴訟請求。同時還需要考慮,如果反駁對方的主張是否有相應的證據支持。
舉證責任在不同的案件中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如果對某一類案件不熟悉,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法律大數據檢索,對規定這類案件的舉證責任的法律法規充分掌握,或者向做過這類案件的律師請教,切不可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機械地認為誰主張,就應當誰舉證。
作者認為舉證責任可以理解為,在一般情況下,提出對己方有利的積極主張的一方,應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如認為合同簽訂的一方無相應民事行為能力而主張合同無效的一方,應承擔舉證責任。但特殊情況下也需要根據公平原則、誠信原則、證據距離原則進行衡量,如原告起訴被告未履行合同構成違約,要求原告承擔被告未履行合同的證明責任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三、風險告知
1、接案時
在接案過程中,律師往往會被當事人問到諸如“我這個案件勝算有多少”“我這個案件能不能贏”的問題,如果不對問題予以回應,那么案件很有可能接不下來,而為了接下案件,不計后果對當事人進行承諾,也不可取。
作者認為,應對這類問題比較好的做法是:風險告知。
在當事人了解案件的法律關系以及關鍵點后,針對案件現有的證據和情況,告知當事人存在的訴訟風險,如缺少證據、證據不合法、哪些訴求不會被支持等,最后告知當事人類似案件法院通常的判決結果,讓當事人做到心中有數的同時,也體現了律師的專業性。如果當事人愿意委托,簽訂委托合同的同時與當事人簽訂書面訴訟風險告知書。
即便案件勝算很大,也不要對當事人說的太滿,要給自己留出余地。畢竟每個案件都有相應的風險,如果給當事人的預期過高,一旦風險出現,當事人往往一時難以接受,進而對律師產生不滿情緒,造成合作的不愉快。
2、案件材料準備過程中
在接案后,如果代理的是原告方,不要急于立案。律師需要做的,一是要固定訴訟請求,二是要明確訴訟請求所對應的請求權基礎,三是根據訴訟請求,整理證據。
在整理證據的過程中,如果有新的風險,或者在接案時沒有進行風險告知的,那么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向委托人告知訴訟風險。在證據不足或存在瑕疵的情況下,引導委托人以合法的方式補充或補正,待證據補充后再行立案。如證據沒辦法補充或補正,則在委托人充分了解到訴訟風險的前提下征求委托人的意見,如委托人同意繼續訴訟,再行立案。
如果代理的是被告方,也不要急于提交答辯狀,一樣需要將答辯的風險告知委托人。
3、開庭后將庭審情況及時告知委托人
庭審結束后,律師應當及時將庭審情況向委托人反饋,如對方提交的新證據,對方對我方證據的質證意見,法庭需要向我方核實的問題等。在反饋的同時,也要將庭審過程出現的新情況、不可控因素(風險)告知委托人。即便最終敗訴,也要讓委托人明白敗訴的原因。
四、保護自己
律師不能只考慮如何尋找案源,如何提升執業技能,在執業過程中保護好自己也是很關鍵的一環。
第一就是要學習相關律師的相關執業規范。
關于律師執業規范的法律法規,除了《律師法》以外,還包括《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律師執業行為規范》、《律師執業管理辦法》等。另外,各地也有對律師執業規范的相關規定,如《北京市律師執業規范》。學習這些規定,有人認為是浪費時間,實則正相反,學習這些規定,能夠掃除掉律師執業道路上的各種“雷區”,對執業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二,在執業過程中做到有原則,有底線。
以北京市為例,每年因執業不規范被司法局、律協處罰的律師事務所及律師不在少數,總結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律所方面,主要有不開發票、不簽合同、違反收費管理辦法等行為;律師方面,主要有私自收案、私自收費、虛假承諾等行為。
律師在執業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有原則,有規范,不觸碰執業的“紅線”,正如一位執業多年的老律師對作者說的那樣:“既要盡力辦案,保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也要合法辦事,不要因為委托人的無理要求引火上身”。
第三,情難卻,會變通。
刑事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之前,會有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提出傳遞物品、文件的相關要求,最多的就是家信以及照片,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律師執業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律師代理參與訴訟、仲裁或者行政處理活動,應當遵守法庭、仲裁庭紀律和監管場所規定、行政處理規則,不得有下列妨礙、干擾訴訟、仲裁或者行政處理活動正常進行的行為:(一)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違反有關規定,攜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會見,將通訊工具提供給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或者傳遞物品、文件”。
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變通了,作者的做法是:在會見之前,將家屬寫的家信以及拍的照片交由看守所民警審查,在征得民警允許的情況下再交給犯罪嫌疑人,并且在其看完后,馬上收回。這樣既滿足了犯罪嫌疑人家屬的需求,也保護了自己。一旦這種事情處理不好,會有很嚴厲的處罰。北京的一位律師在會見的過程中,將犯罪嫌疑人兒子的生活照片打印出來交給犯罪嫌疑人并帶入監區,最終招致了停止執業六個月的行政處罰。
結語
青年律師是律師行業的未來,在快速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專業之外的事情,這樣才可以讓自己全面成長。(作者:王聰 單位: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
——編輯:曾實 | 責任編輯:石仁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