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29日,輿情研究學術論壇在天津舉行,與會學者圍繞輿情基礎理論與方法、網絡輿情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與會學者認為,互聯網以其強大的傳播力和滲透力對現實社會的影響日益加深,網絡輿情與現實輿論疊加化發展趨勢,使得輿情工作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和挑戰。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重要轉型期。“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加劇了局部問題全局化、簡單問題復雜化、一般問題熱點化以及網絡與現實輿情疊加化發展趨勢。”天津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健指出,立足理論和現實兩個需要,努力探索輿情研究的范疇、范式,及時做好輿情信息的甄別、分析和研判,幫助政府及時準確把握社情民意,成為輿情工作者肩負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
輿情是民眾的社會政治態度,輿情研究主要反映人民群眾對國家管理行為的社會政治態度。天津市委宣傳部原部長李錦坤說:“從服務于政府的決策來看,輿情研究為之提供社情民意和客觀依據;從服務于改革開放實踐和發展穩定的大局來看,輿情研究為之提供實際驗證和信息反饋;從加強和改善執政黨自身建設、密切聯系群眾來看,輿情研究為之提供批評監督和正面支持。”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進步,各級黨委、政府對輿情工作高度重視,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急需輿情研究人員進行理論總結,進一步指導輿情工作的發展。據中宣部輿情信息局副局長孫瑜介紹,除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在輿情工作基礎理論和實務、網絡輿情、輿情訴求表達機制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外,更為可喜的是一批研究機構和高校紛紛加入到輿情研究隊伍中來,大大擴展了輿情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并且很好地服務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決策。
此次論壇吸引了社會學、新聞學、政治學、傳播學、公共管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從不同角度暢談了對輿情研究的認識。許多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學者對輿情研究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并且寄予厚望,認為隨著輿情工作實踐的發展和輿情學術研究的積淀,輿情研究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催生出一門獨立的學科——輿情學。南京大學教授丁柏銓認為,輿情學有可能發展成為輿論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但需要專家學者不斷去總結輿情工作的實踐經驗,不斷探索、總結輿情工作的發展規律。總的說來,輿情研究要發展成為一門學科任重而道遠。
也有部分學者對輿情研究能否催生出一門新學科表示懷疑。清華大學教授劉建明認為,輿情是輿論產生發展演變的一個態勢,輿論學已經涵蓋了輿情研究,沒有必要把輿情研究作為一個學科提出來。
論壇由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和天津社會科學雜志社聯合舉辦,來自中宣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出席論壇。(馬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