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鱈魚蘿卜湯
材料:鱈魚,切成一口大的塊兒,也可以切成段兒。白蘿卜1塊,去皮,切成小薄片。蔥、香菜、蒜。
做法:
1、將白蘿卜倒入鍋里去。
2、用鏟子翻炒3分鐘左右,炒出香味。
3、往鍋里加適量水,沒過蘿卜片即可,然后倒入鱈魚塊兒。
4、鍋燒開,加一點鹽,料酒,生抽,胡椒粉,然后加蔥段兒,最后撒香菜,出鍋。
2. 三文魚魚頭湯
材料:三文魚魚頭、青口、洋蔥、芹、白酒、鹽、胡椒粉。
做法:
1、三文魚魚頭放入已沸的水內,煮滾后以慢火燉半小時,瀝出魚湯備用;洋蔥洗凈剝皮,與西芹分別切成小塊。
2、青口及蔬菜同放入鍋中,以大火炒至青口之外殼裂開,瀝出湯汁,除去青口外殼,青口肉備用。
3、將魚湯及青口汁混合,加入白酒拌勻,用慢火煮制剩一半汁水,熄火,拌入蔬菜及青口肉,以胡椒粉調味即可。
3.莼菜鯽魚湯
莼菜富含各類礦物質,特別是銅、鋅等,另含較多的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因而中醫認為它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能。其黏液質有抗癌作用。 材料:莼菜500克、鯽魚500克、生姜3片。
烹制:莼菜洗凈;鯽魚宰洗凈,置油鑊中慢火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鏟起備用。于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后,下莼菜和鯽魚,滾至熟,調入少許麻油或生油和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4.羊肉燉鯽魚
原料:羊排1000克、小鯽魚750克、胡蘿卜、料酒、醋、鹽、白糖、蔥、花椒、八角各適量。
制作:
①將羊排剁小段洗凈,放入鍋內煮五成熟;鯽魚去鱗,鰓,內臟洗凈,胡蘿卜切滾刀塊
②將羊排放入燉鍋底部,再將鯽魚放在羊排上,加入胡蘿卜塊料酒、蔥、花椒、八角、白糖及適量水,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燒至熟爛,加入鹽、醋調好味,待湯汁濃厚即可食用。
功效:養肝益氣,強身健體。
5.猴頭菇鯊魚骨湯
從1959年我國人工栽培成功猴頭菇之前,猴頭菇僅野生于櫟樹等朽木上,因其珍貴及藥用價值之高,把它同熊掌、海參、鯊魚列為傳統“四大名菜”。人工栽培品四季均可上市。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有滋補強身,健脾益胃之功,如民諺曰:“多食猴頭,返老還童”。現代醫學研究亦認為它有抗癌、降血壓、降膽固醇、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且人工栽培品優于野生品。用猴頭菇配青紅蘿卜煲鯊魚骨,湯味醇香可口,能強筋骨、健脾益胃。
材料:猴頭菇30克,青、紅蘿卜各250克,鯊魚骨、豬骨、豬月展肉各200克,生姜3片。
烹制:猴頭菇清水浸泡2小時,再放入滾水浸泡2分鐘撈起、切片;青、紅蘿卜洗凈、刮皮切塊;鯊魚骨及豬骨、豬月展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水2.5L,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6.蘋果紅棗燉魚湯
材料:蘋果1個、草魚100g或鯽魚一條、瘦肉150g、紅棗10g、蔥姜少許。
做法:
燒鍋下油,放入姜片、魚塊,用小火煎至兩面稍黃后取出,再加入瘦肉片和紅棗翻炒。
注入冷水,用大火燉,待燉湯稍白,加入蘋果瓣,用小火燉20分鐘即可。
最后放鹽、料酒和胡椒粉,就可以出鍋了。
7.魚頭濃湯(杭州傳統名菜)
原料:魚頭750g,熟雞油5ml,熟豬油75ml,紹酒40g,熟火腿20g,精鹽15g,菜心4棵,味精10g,蔥段10g,姜塊10g
制法:1.取不帶背骨的魚頭半片,鰓肉上剮1刀,下頷處斬一刀,去牙,洗凈.姜去皮拍松,火腿切成薄片.菜心取長約13厘米,大約一開四,小的對剖開。
2.將炒鍋和鍋蓋刷洗盡,鍋置旺火上燒熱,滑鍋后,下豬油至110度左右時,將魚頭用沸水燙一下,剖面朝上放入鍋內略煎,加入紹酒,姜塊,將魚頭翻轉,加沸清水1750毫升,蓋上鍋蓋,用旺火燒約5分鐘,放入菜心,再燒1分鐘,然后將魚頭從鍋中撈出,盛入品鍋,菜心放在魚頭四周.蔥,姜撈出,撇去湯面浮沫,加精鹽和味精,用細網篩過濾,倒入品鍋,蓋上火腿片,淋上熟油即成.上桌隨帶姜未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