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餐館,從虧損到估值1000萬,這個發展過程中,暗含三大模式的定義與區別。
模式,幾乎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詞,人人都談模式,似乎不談模式,就缺乏B格。但又有幾個人真正了解“模式”的區別呢?其實,所有的企業遇到問題,都可以從“模式”上找到根本問題。
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盈利模式到底有什么區別呢?下面的回答,干貨太多,一定要收藏、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老王是一個廚師,四年前吧,自己覺得打工沒有意思,就自己開了一家餐館。當時想著,自己就是廚師,成本低,盈利應該不是問題。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不到半年,竟然虧損了5萬,加上前期的投資,前后砸進去了20萬,完全頂不住了,愁得一夜白了發,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沒有想到的是,三年后他的餐飲品牌已經被融資200萬,出讓20%股份,估值高達1000萬。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會看到三種模式的樣子:
開始:老王只是認為,自己炒菜,顧客吃菜買單,這是最簡單的“盈利模式”,就是通過買賣獲得盈利;這讓老王陷入了虧損,沒有辦法必須求變,就讓他做咨詢的朋友來幫忙;
改變:面對虧損,他的朋友進行系統的改革,比如:加強服務管理;研發新的菜品;改變了員工的績效方案;設計會員模式等動作,經過一番下來,餐館開始逐漸盈利,顧客開始排隊,還形成了品牌。這些改變,主要就是在“經營模式”下了功夫,含有了: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會員模式等一套組合;
轉型:原來的這個店子已經步入正規,如何把生意做大呢?這個朋友又給了老王新的思路,提出了新的價值主張:吃出健康來,并根據這個中心,延伸了產業鏈、建立消費商體系、設計加盟連鎖模式等等,被很多資本盯上,這就是在“商業模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當然,在任何時段都存在三種模式。只是以這樣的分解,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如果從涉及范圍大小看,商業模式>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同時,也等同于企業競爭的層次。
具體有什么區別呢?接著看:
直接說概念:
商業模式: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的部門之間、乃至與顧客之間、與渠道之間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交易關系和連結方式,稱之為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就是在平衡各方利益的過程中,創造盈余價值。這是企業的最頂級競爭模式。
運營模式:指對企業經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簡單地,就是如何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以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及利潤目標;
盈利模式:指按照利益相關者劃分的企業收入結構、成本結構及相應的目標利潤。盈利模式是在給定業務系統中的各價值鏈所有權和價值鏈結構已確定的前提下,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分配格局中企業利益的表現。簡單地說,盈利模式就是企業賺錢的渠道,通過怎樣的模式和渠道來賺錢。
在逐漸明確概念的過程中,對于商業運營的理解就會加深,也越開始容易建立競爭優勢。
非專業學術人員對于這三個概念理解起來比較生疏。簡單理解三者的區別在哪里呢?
盈利模式,就是企業如何賺錢的模式,而運營模式,就是盈利模式的保障。通過運營模式,確保企業盈利。
商業模式呢,簡單理解就是更高級的盈利模式。如同:有人通過自己苦力賺錢,有人通過整合資源來賺錢。商業模式中,一定有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因為商業模式不同,而不同。
相對來說,運營模式,是確保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得以實施的保障。
通過三者的定義與區別來看,商業模式才是終級競爭模式。如果覺得生意難了,錢難賺了,那根本原車就是商業模式落后了。
普遍都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背后是什么?就是缺乏對商業模式的重視與設計。
更加可怕的是:你連競爭對手都不知道是誰?
星巴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為什么這個競爭對手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能上市,他在咖啡這個領域當中是星巴克的師弟:85度面包店,這個店是臺灣的,已經上市。
85度面包店的經營模式是怎樣的呢?他又怎么打敗最大的競爭對手,他是怎么做到的?
星巴克的咖啡,比較貴的,但是這個面包店就給他對著干,他提供咖啡服務:比如說星巴克三十塊錢,而這里的咖啡二十塊錢,但是他店面的風格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是那種服務于相同的客戶群體。還經營面包的小點心,而且所有做這些小點心的全部都是頂級的。
非常簡單的東西,簡單的商業模式就能夠成就一個上市公司。
還有很多商業模式的案例,有兩個基本的特征:
你賺錢的產品,別人卻拿來做引流,用其它業務變現,正所謂:羊毛出在牛身上,讓豬來買單;
對你致命的對手,并不是同行的對手,而是跨界而來的,正所謂:降維打擊,滅掉你卻與你無關;
升維運營,降維打擊,這是贏得先機的唯一方式。
與之相同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背后也是模式。
商業模式,定天下。
人生模式,定成敗。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