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竑廷
在金融市場做投資或交易,無論你用什么分析,當落到實戰(zhàn),投資者會分為兩大流派,順勢交易與逆勢交易,只是這個名詞有點讓人誤會,畢竟沒有人會真的想逆勢,我們換個詞,換叫趨勢交易與震蕩交易,即使是做套利的人,也分這兩大類,有人做回歸,有人做發(fā)散。
之前跟大家聊過,私募基金產品里有一個重要分類,叫CTA策略,主要是做商品期貨,雖然策略很多種,但主流大多是做趨勢交易,尤其是資金量大且用機器做量化的,如果都做震蕩交易,容易自己打到自己,而順勢交易,或者趨勢交易,反而有利行情推進。
趨勢交易,對于量化機構大資金而言,通常是傾向中長線,一旦商品發(fā)生基本面嚴重矛盾,價格開始強勢推進,一般人可能沒有發(fā)現,或者覺得短時間漲跌太多,不敢進場,而量化交易的機器,會沒有感情地執(zhí)行策略,沒有恐懼地買入或賣出,在強趨勢行情下,就能賺很多錢,尤其是宏觀共振時。
而如果整體市場格局沒有明確趨勢,就算少部分品種有行情,由于資金是平均分配,CTA趨勢策略的績效就不太好,例如最近8個月。
這段時間整體市場的波動率持續(xù)下降,所以一般常見的解釋是,由于波動率太低,不利CTA趨勢策略,一旦波動起來了,CTA趨勢策略又能賺錢,大家要堅持。
表面上聽起來合理,但我也一直在思考,波動越大,對CTA趨勢策略越有利嗎?波動越小,CTA趨勢策略越不利嗎?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用數據分析了CTA策略,也是在探討這個問題:波動率提升能拯救CTA嗎?趨勢策略雖然需要趨勢來獲利,但大波動不一定是好處,那文章里就解釋波動率變大跟趨勢策略不是正向盈利關系,不謀而合,跟我多年交易的理解非常雷同,以下統計數據來自二叔說市,展現波動率對CTA趨勢策略的關系,可以清楚看到,波動率越高并沒有使收益越高,而波動率降低也沒有必然降低收益。
回到主題,什么策略才是真正跟波動率密切相關呢?
那,就,是,期權。
對期權有一定認識后,會知道波動率對于期權非常重要,期權買方策略才是真正喜歡波動變大,接下來用邏輯思辨的方式來理解這概念,但在思辨前,我們得先清楚定義,到底什么是波動率?
傳統交易者在聊市場時,說到波動或波動率,似乎默認大家有共識,知道這是什么,但在期權交易者眼中,波動率這個詞,其實也好幾種概念,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 歷史波動率:統計標的商品過去一段時間的價格波動,是真正已經實現出來的波動,一般非期權交易者在聊波動時,默認是指歷史波動率,例如,
老王說:XXX最近好大阿。
你說:什么好大
老王說:波動好大阿,這幾天不是暴漲就是暴跌。
2. 隱含波動率:是把期權市場的權利金放入數學模型,推導出來的波動率,代表在目前市場買賣博弈下,期權交易者對于未來波動的預期,一般期權老手在聊波動時,默認是指隱含波動率,例如,
老李說:握草,這波動率好低阿。
你說:什么好低
老李說:隱含波動率阿,我都不敢賣了。
3. 預期波動率:是投資者根據經驗或者數據分析,預估未來的波動率,是一種主觀預測,一般做波動率交易的人比較會有這方面探討,例如,
老馬說:哥,市場的隱含波定價有問題。
你說:啥問題。
老李說:我覺得下周波動率應該在16~20之間,現在隱含波才14,明顯低估了,我們應該多買點期權。
以下的探討,我們主要圍繞歷史波動率,也就是大家比較常說的市場波動,當它越大的時候,代表價格劇烈波動,但不一定有明顯方向,有可能快速上漲5天,然后一根大陰線回跌下來,這對于做周期比較長的趨勢交易者而言,非常不好應對,止損也不對,不止損也不對。
因此,對于大資金做全市場期貨趨勢策略的,希望那種一直漲或一直跌的趨勢,中間即使有回調,不希望太大,也就是波動小,但方向性非常穩(wěn)定,或者用更專業(yè)的術語形容,就是希望波動的波動是小的。
什么是波動的波動?
問個問題,每天漲2%,累積10天就漲了20%,這種波動算大嗎?
以起點和終點來說,這價格波動的確很大。
但這種波動可以說非常穩(wěn)定,也就是他波動的波動很小,因為每天都是固定漲2%,趨勢交易者最喜歡的是這種,另外一種情況就比較痛苦,同樣10天內,前面9天不動,突然最后1天漲20%,或者前面9天緩跌5%,第10天突然漲25%,期貨趨勢交易者反而不喜歡如此。
交易不只是看起點和終點,路徑過程非常重要!
對于期權買方來說,情況就相反,如果每天都是固定漲2%,10天來看,似乎價格波動很大,但波動的波動并不大,期權買方就不利,雖然能賺,可能賺很少,甚至在隱含波被成功定價時,買方還可能是虧錢的,反而前面9天不動,突然最后1天漲20%,對期權買方來說是最有利的。
下圖是買看漲期權的盈虧圖,基本上只要學過期權,應該都看過這圖,圖的橫軸衡量標的商品價格,縱軸衡量看漲期權的權利金盈虧,明顯看到,左右不對稱,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期權買方特性:虧損有限,獲利無限。
就是因為期權買方天生的不對稱特性,注定了它是喜歡波動,這是期權買方天生的,刻在基因里,跟你怎么操作沒有關系。
所以,如果你的策略里沒有搭配期權買方,那波動不一定對你有利,只有期權買方策略才是真正做多波動率。
最后我們用一個實戰(zhàn)案例,更能痛徹心扉地說明這概念。
這是玻璃期貨5月合約的日線圖,在基本面偏多的情況下,技術面在最近也完成強勢突破,多頭氣勢兇悍,但我們要回顧的是圖里紅框區(qū)。
基本上,從去年底以來,我們就是看漲玻璃,VIP私貨群里也有聊到,但問題是,看對方向就能賺錢嗎?
玻璃在去年12月就陸續(xù)布局了一些多頭期貨底倉,直到紅框區(qū),首先是一個長陽突破1月的橫盤區(qū)間,這對我們趨勢交易者來說,是很強的信號,加上商品市場悶很久了,想說這次可以好好搞一把,于是就比較積極加倉,再來沒開心幾天,玻璃突然出現巨幅回調,下跌非常兇狠,搭配K線上有幾日前上影+當日空頭吞噬,多頭氣勢完全破壞,且倉位比較重,這下持倉完全沒道理可以拿住,只能含淚止損。
時間來到現在,2023年4月14日,玻璃多頭在克服各種干擾后,今天長陽突破,多頭氣勢非常兇狠,對于我們做趨勢交易的來說,肯定還是偏多操作,2月中時有布局一些底倉,但問題來了,這次還敢加倉嗎?有了前面的陰影,會陷入心理掙扎。
如果說,在這關鍵位置突破后,第二天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漲10%,一個是跌10%,請問,你敢做多或做空期貨嗎?
一般人應該都不敢吧,除非你爸是馬云。
但期權就不是,無論你是買看漲期權做多,或者買看跌期權做空,都沒差,因為天生的盈虧不對稱特性,波動越夸張,對你越有利,反正虧損有限,手中持倉可以拿得非常穩(wěn),這種關鍵時刻,期權買方的優(yōu)勢就很大,所以就能勇敢買期權去拼,不過,市場交易者也不傻,此時另外一個波動率,也就是隱含波動率會快速上升,因為很多人也懂得買期權,使得期權被買貴了,得看隱含波對未來波動的預期,能否正確定價。(在大行情中,期權買方通常都被低估)
哦對了,玻璃還沒有期權,我只是舉例,但也希望交易所快推出玻璃期權,不然大行情發(fā)生時,沒有期權是多么可惜阿。
總結:
市場波動大對趨勢交易者不一定是好事,反而考驗很大,對于CTA量化趨勢策略來說也是一樣,真正喜歡波動,能被歸類做多波動率策略的,只有期權買方,無論你是買看漲、買看跌、買入跨式、反比率認購、反比率認購,只有正Gamma、正Vega才是做多波動率,而期貨的Gamma和Vega都是0。
期權培訓、期貨培訓,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