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市場〗當前國內玉米市場明顯弱于國外市場
進入9月份,當北半球兩個玉米黃金帶進入收獲期的時候,2006/2007年度
的全球玉米供應的情況逐漸明朗:即全球庫存因消費和出口的大幅增加而再次
迫近歷史的最低水平。9月分和10月份美國農業部報告的利好數字顯然不支持
CBOT玉米長期停留在250美分/蒲式耳一下的水平,CBOT玉米接連上漲,目前主
力合約12月合約已上漲到320美分/蒲式耳左右的水平。
事實上,國內玉米供需緊張的程度要小一些。因此可以說,大連玉米此一
輪的上漲主要得益于CBOT市場的帶動。此外,來自國內玉米出口方面的利好消
息也支持了國內價格。海運費價格上漲以及芝加哥期貨價格高啟削弱了美國玉
米的出口競爭力,這使得韓國等國家的玉米進口轉向中國,預計中國已經銷售
了200萬噸左右的明年前兩個月交貨的玉米,據悉中國供應商簽定的最新玉米
協議的FOB價格大約在165美元-168美元/噸,這比來自美國的報價便宜10美元/
噸左右。
然而,對于國內市場來說,玉米的諸多利好目前仍僅表現在期貨市場上,
國內現貨市場表現的比較平靜,有些地區特別是黃淮海玉米產區的現貨價反而
有走低的跡象,這又是為什么呢?
原來,今年我國以保護價收購了大量的小麥,幾乎占各小麥主產省份產量
的一半左右,這些小麥擠占了產區的庫存。另外,由于農發行的收購資金額度
在小麥上基本用磬,使得黃淮海玉米收購受阻,收購價格上升力度不足。黃淮
海產區的玉米收獲比東北產區要早一個月左右,其總量要略高于東北產區,河
南、安徽、山東及河北庫容和收購資金的嚴重不足導致這些省份目前收獲玉米
積壓,為緩解當地壓力,各地正在積極組織玉米外銷。在春節之后至明年4月
份之前,國內期貨價格并不能得到國內現貨價格的有效支撐,只能隨CBOT玉米
價格被動波動。
在所有農產品的交易的歷史上,價格的暴漲幾乎都是起因于供應的短缺。
但從玉米這個品種來看,價格的上漲主要還是得益于消費增強的拉動和整個農
產品價格的回暖。所以CBOT玉米仍會在一個讓人能夠承受的價位區間內波動,
但要排除國際基金大規模介入玉米市場的可能,我們可以密切跟蹤基金動向。
即使國際基金大規模的介入玉米市場,國內的上漲也不會很簡單,因為:
一是新產季玉米的產出并沒有出現大的問題,與國際玉米緊張的狀況相比較,
國內玉米的供需面仍比較寬松;二是今年玉米現貨價格仍未啟動,同時新糧即
將上市,收獲壓力即將顯現。黃淮海產區收購價格的走軟,使得期現價差逐漸
拉開,為后期套期保值的貨商的賣出提供了條件。貿易商空頭在今年初成功地
阻截了多頭之后,不會善罷甘休。經過若干年的市場洗禮,貿易商從事期貨交
易的手段和理念越來越成熟,他們在期貨市場大多采取“以產定銷”的方式來
操作。目前東北產區的玉米仍未集中上市,倉單采購計劃還沒有大規模的開始
,所以一旦時機成熟,貿易商空頭必將著力反撲,但反撲的力度要視當時現貨
價格上漲的程度而定。
總之,雖然國際玉米繼續上漲,但國內玉米期貨的上漲在多種因素制約之
下會體現更多的震蕩特征,這些特征要求投資者以謹慎的態度從正反兩個方面
去審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