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同學想發表SCI論文成為科研大佬,但其實并沒有真正的了解SCI期刊。
看完這篇文章,讓你一次性搞清楚SCI期刊那些事!
一、什么是SCI期刊?
SCI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在1957年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凡是被該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均稱為SCI論文。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其中以SCI最為重要。
二、什么是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簡稱:IF)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的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三、SCI分區
在中國,SCI有兩種分區:一種是JCR分區、一種是中科院分區;國外基本不存在分區概念。
1.JCR分區
JCR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Q4四個區,如下圖。
2.中科院分區
中科院分區是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數學、化學、生物、地理、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以及綜合性期刊13大類,然后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分別將每個類別劃分為以下四個區,如下圖。
四、兩種分區的不同
1.學科劃分不同
JCR劃分了176個具體的學科,中科院只劃分了13個大類。
2.分區方法不同
JCR是按照“平均主義”的思想,根據期刊的IF從高到低平均劃分為四個區,每個區內都含有該領域25%的期刊。
中科院的分區形如金字塔結構,1區僅有5%的頂級期刊,向下逐層增加。
3.指標取值不同
JCR是按照本年度公布的IF進行分區,中科院是按照期刊前三年IF的平均值進行分區。
五、SCI期刊為什么要進行分區?
SCI的IF每年都在不斷浮動,因此把IF定值作為學術評價指標并不合適,而且不同學科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差異很大,僅憑IF不能直觀地比較不同領域的期刊。
因此,就把同一學科領域的期刊,按照IF從大到小排序之后,劃分到不同的區域。
那么,只要是某個領域1區的期刊,就可以說是該學科領域的頂級刊物。
六、發表SCI論文到底以哪個分區為標準?
盡管兩種分區方式都比較權威,但是國際上普遍認可JCR分區,而國內更傾向于中科院分區。實際生活中,不同的機構對兩種分區的認可度不同。因此,我們在投稿之前最好確認我們的機構更加認可哪個分區。
我在本科期間就能成功發表SCI,得益于一次機緣巧合下學姐推薦的一家論文輔導機構。當時因為游離于保研邊緣而病急亂投醫,沒想到這家機構真的讓我從論文小白變身SCI一作!
先是一通論文認知大掃盲,幫助我迅速建立起了基本的論文架構,然后就是導師一對一的精心輔導、全程答疑,真的是收獲滿滿、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