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八卦是中國人五千多年前,伏羲時代開始認知的學問,后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深入,逐步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特質。
量子力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創立,是物理學家試圖進一步深入研究認知微觀世界的產物。那么,兩者有何關聯?
易經
1、粒子無限可分與易經的太極陰陽
中國近代有一位偉人曾預言:以哲學的觀點來說,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一切物質都可以一分為二,對立統一。
當時的科學界對這位中國偉人的語言是持保留意見的,可是后來量子力學的觀點證明了他的話是正確的。在1977年的國際物理學第七屆年會上,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格拉肖提議:應當把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命名為“毛粒子”。
那么我們就要想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的哲學家能先于科學家認知到粒子的無限可分性?支撐這一哲學理論產生的根源是什么?
粒子
無疑就是易經最根本的理論——太極陰陽理論。在易經的理論中,天地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就是無極,有就是太極,太極還可以分為陰陽,陰陽二氣相合可以生成人,人就是一切生物。陰陽二氣還可以繼續分裂為四象,乃至,四象,五行,八卦等等。
那么太極有多大?孔子曾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從氣的角度來說,太極一氣就是宇宙的原始能量,那么如果這種能量就是太極一氣的升降就會成為陰陽二氣,但是這陰陽二氣又是永遠屬于太極一氣。
這是不是就是量子力學中最經典的現象——量子糾纏理論呢?
量子糾纏
2、量子力學的難度與玄之又玄
在老子的道德經經中,老子將道說得玄之又玄,后世幾千年對道的理解也是玄之又玄。導致很多人認為老子說的玄之又玄就是胡說八道,沒有經典物理學那樣直接客觀。但是,科學界也有自己打臉的時候,當科學家們遇到了量子力學以后,他們又說了什么?
科學家曾預言: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在幾分鐘內完地球上所有傳統計算機加起來10萬年才能算出的計算,量子通信將實現真正的通信加密,完全無法破解。可是,量子物理的本質,到目前為止,誰也說不清楚。
量子計算機
波爾曾說:如果誰沒被量子力學搞得頭暈,那他就一定是不理解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說:我思考量子力學的時間百倍于廣義相對論,但依然不明白。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甚至說:“只要是什么時候能把為什么會有量子糾纏搞明白的話,我馬上就可以死。”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也許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學術氣質。
愛因斯坦
也許科學家沒有遇到量子力學時,可以認為世界的本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旦懂了就沒有模棱兩可。但是直到他們遇到量子量子力學后,才能明白中國老祖宗說的,什么是玄之又玄。
3、量子力學的三大原則是不是就是陰陽轉換
根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波爾總結了量子世界的三大原則,一是態疊加,二是測不準,三是觀察者理論。
神奇的量子力學告訴我們,量子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狀態疊加,疊加態無法精確測量,只要進行觀測,疊加態就塌縮為確定的結果。量子世界的三大現象將科學家折磨得非常痛苦。那么傳統易經文化是否可以借鑒呢?
太極陰陽
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那么氣是不是能量子?陰陽是不是量子糾纏中的兩個陰陽粒子?當例子蘊含的能量稀少時,是不是會導致粒子的陰陽變換狀態及其不穩定?所謂的疊加態和測不準,會不會是因為陰陽的轉換太過頻繁迅捷而產生的表象?
當五千年的易經文化與量子科學產生關聯,這些玄之又玄的知識,會不會讓你玄到懷疑人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