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1 22:40:12
美國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研究了超過100位學齡前兒童,通過自然觀察、家長訪談等研究方式,根據父母在紀律要求、情感付出、溝通方式、預期程度四個方面的不同,將父母劃分為四種類型:專制型、權威型、放任型、忽視型。
下面這個小測試,能幫你了解自己是哪一型。
你正在廚房忙碌,忽然聽到客廳里有玻璃破碎的聲音,跑過去一看,孩子打碎了一瓶很貴的紅酒,你會怎么做?
專制型父母會首先批評、懲罰,讓孩子記住教訓,以后不再犯類似錯誤;權威型父母會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再解釋這件東西的重要及該如何對待易碎品,也可能小有懲戒,比如讓孩子回自己房間待會兒;放任型父母會告訴孩子“沒事沒事、下次小心”,卻很可能忘了說如何“小心”;忽視型父母會回避這件事,讓孩子走開,自己收拾打掃,不理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讓孩子自己消化這件事帶來的沖擊。
父母對孩子要求和回應的不同,是四型父母劃分的基礎。
專制型父母:高要求,低回應。
這種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嚴格遵守他們的指令和規矩,會對孩子的不服從進行懲罰,且拒絕解釋定規矩的原因。如果孩子問,他們就會說,“我的要求就是理由”。這類家長要求很高,基本不理會孩子的要求和情感。
權威型父母:高要求,高回應。
這種父母也會為孩子的行為設定明確標準并監控其執行,不過他們比專制型父母更民主一些,他們會回應孩子的要求、情感、問題。如果孩子沒能達成父母的期望,這類父母會更加寬容地幫助他們,而不是一味懲罰。這種父母有主見,但不是侵入和限制型父母,他們的教育方法是支持性而非懲罰性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主見、負責任,并能自我調節。
放任型父母:低要求,高回應。
這種寬容的父母對孩子要求很少,對孩子的成熟度和自控力都預期較低。他們很少管教孩子,盡力為孩子提供幫助,避免對抗,有時也被認為是溺愛的父母。這類家長同孩子溝通很多,扮演朋友的角色超過父母。
忽視型父母:低要求,低回應。
這種父母只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跟孩子的生活處于脫節狀態。
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孩子的性格未來有什么聯系
繼Diana Baumrind之后,眾多心理學家對父母的四種類型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跟蹤研究,發現了父母教養方式和孩子性格養成之間的聯系。
通常,專制型父母養育的孩子都孝順、能干,但這樣家庭的孩子普遍幸福感低、社交能力差、自卑。權威型父母養育的孩子長大后大多幸福、成功、有能力。放任型父母養育的孩子,通常幸福和自律程度都比較低,與領導、權威相處會有問題,同時,通常傾向于在學校表現糟糕。忽視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排名最低,這種孩子通常缺乏自制力,自卑,和同齡人相比能力不足。
為什么權威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大多幸福、成功、有能力?心理學家認為,當孩子感覺父母的要求公平合理時,會更愿意去符合要求,也更愿意將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方式,從而實現自律。
權威型教養被歐美家庭廣泛采用,并產生了積極結果。但Douglas Bernstein在《心理學要點》一書中指出,“并不存在普適的所謂最佳教育方式”。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每個家庭的社會文化背景也不盡相同,即便同一個家庭里,父母秉承的教育理念也不會完全一致。
因此,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心理學博士Jessica Michaelson認為,與教育策略相比,父母的心智模式更為重要。“自信的家長傾向于提高孩子的自信,有良好人際關系的父母傾向于提升孩子的人際關系能力,而對世界持消極態度的父母則傾向于鼓勵孩子擔憂和自我懷疑。”
做父母,請信賴你的本能
Jessica Michaelson認為好的養育方式就是對孩子保持關注,對自身時時覺察,根據父母自己的直覺和經驗養育自己獨一無二的孩子。
正如兒童心理學家唐納德·W.溫尼科特在《媽媽的心靈課》一書中的前言所說,做父母,請信賴你的本能。
同樣是打碎一瓶很貴的紅酒,如果這瓶紅酒是明天你打算送給朋友的禮物,現在已經沒有時間重新準備了,你會怎么做?如果孩子被碎玻璃扎傷了,手在流血,你又會怎么做?
相信出于本能,你會先關注受傷的孩子。因為出于本能,你知道受傷流血會痛,同時,心里會緊張、害怕,你會幫孩子處理傷口,安撫情緒。
但,如果孩子沒有受傷,你會在第一時間關注孩子、紅酒,還是明天拿什么送朋友?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個闖禍的小孩子,你希望父母用什么方式對待你?這個答案,也許就是我們應該用來對待孩子的方式。這就是本能。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不管有沒有受傷,闖禍本身已經足夠令人緊張害怕,這時候,TA需要父母安撫TA,幫忙收拾殘局,并溫和地告訴TA需要注意什么。而收拾善后,是父母自己的事,父母應該負責任地自己承擔這份焦慮,就像沒有哪個父母會指望幼小的孩子替自己上班,替自己冒險一樣。
言傳不及身教。而身教不只是父母外在的言談舉止,更是內在的心智模式。
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觀察孩子的言行,了解背后的動機,與此同時,覺察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先向著那個方向努力。
信賴我們的本能,就是信賴心智模式潛移默化、天長日久的涓滴改進,必將對自己、家庭、孩子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所以,養兒非一日之功。
所以,每一日都重要。
所以,每一日都沒那么重要。
所以,放寬心,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