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瓷也稱彩瓷,是瓷器表面加以彩繪的品種,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兩大類,分別開始于唐和宋,而明清時期是彩瓷發(fā)展的盛期。
關(guān)于彩繪瓷的掃盲話:
釉下彩的做法是用色料在瓷坯上彩繪,后罩透明釉,入窯高溫(1200——1400)一次燒成,其特點(diǎn)是色料能充分滲透于坯胎之間,色彩牢固。但缺點(diǎn)是耐高溫的彩料不多,色彩不夠豐富,料色變化難以掌握。
釉下彩最成功的代表就是青花瓷。
相對而言,釉上彩是在燒成陶瓷釉面上彩繪,然后爐火低溫(600-900)度烘燒而成,特點(diǎn)是彩料品種色調(diào)豐富,紋樣稍凸出,但畫面光亮度稍差,長久后容易磨損變色,還有,就是容易溶出毒性元素。
釉上彩主要品種有五彩、粉彩、琺瑯彩等。
彩繪瓷是展覽里最絢麗多彩的部分。
1】粉彩蓮臺八寶 清乾隆 高25厘米,一套八件,每件由兩部分組成,底座+蓮花座,座上置鏤雕佛家八寶,此套供器采用了剔雕、鏤雕、粉彩裝飾等,工藝精湛,保存完整,十分珍貴。
粉彩是一種釉上彩,始于康熙,雍正制作最為精良,所以又有雍正粉彩之稱。
2】太精美了,俺忍不住把每件佛寶都拍了一遍。這是什么?
法輪
3】白蓋
4】海螺
5】寶罐
6】金魚
7】寶傘
8】蓮花
9】盤腸
10】這真是一套能讓人目不轉(zhuǎn)睛屏息凝神的瓷器
11】五彩魚藻紋罐 明嘉靖 高46厘米
器形碩大,構(gòu)圖飽滿,色彩富麗堂皇,是嘉靖五彩瓷中的精品
12】青花釉里紅雙龍戲珠紋缸 清康熙 高28厘米
海水波濤翻滾,寶珠火焰飛動,發(fā)色完 美,非常罕見
釉里紅是瓷器釉下彩的一種,也就是釉下的紅色,用氧化銅在瓷坯上畫出圖案,然后施透明釉,高溫還原焰燒成。始于元代,明代達(dá)到成熟期。
13】龍紋威武矯健,可愛的是畫龍點(diǎn)睛,而那個睛是青花滴!
14】釉里紅祥云暗八仙紋葫蘆瓶 清乾隆 乾隆釉里紅的經(jīng)典之作
15】釉里三彩“魚化龍”觀音尊 清康熙 高40厘米
釉里三彩是瓷器中稀少的品種,是在瓷胎上以青料、紅料和豆青料三色繪制而成,再吹上白釉,入窯燒制。為啥是“魚化龍”呢?
16】勉強(qiáng)拍到了紅鯉魚,它正在躍出水面,而龍則騰躍海上,威猛無比。
17】素三彩虎皮紋碗 清康熙 高5厘米
素三彩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彩瓷品種,其實(shí),只要是沒有紅色的三彩就可以叫做素三彩
18】素三彩折枝花果刻云龍紋盤 清康熙 高4.5厘米
在燒成的素白瓷上暗刻花紋,再繪上黃、綠、紫彩,最后罩透明釉低溫?zé)桑志?div style="height:15px;">
19】仿木紋釉粉彩人物紋筆筒 清雍正 高15厘米
仿木紋釉始燒于清代雍正時期,仿出來的木材自然紋理非常逼真。
20】不僅在外沿、足邊和筆筒內(nèi)壁施仿木紋釉,在外壁上還粉彩繪山水人物紋,實(shí)在是非常細(xì)致。
21】斗彩菊花牡丹紋盤 清雍正
斗彩又叫“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結(jié)合的瓷器。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描繪勾勒,然后掛透明釉,燒成后再用釉上彩填涂花紋。說白了,用青花鉤邊,上透明釉高溫?zé)僭谟陨喜世L,低溫?zé)伞?div style="height:15px;">
這三貼讓我學(xué)到了很多關(guān)于瓷器的名稱、紋樣、制作程序,我想,我終于可以不受那些展品名字的困擾,帶著半“專業(yè)”的眼光欣賞那些美好的瓷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