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自身登峰造極,
然則獨善其身,
門人弟子惟仰望而已;
一種是自身無比強大,
又善于啟發引導,使晚輩后生,
不斷攀登,乃至超越。
前者令人欣賞,后者讓人敬佩。
吳昌碩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敬佩的人。
吳昌碩于印用工最深,一生治印無數。他兼習浙皖諸家之長,初學浙派,繼而涉獵鄧石如、吳讓之;中年后章法參石鼓文、秦漢璽印、封泥及篆、磚瓦文字等,熔冶錢松之切刀、吳讓之沖刀兩法,創鈍刀出鋒法,自樹一幟,一如其畫,開“樸野”之風。
吳昌碩曾說:書畫篆刻,供一爐冶,他認為書畫和印刻是相輔相成的,“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篆刻與繪畫的“虛實相生,疏密有致”其理一也,因而缶翁之印自有大樸不雕,天然放曠的詩意美。他是齊白石最崇拜的三人之一(另兩位是徐文長、八大山人),也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長。
且飲墨沈一升 3.5×3.5cm 日本藏
園丁墨戲 2.4×2.4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我愛寧靜 4.4×4.4cm 君匋藝術院藏
恨二王無臣法 2.9×2.9cm 日本藏
破荷 2.0×2.0cm 日本藏
禪甓軒 3.0×2.7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公鼎 3.4×3.4cm 日本藏
大聾 3.0×1.6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若風之遇簫 2.5×2.5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大倉喜七郎之印 5.8×2.0cm 日本藏
貴池劉世珩江寧傅春媄江寧傅春姍宜春堂鑒賞 4.5×4.5cm 君匋藝術院藏
缶無咎 1.8×1.8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野元吉印 3.5×3.5cm 日本藏
成德堂珍藏 2.9×2.9cm 日本藏
聽松 3.4×3.5cm 日本藏
還讀書廬 日本藏
明道若昧 3.3×3.3cm 日本藏
書徵金石壽 3.1×3.3cm 日本藏
木堂 3.5×2.0cm 日本藏
王毓藻印 2.5×2.5cm 日本藏
藝華亭長 1.8×1.7cm 日本藏
恕堂 4.3×4.3cm 君匋藝術院藏
能事不受相促迫 4.7×4.7cm 君匋藝術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