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馬圖
山東省嘉祥縣英山徐敏行夫妻合葬墓, 山東博物館于1976年2月發(fā)掘。墓址在山東嘉祥縣楊樓村西南英山腳下,從墓志知墓主徐敏行,生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死于隋火帝開皇四年(584)曾任職梁、北齊、北周和隋四朝,隋文帝時任晉王楊廣部下的駕部侍郎,因稱徐侍郎。
看看這牽馬人,打扮得夠潮的啊
墓室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壁畫。墓室后壁為墓主人夫婦坐帳內飲宴,帳前列樂舞。穹頂繪天象圖。墓室北壁繪徐侍郎夫婦宴享行樂圖。西壁畫備騎出行圖,上方殘存白虎的部分軀體。東壁畫徐侍郎夫人出游圖,上方殘存青龍軀體。南壁墓門兩側各畫持劍武士。門洞橫楣上畫1奔馬。門洞內左右墻面各畫門下小吏和侍仆2人。門洞外東西墻上各畫1守門人。墓主夫婦身后屏風上所畫山水,用墨后著地,敷彩近于淺絳。這種畫法未見畫史記載。天象圖所畫月中桂樹,用落茄點或濃淡相間的水墨畫法,也是一種較特殊的畫法 。
徐侍郎夫人出行圖 侍郎騎馬,夫人坐安車——帶幃屏的牛車
《徐侍郎夫婦宴享行樂圖》、《徐侍郎出行儀仗圖》、《徐侍郎夫人出游圖》,以及侍衛(wèi)、門吏諸像。有人物、也有山水。所畫人物都用鐵線描,平涂顏色。著色以重彩為主,個別處兼施淡彩。這些壁畫的出土,填補了國內隋代壁畫空白。
徐侍郎出行圖儀仗隊 畫面上4人身著賀領或翻領衫袍,并肩而立,二人執(zhí)燈,一人執(zhí)傘,一人執(zhí)扇。
此圖繪于墓室西壁,圖中二人一馬,馬已備鞍,馬前一人執(zhí)馬韁,馬后一人雙手持鞠杖相隨,再現(xiàn)了馬球比賽開始前的生動場景。這幅備騎圖發(fā)現(xiàn)于隋人墓葬中,足見在唐以前就已經(jīng)有了馬球運動,且這種運動在人們生活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種以墓葬壁畫記載我國古代馬球運動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尚屬首例,這便更加形象直觀、真實可靠地證明了早在唐代以前中原已有馬球運動,而不是所謂的于唐初從吐蕃或是波斯傳入。 但博物館說明另一人拿的是樂器,不知孰是孰非。
還有一幅備馬圖,馬夫就顯寒酸點了,和能陪著主人打馬球的高級侍從不同待遇
四個侍衛(wèi),姿態(tài)不同,表情各異,用筆簡練勁健,可見其獨特風采。雖然在站立方向上一致。但幾個人之間相互照應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卻顯出了微妙變化,代表了隋代人物畫的較高成就。瞧左邊這位,什么眼神啊
給右邊這位來個特寫。哥們,什么表情啊,是不是凍的啊,別人都是雙手執(zhí)儀仗,就你袖著一只手,小心徐大人訓斥你
宴享伎樂圖
壁畫描繪了墓主人徐敏行夫婦生前活動場景:徐敏行夫婦在樂手的樂曲聲中一邊在榻上對飲,一邊觀看踢球表演,踢球者用一根細繩將球和自己的身體連在一起,正在興致勃勃看踢球。展品介紹說可能是蹴鞠,但蹴鞠不是足球嗎?搞不明白。
蹴鞠
這三個人在給侍郎夫婦奏樂 左邊的吹笛子,右邊的好像在彈箜篌,中間的看不見了
侍郎夫人出行的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