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一代文宗阮元
阮元字伯元,號云臺,清朝嘉慶、道光間名臣。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小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一代文宗。
平步青云
阮元出生于江蘇揚州府城一個以文兼武的世家。他的祖父阮玉堂武進士出身,官至參將。父親阮承信系國學生,修治《左氏春秋》,為古文大家。母親林氏也出身于士宦之家,通曉詩書,有修養。
阮元5歲開始跟從母親學字,6歲進私塾就學。他的母親對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他的父親則令他通文義和立志向學。阮承信熟讀《資治通鑒》,對阮元講“成敗治亂,戰陣謀略”,還教他騎馬和學射箭,并對他說“此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備。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元中進士,充庶吉士,次年任翰林院編修。五十六年(1791年)大考翰詹(朝廷組織翰林院的翰林、詹事府的詹事們進行考試,通常每六年舉行一次。大考翰詹是決定翰林、詹事們前程的重要一關),取得一等第一名,為此很得乾隆皇帝賞識,被任命為少詹事、南書房行走。同年,晉升為正詹事。年輕的阮元仕宦之路頗為順利。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阮元升任湖廣總督,次年改任兩廣總督,直到道光六年(1826年)。其間,他還兼任過廣東巡撫、粵海關監督。離開兩廣后,改任云貴總督。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奉旨進京,任體仁閣大學士,管兵部事。十八年,阮元75歲,因病獲準退休。二十六年,獲加太傅銜,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病逝,享年86歲,謚文達。
重視教育
兩廣總督阮元一上任,即修復貢院,開經古課,教導諸生。并在廣州粵秀山(即越秀山)籌建學海堂,由他直接主持,取得了“嶺南人物蒸蒸日上”的好成績。道光三年(1823年),開癸未科舉,廣東吳川人林召棠中狀元。兩廣在癸未與臨近的幾科中,有陳繼昌、林召棠中狀元,張岳松、羅文俊中探花,呂龍光得會元。這在科考中,算得上榮極一時了。自道光至光緒,學海堂主講名師有55人,歷屆學生中有著述問世的達300來人,出書千數種。
阮元對子女們進行的也是讀書傳家的教育。他任兩廣總督時,有一次到欽州閱兵,欽州恰是其祖父阮玉堂最后的任所,于是他寫了一首示兒詩,其中兩句是“后人有慶先人德,文武科名豈易哉”。他在京時聽到子女們夜讀,十分高興,作詩道“秋齋展卷一燈青,兒輩須教得此情”。
阮元作為實干教育家,除了自己有扎實的治學功夫外, 還善于把教學、學術研究、收藏充實圖書、刊刻印刷書籍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培養人才服務。他在兩廣總督任內,匯集自清初迄乾嘉近兩百年漢學的成果,厘別精粗,編輯刊刻《皇清經解》180種、1400卷,對推動清代漢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詩聯天才
阮元多才多藝,撰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聯。
阮元在兩廣總督任上,對西方列強強盜式的通商活動十分警惕,多次上書朝廷,請求嚴禁鴉片和加強海備,并修筑了大黃窖、大虎山兩處炮臺。他在書房內懸掛自己撰寫的一幅對聯“煙禁宜嚴,免得銀荒兵弱;海防須緊,保障國泰民安”,表明愛國之心和不忘疆臣之責。阮元官居杭州時,熔鑄秦檜及其妻王氏的跪像于岳飛墓前,還即興撰一聯:“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此聯詼諧、深刻,表達了痛恨奸佞的感情。他的學生梁章鉅巡撫廣西,他也曾撰聯相贈:“江鄉仁惠傳荒政,嶺表恩威播外夷?!?/span>
阮元多次巡視廣西,熱愛八桂山水。在陽朔畫山,他題刻了“清漓石壁圖”五個大字,還留下了《清漓石壁圖歌》:“天成半壁丹青畫,幡然高向青天掛。上古何人善畫山,似與荊關斗名派(“荊關”指荊浩、關仝,兩人均為五代時著名的山水畫大家)。“清漓一曲繞山流,往來何人不舉頭。六年久識奇峰面,五度來乘讀畫舟。”
阮元56歲生日那天,獨自前往桂林隱山避客。作有《隱山銘》:
士高能隱,山靜乃壽。浚之主名,辟此奇秀。一山盡空,六洞互透。不鑿自通,雖探莫究。穴無雨來,巖如天覆。虛腹開潭,垂乳滴溜。寒澈鏡奩,響傳壺漏。引月入峽,汲云穿竇。磴曲風摶,泉清石漱。仰壁藤垂,摩崖苔繡。蓮憶古香,桂凝秋瘦。招隱巖前,朝陽洞右。涼堂北開,高亭東構。獨出春城,靜觀清晝。曉風入懷,夕陽滿袖。一日小隱,千年古岫。何人能復,西湖之舊。
阮元還在桂林王城正陽門上為連中三元的陳繼昌題刻“三元及第”匾。在梧州,他為允升塔題額“秀發梧江”,并賦詩:“云山郁蒸,江水澄凝。得此高塔,勢欲上騰。梧崗吉土,從此其興?!?/span>
從不做壽
阮元不講排場,雖身處高位,卻從不做壽。一般說來,40歲是可以慶壽的重要年紀了,他卻在正月二十生日這天,離開衙門,到工地巡查,以避免親友和下屬為自己祝壽。以后“每于是日謝客,獨往山寺”,作竟日之游,有時還煮茶消遣,自稱“茶隱”。他也不為夫人做壽。道光三年(1823年),他在兩廣總督任上時,在夫人生日這天,避開賓客,獨游廣州荔枝灣。
阮元從不做壽有兩個原因。一是謝絕壽禮,不慕虛榮。二是講求養生之道,把精力放在保養身體上。他同白居易的生日相同,白居易40歲時曾作有一詩,阮元步其韻為詩“人生四十歲,前后關壯衰。我發雖未白,夜食非往時?!闭J為人到了40歲這個年齡,應當注意身體了。又考慮到自身政務、學術繁忙,更需要好的身體,“百事役我心,所勞非四肢。學荒政亦扮,時時懼支離”。從來不為以往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而是時時注意保持身體健康,以防止“老病”的到來。
強硬對英
阮元擔任兩廣總督近十年,適逢鴉片戰爭前的十幾年,處理過對英國的事務多起。他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到廣州,這時正是英國人阿美士德使華失敗的第二年,中英兩國矛盾開始激化。阮元深感問題的嚴重性,于次年二月和五月,先后密奏朝廷對英政策,主張采取強硬態度。他認為英人“長于水,短于陸;強于外洋,短于內洋”,因此要加強內洋和陸上防務。只是嘉慶皇帝不同意他的主張,強調“恩威相濟”,并告誡阮元“斷不可孟浪從事”。阮元只得遵照旨意。可是英國人不斷滋事,打死打傷中國居民,清政府索兇多無結果。阮元忍無可忍。一次,又發生英國人打殺中國婦女事件,阮元便將兇手判處絞刑抵罪。道光元年(1821年)冬天,英國人又打死了兩名中國農民,兇手逃回英國。阮元屢次向英方索兇,英方以停止貿易相威脅,阮元于是采取折中辦法,只允許英國商船貿易,而不允許對方兵艦來華。
清政府早在雍正年間就曾下令禁止販賣鴉片,阮元于道光元年兼署粵海關監督,嚴格實行禁令,查禁英船夾帶的鴉片煙,還懲辦了走私的洋行商人伍敦元。
明代后期西方傳教士來華,帶來一些西方近代文明,引起一些開明的中國人如徐光啟等的極大興趣,并予以贊揚。而阮元卻持相反的態度,對主張向西方學習的人極為反感,他認為中國科學文化是最發達的,說“天文歷算至今日而大備”。不過,他對西方學術成就亦有所承認,如認為“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于推步一事,頗能深究”。阮元否認西方近代文明,看不起西方人及其國家,把德意志人湯若望的祖國視為“歐羅巴極西之小國”,認為清朝任用湯若望為官,是一種大氣度。
阮元十分勤奮,在長期的仕途生涯中,從未中斷過學術研究,著述頗豐。他著有《研經室集》,還主編和自撰了《疇人傳》、《十三經??逃洝贰ⅰ督浖朐b》等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