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要正,開車要穩。
——李三觀
《野史綱目》第421期
——野史綱目——
現在都在聊“文化自信”這個事情,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只有當自己的文化有足夠的影響和沉淀時,才能夠談“自信”這兩個字。
文化不自信的現象早就不罕見了,如果足夠自信的話,韓國也不至于將祖上傳下來的漢字改成連名字都區分不開的韓文了。
還有越南這個國家,為了拋開漢文化的影響,將原本的漢字發展成了現在的“國語字”,搞到最后,甚至連過年時張貼的對聯,都改成了一溜溜的拉丁字母了,可就算這樣,還有一個“福”字被一直保留下來。
甚至近年來,越南國內的一些人開始呼喊著重新學習漢字,再這樣搞下去,他們自己的文化就要搞斷層了。
所以,文化自信就相當重要了,自信自己的文化有足夠的沉淀,可以吸納包容來自于其他地域的文化習俗,中華文化便是這么發展過來的。
當年滿清在入主中原時,便因為自身的人數以及文化沉淀不如中原地區,一度出現了多種不自信的行為。
清朝時期,因為“咬文嚼字”的問題,造成了不少人才、書籍等被毀。不能提“明”,更不能感念大明的好。
但凡是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均實施了嚴密的封鎖,之后更是確定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沉浸在自己的大國夢中無法自拔。在抵抗傳統文化的同時,還禁止與外國文化進行交流,甚至連宣傳外國科技的書,都列入到了禁書的行列。
有兩本著作,原本可以被清朝統治者好好利用,發展本國的經濟,提升本國的實力,卻因為其“不自信”,使得這兩本書成為清朝的禁書。
這兩本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對于二者的發展起到了如虎添翼的效果,一度被奉為瑰寶。那這兩本書是什么書,又如何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01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著書于晚清時期,作者為著名學者魏源,成書于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閉關鎖國,完美地錯過了西方的工業革命,使得滿清時期的中國,工業發展已經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
于是,在1840年,西方國家靠著武力打開了滿清的大門,近一百多年的羞辱史,也在那時開始了。
魏源作為愛國學者,寫作此書的目的,便在于從思想上革新人們的觀念。將“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導思想貫穿于整本書籍。
除了在思想上革新之外,這本書還包含了世界各國的歷史、民俗風情、地域文化……對于當時的人們了解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介紹外國的文化和歷史,魏源還將自己抵御列強入侵的戰略思想寫入了書中,更是提出了“以守為戰”,“堅壁清野”,“水陸皆攻”,“草木皆兵”等戰略戰術。
除了這些之外,《海國圖志》還涉及到對于西方科學技術的介紹 ,如果當時的統治者能夠塌下心來讀一讀,或許近代史的屈辱就能夠避免。
晚清時期洋務運動思想的改變,可以看作是魏源思想的延續,但卻又有所不同。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本質是用西方的先進技術來維護清朝的統治,魏源則更多側重于革新和制夷。
面對這樣一本宣傳外國科學技術的書籍,果然沒有被清政府所認同,在出版發行不久之后,被清政府禁止傳播和發行。
這本書后來傳入了日本,并且還在公元1854年被日本翻刻了60卷本,成為了日本的暢銷書。日本的明治維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海國圖志》的影響。
02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這本書成書于明朝,作者是明朝的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是一本介紹農業和手工業的書籍。
在當時,這本書的水平還遠遠領先于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這本書如果被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必當極大地提高農業以及手工業的發展水平。
傳到了歐洲之后,這本書記載了關于養蠶以及預防蠶病的一套成熟的體系,極大地促進了歐洲養蠶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里面還有關于播種機的制作,犁地使用以及生產制造,促進了歐洲地區的農業發展。
《天工開物》中還有關于風箱的設計生產與制造,歐洲人以此制造出風箱,應用到金屬的冶煉中,提高了金屬冶煉的效率。
可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卻因為里面提到了“北虜”、“東北夷”等對于滿清不友好的詞匯,話說當時明朝時期寫這本書的時候,滿清還不是統治者呢,不友好也可以理解。
發現了把詞語修改了就可以的事,偏偏實施一刀切的政策,一本農業的百科書,硬生生被禁止了。
這些書又被一些外國傳教士搜尋,輾轉傳入了歐洲日本等地。《天工開物》傳到了日本和歐洲之后,迅速在當地生根發芽,成為了當時的暢銷書。
滿清統治中原近三百年,等到民國時期人們再想找這本書時,竟然還要再從日本購買,國內早已銷聲匿跡了。
03
書籍外傳造成的影響
原本知識就是用來分享的,多方取長補短才得以共同進步,但在當時,卻出現了只出不進的尷尬局面。
這兩本書傳到了歐洲和日本,甚至還有其他的國家,他們通過了研究解讀,將科學技術轉化成為了生產力,推動了本國經濟的發展。
尤其是日本,多年來從中華大地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知識,《海國圖志》還一度推動了明治維新的發展,進而提高了日本的綜合國力,也才有了之后發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
不管是日本還是歐洲,都享受到了這兩本書的福利,而滿清則因為固步自封,在那停滯不前,此消彼長之下,拉大了與其他國家的差距,一步步從先進走向落后。
04
后記
文化也好,科技也罷,都要辯證地去看待這個問題。但凡是與發展有利的事,就要去應用發展。
別國先進的領域,先進的書籍,我們也要拿過來學習,所謂的自信,并不是悶頭就覺得自己的好,而是在立足自己的同時,不斷的吸納新的文化和知識,讓自己的文化和科技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氣勢,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