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中國畫的朋友都知道,八駿圖是一個經常被表現的題材,特別是徐悲鴻這樣的大師都曾經非常鐘愛去創作八駿圖,我曾經也很好奇,為什么一定是八匹馬,不是四匹馬,九匹馬,實際上這個題材是和成吉思汗有關系的。
僥幸逃脫泰亦赤兀人追殺的鐵木真在不兒罕山下與家人團聚了,在一家人的辛勤努力下,家中的經濟有了好轉,養育了九匹馬,誰料想其中最好的八匹馬卻被劫匪掠走了.鐵木真騎著剩下的一匹禿尾黃馬追趕了三天三夜.也許是長生天的安排,在鐵木真遇到困難之際他結識了人生中一位重要朋友----阿兒剌氏納忽伯顏之子博爾術.他不但借給成吉思汗自家的好馬,還幫助鐵木真盜回了這八匹馬.
蒙古國烏蘭巴托蘇赫巴托蘇赫巴托廣場,博爾術的塑像守護在成吉思汗的塑像旁邊。
一位富家子弟不計任何回報如此熱誠的幫助一個落魄少年,這是值得歌頌的友誼,也是成吉思汗人格魅力的表現.博爾術后來也為成吉思汗的大業,為大蒙古帝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曾被成吉思汗封為第二千戶官,更在公元1206年,蒙古帝國開國大典上被成吉思汗封為僅有的四個萬戶之一.博爾術為人識大體,顧大局,志意沉雄,善戰知兵,一生追隨成吉思汗,深受信賴最終無疾而終.
少年成吉思汗被搶去的這八匹馬全是騸馬,可作戰馬使用,如同后來滿族清太祖奴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一樣,成吉思汗也是依靠這最初的八匹馬為基本家財崛起的,因此這八匹馬在蒙古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后隨著畫家們的創作以'八駿圖'聞名天下.
到蒙古國之后一直有一個心愿,想騎一次蒙古馬,雖然商店里的掛毯上,使館會客廳里八駿圖的畫像隨處可見 ,可是在烏蘭巴托居然至今還沒有見過一匹真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即將搬入城市生活的蒙古老人不得不將陪伴多年的愛馬拋棄,揮淚將它放歸草原,蒙古人和馬是不能分離的!我為這人馬之間的情意而動容,倐忽間,我猛然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馬背民族正在悄然的走下馬背,他們正在與自己1000多年的民族傳統作著最決絕的一次告別!
也許不久,這個民族策馬揚鞭,瀟灑自由奔騰的圖像真的只是保留在歷史的幾多回憶里,任人遐想,遐想......
喜歡中國畫的朋友都知道,八駿圖是一個經常被表現的題材,特別是徐悲鴻這樣的大師都曾經非常鐘愛去創作八駿圖,我曾經也很好奇,為什么一定是八匹馬,不是四匹馬,九匹馬,實際上這個題材是和成吉思汗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