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節儉的皇帝,不是新入關的順治,也不是末代溥儀,而是這位
道光皇帝問內務府衣服打個補丁要多少錢,回答是5兩銀子。又問吃碗面片兒湯呢?答道1000兩,皇家竟如此奢侈?
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中清宮皇帝后妃飲食極盡奢靡,嘉靖皇帝吃的蔥都被雕刻成花鳥魚蟲來,慈禧太后一餐是108道菜。但事實上,不是每個皇帝的待遇都是一樣的。
道光帝時期,清朝官員上下貪污腐敗,導致國庫虧空,入不敷出。就連皇帝后妃的衣食住行都不得已要縮減,要節制。
道光皇帝帶頭崇尚節儉,他不講究寢宮的豪華,也不允許衣食的華麗,要求太監穿布衣、布鞋,后妃少制衣裳,自己也很少添置新衣服。
身為一國之君,他的衣服上有些也打了補丁。有一次他和大學士談論國事,發現大學士褲子上也有個補丁,便問花了多少錢,大學士說是自己家人補的,因為他說多少都會得罪內務府的人。道光皇帝自顧自道:“我上次問內務府,他們說花了5兩銀子,看來以后讓嬪妃們也學學針線。”大學士驚得目瞪口呆。
還有一次,吃膩了宮里幾十年都不變的御膳,道光皇帝對內務府說:“給我做碗面片兒湯。”
誰知第二天還是沒端上來,道光皇帝很生氣,把內務府總管傳過來問話:“為何沒有面片兒湯?”總管答:“啟稟皇上,這個需要1000兩銀子。”
道光帝驚訝道:“為何需要這么多?”總管答:“因為需要再添置一間御膳房,還需要專門的廚子來做。”
道光帝說:“那算了,你到前門外那個飯館買一碗就是。”總管又答:“那間飯館倒閉了。”
道光帝心里憋氣得很:“罷了,朕不能因為一碗面片兒湯落個奢侈的名聲。”
堂堂一國之君連吃碗面片兒湯都不得,說出去誰信呢?但事實就是整個清朝的禮制,宮廷的規矩束縛,內務府作為皇宮管家部門權力遮天。
這里面一個個地冷著臉的大內總管、太監、宮女打著皇家規矩、太后旨意的幌子,把皇帝、皇子、公主、嬪妃管得密不透風。偌大一個皇宮,上百個御膳房,真沒有一個廚子能做出老北京人都會做的面片兒湯?皇帝指定要吃前門那間飯館的,偏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倒閉了?不能到別的店買?
這里面的貓膩就是,內務府既怕擔責,又想從中撈一筆。試想啊,從外面買,萬一皇帝吃出問題來誰負責?御膳房不是不能做,但不借此名目增加預算,自己是不是傻?
道光帝心里雖委屈但不能發作,好在平時飲食雖然極為節儉,年節、盛典還是很豐盛的。但是到了同治年間,可就更慘了。
作為咸豐皇帝唯一一個兒子,同治從小就嬌生慣養,但是19歲就死了,為何?
有人認為,他是因營養不良而死的。6歲的娃剛即位,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但是卻按照清宮規矩一日兩膳。
吃的還都是兩宮太后賜的小米粥、糙米粥、柳葉湯、豆腐片湯……這些湯湯水水怎么能頂得了餓?
那就沒有其他肉菜了嗎?并不是。本應供給皇帝的各類硬菜都按規矩賞給了御前太監張文亮。他的工作就是“替吃”,本來是替皇帝每個菜吃一口嘗味道的,但是卻被養得白白胖胖的。只要他說這菜涼了、淡了、咸了、變味了,都通通撤下,最后還不是到了他的肚子里?
可憐的同治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想吃的牛羊雞鴨魚肉被一個個端下去,咽一咽口水。
這個張文亮有一副福相和一張乖巧的嘴,深得慈禧的喜歡,他吃完,還要替皇帝到兩宮太后面前去謝恩。殊不知,慈禧自己的兒子卻餓得頭昏眼花。
同治餓得實在難受,就跑進太監住的地方去偷東西吃,但是卻被太監發現了,一把奪過去丟掉。小皇帝還不能像別的娃那樣哭鬧,你說這多可憐。
清宮的飲食規矩數十年如一日,一天兩餐,但都是圖個排場和形式,一般都是8個主菜、4個小菜,外加火鍋、粥、湯,大約20道。
雖然看起來琳瑯滿目,但是多數是提前做好,煨在爐子上,皇帝一下令將迅速端上來,要想圖個新鮮是不可能的。要想滋味鮮美,口感獨特,也是很難的。
還有個規矩,每道菜皇帝不能吃超過三口,這是祖宗禮法,怕人在里面下毒。
菜譜是內務府定的,菜是提前做好沒賣相,還不能多吃一口,皇帝吃飯的規矩這么多,怎么能讓人有興致?
由此可見,刻板的清宮飲食制度不僅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也不利于皇家的健康。
更可怕的是在各種規矩、禮節的束縛下,管理皇家衣食住行的人員,層層勾結,中飽私囊,蛀空了大清這棵百年老樹。
所以啊,咱老百姓也不用去羨慕什么“滿漢全席”,每天家里的熱飯熱菜才是最有煙火氣,最慰肚腸的,不是嗎?
作者|云鹿
編輯|剩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