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UDC

UD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PGB50061{97

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

Codefordesignof66kVorunderover{head

electricalpowertransmissionline

1997/11/12發布1998/06/01實施

國家技術監督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聯合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

Codefordesignof66kVorunderover{head

electricalpowertransmissionline

GB50061{97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1998年6月1日

1998北京

關于發布國家標準《66kV及以下架空

電力線路設計規范》的通知

建標[1997]329號

根據國家計委計綜合[1991]290號文的要求,由電力工業部

會同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的《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

已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準《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

范》GB50061{97為強制性國家標準,自一九九八年六月一日起施

行。原國家標準《工業與民用35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

范》GBJ61{83同時廢止。

本規范由電力工業部負責管理,具體解釋等工作由遼寧電力

勘測設計院負責,出版發行由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負責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前言

本規范是根據國家計委計綜合[1991]290號文和原能源部電

力規劃設計管理局[1992]13號文的通知,對原國家標準《工業

與民用35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J61{83)修訂而

成。

本規范共分12章和2個附錄。這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有:擴大

規范的適用電壓等級為66kV及以下;增加絕緣配合、防雷和接地

章節有關內容;線路設計氣象條件以及對各工況氣溫、覆冰和風

速的明確規定代替“典型氣象區”;調整路徑選擇和交叉跨越的有

關內容;增加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絕緣導線的有關規定;桿

塔結構設計以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代替容許應力設計法和安全系

數設計法。

為了進一步提高規范的水平,希望各單位在執行本規范過程

中,注意積累資料和總結經驗,如發現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

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交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沈陽市南塔街65

號,郵政編碼:110015),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規范主編單位: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

參加編制單位:北京供電局,沈陽電業局。

主要起草人名單:壽祝昌、陳慰慈、梁克忠、鮑星輝、許寶

頤、張義、黃連壯。

目次

1總則(1)……………………………………………………

2路徑(2)……………………………………………………

3氣象條件(4)………………………………………………

4導線、地線、絕緣子和金具(6)…………………………

4.1一般規定(6)……………………………………………………

4.2架線設計(6)…………………………………………………

4.3絕緣子和金具(8)………………………………………

5絕緣配合、防雷和接地(9)………………………………

6桿塔型式(13)………………………………………………

7桿塔荷載和材料(16)………………………………………

7.1荷載(16)………………………………………………………

7.2材料(20)………………………………………………………

8桿塔設計基本規定(22)……………………………………

9桿塔結構(24)………………………………………………

9.1一般規定(24)………………………………………

9.2構造要求(25)………………………………………

10基礎(26)…………………………………………………

11桿塔定位、對地距離和交叉跨越(28)…………………

12附屬設施(34)……………………………………………

附錄A弱電線路等級(35)…………………………………

附錄B架空電力線路環境污穢等級(36)…………………

規范用詞用語說明(37)………………………………………

1總則

1.0.1為使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的設計做到供電安全可

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便于施工和檢修維護,制訂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電力線路(以下簡稱

架空電力線路)的設計。

1.0.3架空電力線路設計,必須認真貫徹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

符合發展規劃,積極慎重地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

藝和新結構。

1.0.4架空電力線路的桿塔結構設計應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

的極限狀態設計法。

1.0.5架空電力線路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

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2路徑

2.0.1架空電力線路路徑的選擇,應認真進行調查研究,綜合考

慮運行、施工、交通條件和路徑長度等因素,統籌兼顧,全面安

排,進行多方案的比較,做到經濟合理、安全適用。

2.0.2市區架空電力線路的路徑,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線

路路徑走廊位置,應與各種管線和其他市政設施統一安排。

2.0.3架空電力線路路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減少與其他設施交叉;當與其他架空線路交叉時,其交

叉點不應選在被跨越線路的桿塔頂上。

2架空電力線路跨越架空弱電線路的交叉角,應符合表

2.0.3的要求。

表2.0.3架空電力線路與架空弱電線路的交叉角

弱電線路等級一級二級三級

交叉角≥45°≥30°不限制

注:架空弱電線路等級劃分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

33kV及以上架空電力線路,不應跨越儲存易燃、易爆物的

倉庫區域。架空電力線路與火災危險性的生產廠房和庫房、易燃

易爆材料堆場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氣)體儲罐的防火間距,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的規定。

4應避開洼地、沖刷地帶、不良地質地區、原始森林區以及

影響線路安全運行的其他地區。

5不宜跨越房屋。

2.0.4架空電力線路通過林區,應砍伐出通道。10kV及以下架空

電力線路的通道寬度,不應小于線路兩側向外各延伸5m。35kV和66kV線路的通道寬度,不應小于線路兩側向外各延伸林區主要樹

種的生長高度。通道附近超過主要樹種自然生長高度的個別樹木,

應砍伐。樹木自然生長高度不超過2m或導線與樹木(考慮自然生

長高度)之間的垂直距離應符合本規范表11.0.11的規定,在不

影響線路施工運行情況下,可不砍伐通道。

2.0.5架空電力線路通過果林、經濟作物林以及城市綠化灌木林

時,不宜砍伐通道。

2.0.6耐張段的長度宜符合下列規定:

135kV和66kV線路耐張段的長度,不宜大于5km;

210kV及以下線路耐張段的長度,不宜大于2km。

3氣象條件

3.0.1架空電力線路設計的氣溫應根據當地10~20年氣象記錄

中的統計值確定。最高氣溫宜采用+40°C。

在最高氣溫工況、最低氣溫工況和年平均氣溫工況下,應按

無風、無冰計算。

3.0.2架空電力線路設計采用的年平均氣溫,應按下列方法確

定:

1當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3~17°C之間時,年平均氣溫應取

與此數鄰近的5的倍數值;

2當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小于3°C或大于17°C時,應將年平

均氣溫減少3~5°C后,取與此數鄰近的5的倍數值。

3.0.3架空電力線路設計采用的導線或地線的覆冰厚度,在調查

的基礎上可取5mm、10mm、15mm或20mm。冰的密度應按0.9g燉

cm3計;覆冰時的氣溫應采用-5°C。覆冰時的風速宜采用10m燉s。

3.0.4安裝工況的風速應采用10m燉s,且無冰,氣溫可按下列規

定采用:

1最低氣溫為-40°C的地區,應采用-15°C;

2最低氣溫為-20°C的地區,應采用-10°C;

3最低氣溫為-10°C的地區,應采用-5°C;

4最低氣溫為-5°C及以上的地區,應采用0°C。

3.0.5雷電過電壓工況的氣溫可采用15°C,風速可采用10m燉s;

檢驗導線與地線之間的距離時,風速應采用0m燉s,且無冰。

3.0.6內過電壓工況的氣溫可采用年平均氣溫,風速可采用最大

設計風速的50%,但不宜低于15m燉s,且無冰。

3.0.7在最大風速工況下應按無冰計算,氣溫可按下列規定采用:

1最低氣溫為-10°C及以下的地區,應采用-5°C;

2最低氣溫為-5°C及以上的地區,應采用+10°C。

3.0.8帶電作業工況的風速可采用10m燉s,氣溫可采用15°C,且

無冰。

3.0.9長期荷載工況的風速應采用5m燉s,氣溫應采用年平均氣

溫,且無冰。

3.0.10最大設計風速應采用當地空曠平坦地面上離地10m高,

統計所得的15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風速;當無可靠資料時,最

大設計風速不應低于25m燉s。

山區架空電力線路的最大設計風速,應根據當地氣象資料確

定;當無可靠資料時,最大設計風速可按附近平地風速增加10%,

且不應低于25m燉s。

架空電力線路通過市區或森林等地區,如兩側屏蔽物的平均

高度大于桿塔高度的2燉3,其最大設計風速宜比當地最大設計風

速減小20%。

4導線、地線、絕緣子和金具

4.1一般規定

4.1.1架空電力線路的導線,可采用鋼芯鋁絞線或鋁絞線。地線

可采用鍍鋅鋼絞線。

4.1.2市區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遇下列情況可采用絕緣

鋁絞線:

1線路走廊狹窄,與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的

地段;

2高層建筑鄰近地段;

3繁華街道或人口密集地區;

4游覽區和綠化區;

5空氣嚴重污穢地段;

6建筑施工現場。

4.1.3導線的型號應根據電力系統規劃設計、計劃任務書和工程

的技術條件綜合確定。

4.1.4地線的型號應根據防雷設計和工程技術條件的要求確定。

4.2架線設計

4.2.1導線的張力弧垂計算,在各種氣象條件下應采用最大使用

張力和平均運行張力作為控制條件。地線的張力弧重計算可采用

最大使用張力、平均運行張力和導線與地線間的距離作為控制條

件。

注:平均運行張力為年平均氣溫工況的導線或地線的張力。

4.2.2導線與地線在檔距中央的距離,應符合下式要求:

S≥0.012L+1(4.2.2)

式中S??導線與地線在檔距中央的距離(m);

L??檔距(m)。

4.2.3導線或地線的最大使用張力,不應大于絞線瞬時破壞張力

的40%。

4.2.4導線或地線的平均運行張力上限及防震措施,應符合表

4.2.4的要求。

表4.2.4導線或地線平均運行張力上限及防震措施

檔距和環境狀況

平均運行張力上限(瞬時

破壞張力的百分數)(%)

鋼芯鋁絞線鍍鋅鋼絞線

防震措施

開闊地區檔距<500m1612不需要

非開闊地區檔距<500m1818不需要

檔距<120m1818不需要

不論檔距大小22-護線條

不論檔距大小2525

防震錘(線)或

另加護線條

4.2.535kV和66kV架空電力線路的導線或地線的初伸長率應

通過試驗確定,導線或地線的初伸長對弧垂的影響,可采用降溫

法補償。當無試驗資料時,初伸長率和降低的溫度可采用表4.2.5

所列數值。

表4.2.5導線或地線的初伸長率和降低的溫度

類型初伸長率降低的溫度(°C)

鋼芯鋁絞線3×10/4~5×10/415~25

鍍鋅鋼絞線1×10/410

注:截面鋁鋼比小的鋼芯鋁絞線應采用表中的下限數值;截面鋁鋼比大的鋼芯鋁

絞線應采用表中的上限數值。

4.2.6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的導線初伸長對弧垂的影響,可采用減少弧垂法補償。弧垂減小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鋁絞線或絕緣鋁絞線采用20%;

2鋼芯鋁絞線采用12%。

4.3絕緣子和金具

4.3.1絕緣子和金具的機械強度應按下式驗算:

KF<F

(4.3.1)

式中K??機械強度安全系數,可按表4.3.2采用;

F??設計荷載(kN);

??懸式絕緣子的機電破壞荷載或針式絕緣子、瓷橫

擔絕緣子的受彎破壞荷載或蝶式絕緣子、金具的

破壞荷載(kN)。

4.3.2絕緣子和金具的安裝設計可采用安全系數設計法。絕緣子

及金具的機械強度安全系數,應符合表4.3.2的規定

表4.3.2絕緣子及金具的機械強度安全系數

類型

安全系數

運行工況斷線工況

懸式絕緣子2.71.8

針式絕緣子2.51.5

蝶式絕緣子2.51.5

瓷橫擔絕緣子32

金具2.51.5

5絕緣配合、防雷和接地

5.0.1架空電力線路環境污穢等級應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

定。污穢等級可根據審定的污穢分區圖并結合運行經驗、污濕特

征、瓷外絕緣表面污穢物的性質及其等值附鹽密度等因素綜合確

定。

35kV和66kV架空電力線路絕緣子的型式和數量,應根據瓷

絕緣的單位泄漏距離確定。瓷絕緣的單位泄漏距離應符合本規范

附錄B的有關規定。

5.0.235kV和66kV架空電力線路,宜采用懸式絕緣子。懸垂絕

緣子串的絕緣子數量,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空氣清潔地區,宜

采用表5.0.2所列數值。

表5.0.2懸垂絕緣子串的絕緣子數量(個)

絕緣子型號

絕緣子數量

線路電壓35kV線路電壓66kV

XP-6035

耐張絕緣子串的絕緣子數量,應比懸垂絕緣子串的同型絕緣

子多一個。全高超過40m的有地線的桿塔,高度每增加10m,應

增加一個絕緣子。

5.0.36kV和10kV架空電力線路的直線桿塔,宜采用針式絕緣

子或瓷橫擔絕緣子;耐張桿塔宜采用懸式絕緣子串或蝶式絕緣子

和懸式絕緣子組成的絕緣子串。

5.0.43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的直線桿塔宜采用針式絕緣子

或瓷橫擔絕緣子;耐張桿塔宜采用蝶式絕緣子。

5.0.5海拔高度為1000~3500m的地區,絕緣子串的絕緣子數

量,應按下式確定:

nh≥n〔1+0.1(H-1)〕(5.0.5)

式中n

??海拔高度為1000~3500m地區的絕緣子數量(個);

n??海拔高度為1000m以下地區的絕緣子數量(個);

H??海拔高度(km)。

5.0.6通過污穢地區的架空電力線路,宜采用防污絕緣子、有機

復合絕緣子或采用其他防污措施。

5.0.7海拔高度為1000m以下的地區,35kV和66kV架空電力

線路帶電部分與桿塔構件、拉線、腳釘的最小間隙,應符合表

5.0.7的規定。

表5.0.7帶電部分與桿塔構件、拉線、腳釘的最小間隙(m)

工況

最小間隙

線路電壓35kV線路電壓66kV

雷電過電壓0.450.65

內過電壓0.250.50

運行電壓0.100.20

5.0.8海拔高度為1000m及以上的地區,海拔高度每增高

100m,內過電壓和運行電壓的最小間隙應按本規范表5.0.7所列

數值增加1%。

5.0.9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的過引線、引下線與鄰相導線

之間的最小間隙,應符合表5.0.9的規定。采用絕緣導線的線路,

其最小間隙可結合地區運行經驗確定。

表5.0.9過引線、引下線與鄰相導線之間的最小間隙(m)

線路電壓最小間隙

3~10kV0.3

3kV以下0.15

3~10kV架空電力線路的引下線與3kV以下線路導線之間

的距離,不宜小于0.2m。

5.0.10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的導線與桿塔構件、拉線之

間的最小間隙,應符合表5.0.10的規定。采用絕緣導線的線路,

其最小間隙可結合地區運行經驗確定。

表5.0.10導線與桿塔構件、拉線之間的最小間隙(m)

線路電壓最小間隙

3~10kV0.2

3kV以下0.05

5.0.11帶電作業桿塔的最小間隙應符合下列要求:

1帶電部分與接地部分的最小間隙,在海拔高度1000m以

下的地區,應符合表5.0.11的規定;

2對操作人員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應增加0.3~0.5m。

表5.0.11帶電作業桿塔帶電部分與接地部分的最小間隙(m)

線路電壓10kV35kV66kV

最小間隙0.40.60.7

5.0.12架空電力線路,可采用下列過電壓保護方式:

166kV線路,年平均雷暴日數為30d以上的地區,宜沿全

線架設地線。

235kV線路,進出線段宜架設地線。

3在多雷區,3~10kV混凝土桿線路可架設地線,或在三角

排列的中線上裝設避雷器;當采用鐵橫擔時,宜提高絕緣子等級;

絕緣導線鐵橫擔的線路,可不提高絕緣子等級。

5.0.13桿塔上地線對邊導線的保護角,宜采用20°~30°。山區單

根地線的桿塔可采用25°。桿塔上兩根地線間的距離,不應超過導

線與地線間垂直距離的5倍。

5.0.14有地線的桿塔應接地。在雷季,當地面干燥時,每基桿

塔工頻接地電阻,不宜超過表5.0.14所列數值。

小接地電流系統,無地線的桿塔,在居民區宜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宜超過30Ω。

表5.0.14桿塔的最大工頻接地電阻

土壤電阻率ρ

(Ω.m)

ρ<100100≤ρ<500500≤ρ<10001000≤ρ<2000ρ≥2000

工頻接

地電阻(Ω)

1015202530

5.0.15鋼筋混凝土桿鐵橫擔和鋼筋混凝土橫擔線路的地線支

架、導線橫擔與絕緣子固定部分之間,宜有可靠的電氣連接并與

接地引下線相連。部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桿的非預應力鋼筋可兼

作接地引下線。

利用鋼筋兼作接地引下線的鋼筋混凝土電桿,其鋼筋與接地

螺母和鐵橫擔間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

外敷的接地引下線可采用鍍鋅鋼絞線,其截面不應小于

25mm2。

接地體引出線的截面不應小于50mm2,并應采用熱鍍鋅。

6桿塔型式

6.0.1市區架空電力線路宜采用多回路桿塔和不同電壓等級線

路共架的多回路桿塔。

6.0.235kV及以上單回路桿塔,導線可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

列;多回路桿塔可采用鼓型、傘型或雙三角型排列。

3~10kV單回路桿塔,導線可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多

回路桿塔,導線可采用三角和水平混合排列或垂直排列。

3kV以下桿塔,導線可采用水平排列或垂直排列。

6.0.3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線間距離,應結合運行經驗,按下列

要求確定:

135kV和66kV桿塔的線間距離,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D≥0.4LK+

110

+0.65f(6.0.3/1)

DX≥Dp+(

)2(6.0.3/2)

h≥0.75D(6.0.3/3)

式中D??導線水平線間距離(m);

??導線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線間距離(m);

DP??導線間水平投影距離(m);

??導線間垂直投影距離(m);

LK??懸垂絕緣子串長度(m);

U??線路電壓(kV);

f??導線最大弧垂(m);

h??導線垂直排列的垂直線間距離(m)。

2使用懸垂絕緣子串的桿塔,其垂直線間距離應符合下列規

定:

1)66kV桿塔不應小于2.25m;

2)35kV桿塔不應小于2m。

310kV及以下桿塔的最小線間距離,應符合表6.0.3的規

定。采用絕緣導線的桿塔,其最小線間距離可結合地區運行經驗

確定。

表6.0.310kV及以下桿塔最小線間距離(m)

線路電壓

線間距離

檔距(m)

40及以下5060708090100110120

3~10kV0.60.650.70.750.850.91.01.051.15

3kV以下0.30.40.450.5?????

43kV以下線路,靠近電桿的兩導線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

于0.5m。

5380V及以下沿墻敷設的絕緣導線,當檔距不大于20m

時,其線間距離不宜小于0.2m。

6.0.410kV及以下多回路桿塔和不同電壓級同桿架設的桿塔,

橫擔間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表6.0.4的規定。采用絕緣導線的

多回路桿塔,橫擔間最小垂直距離,可結合地區運行經驗確定。

表6.0.4橫擔間最小垂直距離(m)

組合方式直線桿轉角或分支桿

3~10kV與3~10kV0.80.45燉0.6

3~10kV與3kV以下1.21.0

3kV以下與3kV以下0.60.3

注:表中0.45燉0.6系指距上面的橫擔0.45m,距下面的橫擔0.6m。

6.0.535kV和66kV架空電力線路,在覆冰地區上下層導線間

或導線與地線間的水平偏移,不應小于表6.0.5所列數值。

表6.0.5覆冰地區上下層導線間或導線與地線間的

最小水平偏移(m)

設計覆冰厚度

(mm)

最小水平偏移

線路電壓35kV線路電壓66kV

100.20.35

150.350.5

≥200.851.0

設計覆冰厚度為5mm及以下的地區,上下層導線間或導線

與地線間的水平偏移,可根據運行經驗確定。

設計覆冰厚度為20mm及以上的重冰地區,導線宜采用水平

排列。

6.0.63~66kV多回路桿塔,不同回路的導線間最小距離,應符

合表6.0.6的規定;采用絕緣導線的桿塔,不同回路的導線間最

小水平距離可結合地區運行經驗確定。

表6.0.6不同回路的導線間最小距離(m)

線路電壓3~10kV35kV66kv

線間距離1.03.03.5

6.0.766kV與10kV同桿塔共架的線路,不同電壓級導線間的

垂直距離不應小于3.5m;35kV與10kV同桿塔共架的線路,不同

電壓級導線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2m。

7桿塔荷載和材料

7.1荷載

7.1.1風向與桿塔面垂直情況的桿塔塔身或橫擔風荷載的標準

值,應按下式計算:

WS=βμsμzAWO(7.1.1)

式中W

??桿塔塔身或橫擔風荷載的標準值(kN);

β??風振系數,按本規范第7.1.5條的規定采用;

μs??風荷載體型系數,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

規范》(GBJ9/87)的規定采用;

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

載規范》(GBJ9/87)的規定采用;

A??桿塔結構構件迎風面的投影面積(m2);

W0??基本風壓(kN燉m2),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

載規范》(GBJ9/87)的規定采用。

7.1.2風向與線路垂直情況的導線或地線風荷載的標準值,應按

下式計算:

=αμsdL

(7.1.2)

式中W

??導線或地線風荷載的標準值(kN);

α??風荷載檔距系數,按本規范第7.1.6條的規定采

用;

d??導線或地線覆冰后的計算外徑之和(m)(對分裂導

線,不應考慮線間的屏蔽影響);

μs??風荷載體型系數,當d<17mm,取1.2,當d≥

17mm,取1.1,覆冰時,取1.2;

??風力檔距(m)。

7.1.3各類桿塔均應按以下三種風向計算塔身、橫擔、導線和地

線的風荷載:

1風向與線路方向相垂直(轉角塔應按轉角等分線方向);

2風向與線路方向的夾角成60°或45°;

3風向與線路方向相同。

7.1.4風向與線路方向在各種角度情況下,塔身、橫擔、導線和

地線的風荷載,其垂直線路方向分量和順線路方向分量應按表

7.1.4采用。

表7.1.4風荷載垂直線路方向分量和順線路方向分量

風向與線路

方向間夾角(°)

塔身風荷載橫擔風荷載導線或地線風荷載

XYXYXY

00WSb0WSc00.25Wx

45

0.424

(WSa+WS)

0.424

(WSa+WS)

0.4WSc0.7WSc0.5Wx0.15Wx

60

0.747WSa

+0.249WSb

0.431WSa

+0.144WSb

0.4WSc0.7WSc0.75Wx0

90WSa00.4WSc0Wx0

注:①X為風荷載垂直線路方向的分量,Y為風荷載順線路方向的分量;

②WSa為垂直線路風向的塔身風荷載;

③WSb為順線路風向的塔身風荷載;

④WSc為順線路風向的橫擔風荷載。

7.1.5桿塔的風振系數β可按表7.1.5的規定采用。拉線高塔和

其他特殊桿塔的風振系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

范》(GBJ9/87)的規定采用。

表7.1.5桿塔的風振系數

部位

風振系數

桿塔總高度(m)

<3030~50>50

塔身1.01.21.5

基礎1.01.01.2

7.1.6風荷載檔距系數α應按表7.1.6采用。

表7.1.6風荷載檔距系數

設計風速(m燉s)20以下20~2930~3435及以上

α1.00.850.750.7

7.1.7桿塔的荷載,可分為下列兩類:

1永久荷載:導線、地線、絕緣子及其附件的重力荷載,桿

塔構件及桿塔上固定設備的重力荷載,土壓力和預應力等;

2可變荷載:風荷載,導線或地線張力荷載,導線或地線覆

冰荷載,附加荷載,活荷載等。

7.1.8各類桿塔均應計算線路的運行工況、斷線工況和安裝工況

的荷載。

7.1.9各類桿塔的運行工況,應計算下列工況的荷載:

1最大風速、無冰、未斷線;

2覆冰、相應風速、未斷線;

3最低氣溫、無風、無冰、未斷線。

7.1.10直線型桿塔的斷線工況,應計算下列工況的荷載:

1單回路和雙回路桿塔斷1根導線、地線未斷、無風、無冰;

2多回路桿塔,同檔斷不同相的2根導線、地線未斷、無風、

無冰;

3斷1根地線、導線未斷、無風、無冰。

7.1.11耐張型桿塔的斷線工況,應計算下列兩種工況的荷載:

1單回路桿塔,同檔斷兩相導線,雙回路或多回路桿塔,同

檔斷導線的數量為桿塔上全部導線數量的1燉3,終端塔斷剩兩相

導線、地線未斷、無風、無冰;

2斷一根地線、導線未斷、無風、無冰。

7.1.12斷線工況下,直線桿塔的導線或地線張力應符合下列規

定:

1單導線和地線,按表7.1.12的規定采用;

2分裂導線,平地應取一根導線最大使用張力的40%;山地

應取50%;

3針式絕緣子桿塔的導線斷線張力不應小于3000N。

表7.1.12直線桿塔單導線和地線的斷線張力

導線或地線種類

斷線張力(最大使用張力的百分數)(%)

混凝土桿

鋼管混凝土桿

拉線塔自立塔

地線15~203050

導線

截面

95mm2及以下

303040

截面

120~185mm2

353540

截面

210mm2及以上

404050

7.1.13斷線工況下,耐張型桿塔的地線張力應取地線最大使用

張力的80%,導線張力應取導線最大使用張力的70%。

7.1.14重冰地區各類桿塔的斷線工況,應按覆冰、無風、氣溫

為-5°C計算,斷線工況的覆冰荷載不應小于運行工況計算覆冰

荷載的50%。

重冰地區還應按所有導線及地線不均勻脫冰(一側覆冰

100%,另側覆冰不大于50%)計算不平衡張力荷載。對直線桿塔,可按導線和地線不同時發生不均勻脫冰驗算。對耐張型桿塔,可

按導線和地線同時發生不均勻脫冰驗算。

7.1.15各類桿塔的安裝工況,應按安裝荷載、相應風速、無冰

條件計算。導線或地線及其附件的起吊安裝荷載,應包括提升重

力、緊線張力荷載和安裝人員及工具的重力。

7.1.16終端桿塔應按進線檔已架線及未架線兩種工況計算。

7.2材料

7.2.1型鋼鐵塔的鋼材的強度設計值和標準值應按現行國家標

準《鋼結構設計規范》(GBJ17/88)的規定采用。鋼結構構件的孔

壁承壓強度設計值,應按表7.2.1/1采用。螺栓和錨栓的強度設計

值,應按表7.2.1/2采用。

表7.2.1/1鋼結構構件的孔壁承壓強度設計值(N燉mm2)

鋼材材質Q235-A.F16Mn或16Mnq15MnV或15MnVq

孔壁承

壓強度

設計值

厚度≤

16mm

375510530

厚度17

~25mm

375490510

注:表中所列數值的條件是螺孔端距不小于螺栓直徑1.5倍。

表7.2.1/2螺栓和錨栓的強度設計值(N燉mm2)

材料等級或材質

標稱直徑

(mm)

抗拉、抗壓和抗

彎強度設計值

抗剪強度

設計值

粗制螺栓

4.8級≤24200170

5.8級≤24240210

6.8級≤24300240

8.8級≤24400300

錨栓

Q235≥16160-

35#優質鋼素鋼≥16190-

7.2.2環形斷面鋼筋混凝土電桿的鋼筋宜采用Ⅰ級、Ⅱ級、Ⅲ級

鋼筋;預應力混凝土電桿的鋼筋宜采用碳素鋼絲、刻痕鋼絲、熱

處理鋼筋或冷拉Ⅱ級、Ⅲ級、Ⅳ級鋼筋。混凝土基礎的鋼筋宜采

用Ⅰ級或Ⅱ級鋼筋。

7.2.3環形斷面鋼筋混凝土電桿的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30;預

應力混凝土電桿的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40。其他預制混凝土構

件的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20。現場澆制的鋼筋混凝土基礎的混

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15。

7.2.4混凝土和鋼筋的材料強度設計值與標準值,應按現行國家

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的規定采用。

7.2.5拉線宜采用鍍鋅鋼絞線,其強度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f=ψ

ψ

(7.2.5)

式中f??鋼絞線強度設計值(N燉mm2);

ψ

??鋼絞線強度扭絞調整系數,取0.9;

ψ2??鋼絞線強度不均勻系數,對1×7結構取0.65,其他

結構取0.56;

??鋼絞線的破壞強度(N燉mm2)。

7.2.6拉線金具的強度設計值,應按金具的抗拉強度或金具試驗

的最小破壞荷載除以抗力分項系數1.8確定。

8桿塔設計基本規定

8.0.1桿塔結構構件及其連接的承載力(強度和穩定)計算,應

采用荷載設計值;變形、抗裂、裂縫、地基和基礎穩定計算,均

應采用荷載標準值。

8.0.2桿塔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應采用下列極限狀態設計表

達式:

γ

+ψγ

Qi

iK

≤R(8.0.2)

式中γ

??永久荷載分項系數,宜取1.2,對結構構件受力有

利時可取1.0;

γQ??可變荷載分項系數,宜取1.4;

??永久荷載的荷載效應系數;

CQi??第i項可變荷載的荷載效應系數;

??永久荷載的標準值;

iK

??第i項可變荷載的標準值;

ψ??可變荷載組合值系數,運行工況宜取1.0;耐張型

桿塔斷線工況和各類桿塔的安裝工況宜取0.9;

直線型桿塔斷線工況和各類桿塔的驗算工況宜

取0.75;

R??結構構件抗力設計值。

8.0.3桿塔結構構件的變形、裂縫和抗裂計算,應采用下列正常

使用極限狀態表達式:

+ψ

Qi

iK

≤δ(8.0.3)

式中δ??結構構件的裂縫寬度或變形的限值。

8.0.4桿塔結構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長期荷載作用下,桿塔的計算撓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無拉線直線單桿桿頂的撓度不應大于桿全高的5‰;

2)無拉線直線鐵塔塔頂的撓度不應大于塔全高的3‰;

3)拉線桿塔頂點的撓度不應大于桿塔全高的4‰;

4)拉線桿塔拉線點以下桿塔身的撓度不應大于拉線點高的

2‰;

5)耐張型塔塔頂的撓度不應大于塔全高的7‰;

6)單柱耐張型桿桿頂的撓度不應大于桿全高的15‰。

2在運行工況的荷載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計算裂縫寬

度不應大于0.2mm,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計算裂縫寬度不應

大于0.1mm;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拉應力限制系數不

應大于1.0。

9桿塔結構

9.1一般規定

9.1.1鋼結構構件的長細比,不宜超過下列數值:

塔身及橫擔受壓主材150

塔腿受壓斜材180

其他受壓材220

輔助材250

受拉材400

柔性預拉力腹桿可不受長細比限制。

9.1.2拉線桿塔主柱的長細比,不宜超過下列數值:

單柱鐵塔80

雙柱鐵塔110

鋼筋混凝土耐張線桿160

鋼筋混凝土直線桿180

預應力混凝土耐張桿180

預應力混凝土直線桿200

空心鋼管混凝土直線桿200

9.1.3無拉線錐型單桿可按受彎構件進行計算,其彎矩應乘以增

大系數1.1。

9.1.4鐵塔的造型設計和節點設計,應傳力清楚,外觀順暢,構

造簡潔。節點可采用準線與準線交匯,也可采用準線與角鋼背交

匯的方式。受力材之間的夾角不應小于15°。

9.1.5鋼結構構件的計算,應計入節點和連接的狀況對構件承載

力的影響,同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范》(BGJ17/88)的規定。

9.1.6環形截面混凝土構件的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

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的規定。

9.2構造要求

9.2.1鋼結構構件宜采用熱鍍鋅。大型構件采用熱鍍鋅有困難

時,可采用其他防腐措施。

9.2.2型鋼鋼結構中,鋼板厚度不宜小于4mm,角鋼規格不宜小

于∠40×3。節點板的厚度,宜大于連接斜材角鋼肢厚度的20%。

9.2.3用于連接受力桿件的螺栓,其直徑不宜小于12mm。構件

上的孔徑宜比螺栓直徑大1~1.5mm。

9.2.4主材接頭每端不宜少于6個螺栓;斜材對接接頭每端不宜

少于4個螺栓。

9.2.5承受剪力的螺栓,其承剪部分不宜有螺紋。

9.2.6鐵塔的下部,距地面4m以下部分和拉線的下部調整螺

栓,應采用防盜螺栓。

9.2.7環形截面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最小配筋量,應符合表

9.2.7的要求。

表9.2.7環形截面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最小配筋量

環形截面的外徑(mm)200250300350400

最小配筋量8Φ1010Φ1012Φ1214Φ1216Φ12

9.2.8環形截面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主筋直徑不宜小于

10mm,且不宜大于20mm;主筋凈距宜采用30~70mm。

9.2.9用離心法生產的電桿,混凝土保護層不宜小于15mm,其

節點預留孔宜設置鋼管。

9.2.10拉線宜采用鍍鋅鋼絞線,其截面不應小于25mm2。拉線

棒的直徑不應小于16mm,且應采用熱鍍鋅。

9.2.11跨越道路的拉線,對路邊的垂直距離不宜小于6m。拉線

柱的傾斜角宜采用10°~20°。

10基礎

10.0.1基礎的型式,應根據線路沿線的地形、地質、材料來源、

施工條件和桿塔型式等因素綜合確定。

10.0.2基礎應根據桿位或塔位的地質資料進行設計。

10.0.3基礎設計應考慮地下水位季節性的變化。位于地下水位

以下的基礎和土壤應考慮水的浮力并取其有效重度。計算直線桿

塔基礎的抗拔穩定時,對塑性指數大于10的粘性土(粘土和粉質

粘土)可取天然重度。

10.0.4對巖石基礎應進行鑒定,并宜選擇有代表性的塔位進行

試驗。

10.0.5基礎的埋置深度不應小于0.5m。在有凍脹性土的地區,

其埋深應根據地基土的凍結深度和凍脹性土的類別確定。有凍脹

性土的地區的鋼筋混凝土桿和基礎,應采取防脹裂的措施。

10.0.6設置在河流兩岸或河中的基礎,應根據地質水文資料進

行設計,并應計入水流對地基的沖刷和漂浮物對基礎的撞擊影響。

10.0.7基礎底面壓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P≤f(10.0.7/1)

式中P??作用于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應力標準值(N燉m2);

f??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

礎設計規范》(GBJ7/89)的規定采用。

當偏心荷載作用時,除符合式(10.0.7/1)要求外,尚應符合

下式要求:

max

≤1.2f(10.0.7/2)

式中P

max

??作用于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大壓應力標準值

(N燉m2)。

10.0.8基礎抗拔穩定,應符合下式要求:

N≤

γ

R1

G。

γ

R2

(10.0.8)

式中N??基礎上拔力標準值(kN);

G??采用土重法計算時,為倒截錐體的土體重力標準

值,采用剪切法計算時,為土體滑動面上土剪切抗

力的豎向分量與土體重力之和(kN);

G。??基礎自重力標準值(kN);

γ

R1

??土重上拔穩定系數,按本規范第10.0.10條的規定

采用;

γ

R2

??基礎自重上拔穩定系數,按本規范第10.0.10條的

規定采用。

10.0.9基礎傾覆穩定,應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γ

·F。≤F

(10.0.9/1)

γs·M。≤Mj(10.0.9/2)

式中F。??作用于基礎的傾覆力的標準值(kN);

Fj??基礎的極限傾覆力(kN);

M。??作用于基礎的傾覆力矩標準值(kN·m);

??基礎的極限傾覆力矩(kN.m);

γ

??傾覆穩定系數,按本規范第10.0.10條的規定采

用。

10.0.10基礎上拔穩定計算的土重上拔穩定系數γR1及基礎自重

上拔穩定系數γ

R2

和傾覆計算的傾覆穩定系數γ

,應按表10.0.10

采用。

表10.0.10上拔和傾覆穩定系數

桿塔類型γR1γR2γs

直線桿塔1.61.21.5

直線轉角或耐張桿塔2.01.31.8

轉角或終端桿塔2.51.52.2

11桿塔定位、對地距離和交叉跨越

11.0.1轉角桿塔的位置應根據線路路徑、耐張段長度、施工和

運行維護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直線桿塔的位置,應根據導線對

地面距離、導線對被交叉物距離或控制檔距確定。

11.0.2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的檔距,可采用表11.0.2所

列數值。

表11.0.2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的檔距(m)

區域

檔距

線路電壓3~10kV線路電壓3kV以下

市區40~5040~50

郊區50~10040~60

11.0.3桿塔定位應考慮桿塔和基礎的穩定性,并應便于施工和

運行維護。不宜在下述地點設置桿塔:

1可能發生滑坡或山洪沖刷的地點;

2容易被車輛碰撞的地點;

3可能變為河道的不穩定河流變遷地區;

4局部不良地質地點;

5地下管線的井孔附近和影響安全運行的地點。

11.0.4線路中較長的耐張段,每10基應設置1基加強型直線桿

塔。

11.0.5當跨越其他架空線路時,跨越桿塔宜靠近被跨越線路設

置。

11.0.6導線與地面、建筑物、樹木、鐵路、道路、河流、管道、

索道及各種架空線路間的距離,應按下列原則確定:

1應根據最高氣溫情況或覆冰情況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

風速情況或覆冰情況求得的最大風偏進行計算;

2計算上述距離應計入導線架線后塑性伸長的影響和設計、

施工的誤差,但不應計入由于電流、太陽輻射、覆冰不均勻等引

起的弧垂增大;

3當架空電力線路與標準軌距鐵路、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交

叉,且架空電力線路的檔距超過200m時,最大弧垂應按導線溫度

為+70°C計算。

11.0.7導線與地面的最小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應符

合表11.0.7的規定。

表11.0.7導線與地面的最小距離(m)

線路經過區域

最小距離

線路電壓3kV以下線路電壓3~10kV線路電壓35~66kV

人口密集地區6.06.57.0

人口稀少地區5.05.56.0

交通困難地區4.04.55.0

11.0.8導線與山坡、峭壁、巖石之間的最小距離,在最大計算

風偏情況下,應符合表11.0.8的規定。

表11.0.8導線與山坡、峭壁、巖石間的最小距離(m)

線路經過地區

最小距離

線路電壓

3kV以下

線路電壓

3~10kV

線路電壓

35~66kV

步行可以到達的山坡3.04.55.0

步行不能到達的山坡、峭壁、巖石1.01.53.0

11.0.9導線與建筑物之間的垂直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

應符合表11.0.9的規定。

表11.0.9導線與建筑物間的最小垂直距離(m)

線路電壓3kV以下3~10kV35kV66kV

距離2.53.04.05.0

11.0.10線路在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邊導線與城市多層建筑或

規劃建筑線間的最小水平距離,以及邊導線與不在規劃范圍內的

城市建筑物間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11.0.10的規定。線路邊導

線與不在規劃范圍內的城市建筑物間的水平距離,在無風偏情況

下,不應小于表11.0.10所列數值的50%。

表11.0.10邊導線與建筑物間的最小距離(m)

線路電壓3kV以下3~10kV35kV66kV

距離1.01.53.04.0

11.0.11導線與樹木(考慮自然生長高度)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

應符合表11.0.11的規定。

表11.0.11導線與樹木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m)

線路電壓3kV以下3~10kV35~66kV

距離3.03.04.0

11.0.12導線與公園、綠化區或防護林帶的樹木之間的最小距

離,在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應符合表11.0.12的規定。

表11.0.12導線與公園、綠化區或防護林帶的

樹木之間的最小距離(m)

線路電壓3kV以下3~10kV35~66kV

距離3.03.03.5

11.0.13導線與果樹、經濟作物或城市綠化灌木之間的最小垂直

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應符合表11.0.13的規定。

表11.0.13導線與果樹、經濟作物或城市綠化灌木

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m)

線路電壓3kV以下3~10kV35~66kV

距離1.51.53.0

11.0.14導線與街道行道樹之間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11.0.14

的規定。

表11.0.14導線與街道行道樹之間的最小距離(m)

檢驗狀況

最小距離

線路電壓

3kV以下

線路電壓

3~10kV

線路電壓

35~66kV

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的垂直距離1.01.53.0

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的水平距離1.02.03.5

11.0.1510kV及以下采用絕緣導線的線路,除導線與地面的距

離和重要交叉跨越距離之外,其他最小距離的規定,可結合地區

運行經驗確定。

11.0.16架空電力線路與鐵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種

架空線路交叉或接近的要求,應符合表11.0.16的規定。

表11.0.16架空電力線路與鐵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種架空線路交叉或接近的要求

項目鐵路公路和道路電車道(有軌及無軌)

導線或地線在

跨越檔接頭

標準軌距:不得接頭

窄軌:不限制

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及城市

一、二級道路:不得接頭

三、四級公路和城市三級道路:不限制

不得接頭

交叉檔導線

最小截面

35kV及以上采用鋼芯鋁絞線為35mm2

10kV及以下采用鋁絞線或鋁合金線為35mm2,其他導線為16mm2

交叉檔絕緣子

固定方式

雙固定

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及

城市一、二級道路為雙固定

雙固定

櫐

線路電壓至標準

軌頂

至窄軌

軌頂

至承力

索或接

觸線

至路面至路面至承力索

或接觸線

35~66kV7.57.53.07.010.03.0

3~10kV7.56.0-7.09.03.0

3kV以下7.56.0-6.09.03.0

櫐

線路電壓

35~66kV

3~10kV

3kV以下

桿塔外緣至軌道中心

交叉平行

30

最高桿(塔)

高加3m

桿塔外緣至路基邊緣桿塔外緣至路基邊緣

開闊地區

路徑受限

制地區

市區內開闊地區

路徑受限

制地區

交叉:8.0

平行:最高桿塔

5.00.5

交叉:8.0

平行:最高

桿塔高

5.0

0.50.50.50.50.5

0.50.50.50.50.5

其他要求

不宜在鐵路出站

信號機以內跨越

通航河流不通航河流架空明線弱電線路電力線路特殊管道一般管道、索道

不得接頭不限制

一、二級:不得接頭

三級:不限制

35kV及以上:不得

接頭

10kV及以下:不限

不得接頭不得接頭

雙固定不限制

10kV及以下線路跨

一、二級為雙固定

10kV線路跨6~

10kV線路為雙固定

雙固定雙固定

至常年

高水位

至最高航行

水位的最高

船桅頂

至最高

洪水位

冬季

冰面

至被跨越線至被跨越線至管道

任何部分

至管道、索道

任何部分

6.02.03.06.03.03.04.03.0

6.01.53.05.02.02.03.02.0

6.01.03.05.01.01.01.51.5

邊導線至斜坡上緣

(線路與拉纖小路平行)

邊導線間至被跨越線邊導線至管道、索道任何部分

開闊

地區

路徑受限

制地區

開闊

地區

路徑受限

制地區

開闊地區

路徑

限制地區

最高桿(塔)高

塔

高

4.0

2.0

1.0

塔

高

5.0

2.5

2.5

塔

高

4.0

2.0

1.5

最高洪水位時,有抗洪搶險

船只航行的河流,垂直距離

應協商確定

電力線路應架設

在上方

交叉點應盡量靠

近桿塔,但不應小于

7m(市內除外)

電壓較高線路應

架設在電壓較低線

路上方

電壓相同時公用

線應在專用線上方

與索道交叉,如索道在

上方,索道下方應裝設保

護措施

交叉點不應選在管道

檢查井(孔)處

與管、索道平行、交叉

時,管、索道應接地

注:①特殊管道指架設在地面上輸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

②管、索道上的附屬設施,應視為管、索道的一部分;

③常年高水位是指5年一遇洪水位,最高洪水位對35kV線路是指百年一遇洪水位,對10kV及以下線路是指50年一遇洪水位;

④不能通航河流指不能通航,也不能浮運的河流;

⑤對路徑受限制地區的最小水平距離的要求,應計及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大風偏;

⑥公路等級應按國家現行標準《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J011/94)的規定采用。

12附屬設施

12.0.1桿塔上應設置線路名稱和桿塔號的標志。35kV和66kV

架空電力線路的耐張型桿塔、分支桿塔、換位桿塔前后各一基桿

塔上,均應設置相位標志。

12.0.2新建架空電力線路,在難以通行的地段可修建人行巡線

小道、便橋或采取其他措施。

附錄A弱電線路等級

一級??首都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及其

相互間聯系的主要線路;首都至各重要工礦城市、海港的線路以

及由首都通達國外的國際線路;由郵電部指定的其他國際線路和

國防線路;鐵道部與各鐵路局及鐵路局之間聯系用的線路,以及

鐵路信號自動閉塞裝置專用線路。

二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與各地

(市)、縣及其相互間的通信線路,相鄰兩省(自治區)各地

(市)、縣相互間的通信線路,一般市內電話線路;鐵路局與各站、

段及站段相互間的線路,以及鐵路信號閉塞裝置的線路。

三級??縣至區、鄉人民政府的縣內線路和兩對以下的城郊

線路;鐵路的地區線路及有線廣播線路。

附錄B架空電力線路環境污穢等級

B.0.1架空電力線路環境污穢等級,應符合表B的規定。

表B架空電力線路環境污穢等級

污穢

等級

污穢條件

瓷絕緣單位泄漏距離

(cm燉kV)

污濕特征

鹽密

(mg燉cm3)

中性點

直接接地

中性點

非直接接地

空氣清潔地區及離海岸50km以上地

0~0.03

(強電解質)

0~0.06

(弱電解質)

1.61.9

空氣輕度污染地區:鹽堿地區,爐煙污

穢地區,離海岸10~50km的地區,在

污閃季節中干燥少霧(含毛毛雨)或雨

量較多時

0.03~0.101.6~2.01.9~2.4

空氣中等污染地區:鹽堿地區,爐煙污

穢地區,離海岸3~10km地區,在污

季節中潮濕多霧(含毛毛雨)但雨量較

少時

0.05~0.102.0~2.52.4~3.0

空氣嚴重污染地區:空氣污穢而又有

重霧的地區,離海岸1~3km地區及

鹽場附近重鹽堿地區

0.10~0.252.5~3.23.0~3.8

空氣特別嚴重污染地區:嚴重鹽霧侵

襲地區,離海岸1km以內陸區

>0.253.2~3.83.8~4.5

注:本表系根據水利電力部(83)水電技字第23號“關于頒發高壓架空線路和發變電

所電瓷外絕緣污穢分級標準的通知”而訂。

規范用詞用語說明

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

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2.條文中指定應按其他有關標準、規范執行時,寫法為“應符

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你知道送電線路有哪兩種嗎?
架空電力線路的絕緣配合
【電力知識】架空輸電線路有什么作用?
10kV 架空線路直線桿和耐張桿從外觀上怎么區分
10KV及35KV架空線路上電力金具解讀
架空輸電線路金具連接及強度計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丰县| 罗定市| 万年县| 寻乌县| 尼勒克县| 资兴市| 巴林右旗| 临海市| 汕尾市| 银川市| 北票市| 通化县| 唐海县| 潞西市| 新竹市| 山西省| 湘潭县| 射洪县| 陆河县| 南通市| 日喀则市| 汾阳市| 宾阳县| 武冈市| 清丰县| 上饶市| 龙胜| 大庆市| 镇平县| 玛纳斯县| 贵阳市| 许昌县| 岳阳县| 漳州市| 潢川县| 土默特右旗| 威海市| 阿瓦提县| 沐川县| 大兴区|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