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句老話,不知有沒有朋友和我一樣,因為總在說,嘴皮子都磨破好幾次了?然而可惜的是,除了說時的憤慨,說完后更多的無奈,還有磨破的嘴皮子,好像也沒得到個啥!
這或許就是現實世界,最讓人無奈的地方。
盡管我們滿心希望,好人能有好報,壞人都自食惡果。可現實卻似乎總在告訴我們,好人不一定就有好報,而壞人吃的也不一定都是惡果。
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不是說“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嗎?
《水滸傳》里的這句俗話,或許能給我們一個答案。
從前作過事,
無幸一齊來。
這句俗話,出自《水滸傳》第6回。在這一章回中,魯智深因為喝酒鬧事,被智真長老一封推薦信,打發到了東京汴梁的大相國寺。
誰知這一路上,魯智深也沒閑著。
先是在桃花村做了一回新娘子,后來在桃花山上當了幾天山大王。
話說這一天,他又來到了一座破敗的寺廟,遇到了幾個老和尚。原來這座寺廟叫“瓦罐寺”,本來僧眾也多,香火也旺盛,孰料突然跑來了一僧一道,僧人叫生鐵佛崔道成,道人叫飛天夜叉丘小乙。
這兩人雖然為僧為道,卻專干殺人放火的事。
這不,來到瓦罐寺沒幾天,就趕跑了僧眾,把寺廟霸占了下來。霸占寺廟倒也罷了,竟然還搶來一個年幼的婦女,每日陪著兩人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結果好好的一座寺廟,反倒成了藏污納垢的所在。
此時的魯智深,已然是佛門中人,怎么容得下這等玷污佛門的暴徒,于是提著禪杖就去找兩人的晦氣。
要說魯智深的本領,當然是沒得說。只可惜長時間趕路,身上免不了困乏,再加上大半天沒吃東西,肚子里饑腸轆轆。于是,后來的結果就是,本來自己是去找崔道成、丘小乙的晦氣,結果反被兩人追打得慌慌如喪家之犬。
說起來,幸虧魯智深跑得快,這才沒被這兩人趕上。由此可見,不管多大的英雄好漢,也難免有經受狼狽落魄的時候。
這就是人生,怎么可能沒有坎坷!
幸好,魯智深這一跑不要緊,反而遇上了正在劫道的史進。兩個人在一起一合計,這口氣怎么咽得下?于是扭過頭去,又去找崔道成、丘小乙的晦氣。
如此一來,這兩人總算惡貫滿盈。一個被史進幾樸刀下去,扎成了馬蜂窩;一個被魯智深一禪杖,拍成了肉餅。
這時,作者施耐庵也不由得大發感慨,并借用一句俗話,說這兩人是:
從前作過事,
無幸一齊來。
言外之意,就是說一個人但凡做了虧心事,做了傷天害理的事,別怕不會遭報應。等到點背走霉運的時候,一下子就都來了。
就像崔道成、丘小乙這兩個惡人,平時為非作歹到什么程度呢?從瓦罐寺那幾個老和尚見魯智深被打跑后,因為怕兩人回來報復,寧愿上吊自殺就可以看出來。
沒曾想遇到了魯智深,這兩人的報應就來了。
所以,所謂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并不是騙人的。只不過這里邊,有一個時間上的差別。這個時間上的差別,就是我們為什么會覺得,“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原因。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好人為什么不長命?因為有壞人唄!
壞人禍害好人,這是一種必然。因為如果不禍害好人,而是去禍害比他們更壞的人,壞人就不是壞人了。也就是說,壞人必然要禍害好人,不然從道理上來說,怎么會有罪?
其實這個道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只不過內心里會有不甘,不愿意承認罷了。我們更愿意相信,也更愿意看到的,是壞人只要禍害好人,就立刻能有報應。
然而可惜的是,我們這個一廂情愿的想法,并不能很快就實現。
這也就是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禍害遺千年”的原因。
至于為什么不能很快就實現?這是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說一個人即便做了壞事,上天也不會把他一棒子就打死,而是會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畢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只有當這個人實在無可救藥,已經是惡貫滿盈了,上天這才會降下霉運,才會新賬舊賬一起算。
要不然佛家為什么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所以,一個人但凡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是一件壞事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地回頭。不要因為眼前似乎順風順水,就以為沒什么事。
別忘了,這是上天在給機會。
本文為索彥聊詩詞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并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