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博
川瀨巴水
歌川國芳
田中良平
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流行于民間的木刻版畫。
17世紀后半葉,日本列島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進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經濟能力大幅提高。急速發展的江戶地區形成消費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階層和發達的商業文化。 當時在人民之間流傳著一種名為“夢之浮世”的思想,顧名思義,這思想代表著在表面局部穩定的繁榮和國家整體局勢不穩定的情況下平民百姓的一種心理狀態:感嘆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及時行樂,一切都如同夢一場。
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各種類型的風俗畫應運而生,也為后來成熟的浮世繪拉開序幕。
浮世繪出自民間畫工手筆的大眾藝術,以流暢的線條和鮮艷的色彩描繪日常生活、民俗風景,和普通百姓難得見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宮魅惑,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也被稱為“江戶繪”,可以說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
日本版畫
(Japanese Prints)
彩繪版畫是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603-1868年)的一種流行的藝術形式,繁榮于中下階層,被稱作浮世繪的版畫派別是順應日本經濟文化的發展而產生的。
畫師作品
1.菱川師宣 Hishikawa Moronobu
[1618-1694]
說到浮世繪,最先想到的就是菱川師宣。
菱川師宣自幼喜愛繪畫,早年隨父親學畫繡花圖案。但他放棄了本當繼承的家業,不足20歲便來到不遠的江戶,開始為市井小說畫插圖。菱川師宣自學繪畫,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手繪,后來受明清版畫的影響,創造了版畫與繪畫相結合的技法,將附屬于小說繪本的插圖獨立出來,作為可以單獨欣賞的畫面,他也由此成為浮世繪的創始人。
by Hishikawa Moronobu 菱川師宣 (1618 - 1694).
2.勝川春章 Katsukawa Shunsho
勝川春章是江戶時代中期浮世繪師,用寫實主義的手 法描繪當紅歌舞伎演員與相撲力士的形象,開日本傳統肖像藝術“似顏繪”之先河,風靡一時,晚年又因細膩的美人畫聞名,浮世繪的集大成者葛飾北齋早年曾是他的門下弟子。
3.月岡芳年
月岡芳年約于1850年(嘉永三年)拜歌川國芳為師,并繼承了其師的武者繪、歷史畫等題材,1853年(嘉永六年)發表最初作品《文治元年平家之一門亡海中落入之圖》。
藤原保昌月下弄笛圖
月岡芳年
大版錦繪
各38.5厘米×27厘米
1883年
“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在日本著名浮世繪話畫師月岡芳年筆下,被繪以艷麗色彩,充滿了濃郁日本風情,但仍舊傳奇精彩。
《月百姿》是著名浮世繪畫師月岡芳年所畫,取材于日本、中國的民間傳說,有奇聞逸事,也有神魔鬼怪,故事題材很多,但每一幅畫都繪有同一元素——月亮。月亮在畫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因為皎潔月光下的那些傳奇故事,仿佛都逐漸褪去了光環,只余下幕幕清雅和平淡。
4.東洲齋寫樂 Tōshūsai Sharaku
生卒年不明
18世紀末葉,一位天才浮世繪師橫空出世。無名之輩東洲齋寫樂突然由出版商蔦屋重三郎刊行了一組28幅歌舞伎大首繪系列,手法奇特,造型新穎,于寬政六年(1794)五月至次年二月的10個月間,共發表了140余幅版畫(其中歌舞伎畫134幅),此后便銷聲匿跡,給浮世繪畫壇帶來強烈沖擊。
東洲齋寫樂與喜多川歌麿是同期的兩大浮世繪畫師代表。有人說,如果喜多川歌麿是美人畫的頂峰,那么役者繪的巨擘則非東洲齋寫樂莫屬。在如今的日本,寫樂也依然享有盛譽,并被稱為“如彗星出現一樣”照亮當時浮世繪畫壇。
三世大谷鬼次之奴江戶兵衛
東洲齋寫樂
大版錦繪
37.9厘米×25.1厘米
寬政六年(1794)
5.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
[1797–1861]
歌川國芳出生于江戶日本橋銀町,是江戶時代末期(1603-1868年)木刻浮世繪版畫史上的主要人物,他的版畫技法精湛而富有藝術性,大受歡迎。
1828年,歌川國芳推出的《通俗水滸傳豪杰百八人之一》錦繪系列使他一舉成名。
通俗水滸傳豪杰百八人之一
短冥次郎阮小五
歌川國芳
大版錦繪
38.2厘米×26.6厘米
約1828年
歌川國芳
這組作品以《水滸傳》為題材,小說中108位英雄的忠肝義膽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并瞬間流行于當時的日本,且至今也被奉為經典。
6.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1760年-1849年]
富岳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里
葛飾北齋
大版錦繪
37.5厘米×25.5厘米
1831年
即使你沒了解過日本畫,你也一定見過這副巨浪。這就是著名的《神奈川沖浪里》。
這個巨浪出自富岳三十六景,即從日本三十六個不同角度眺望下的富士山美景,正是葛飾北齋晚年的大作。
葛飾北齋,原名中島鐵藏,于1760年(寶歷十年)出生于江戶隅田川東岸(今東京都墨田區龜澤)。19歲入勝川春章畫坊為徒 次年由師傅將自己畫名中的“春”字加上別名“旭朗井”中的“朗”,取畫號為勝川春朗。并以勝川春朗為名持續作畫十五年。
勝川春章1792年(寬政四年)去世后,勝川春朗于1794年脫離勝川派,時年35歲。1795年(寬政七年)他模仿琳派畫師取畫號宗理,顯示出與浮世繪畫師的微妙區別。此后,他不斷更換畫號,先后使用過辰政、戴斗等30余個,其中最著名的即“北齋”。
富岳三十六景節選圖
《富岳三十六景》是日本最負盛名的浮世繪畫師之一,葛飾北齋的晚年巨作。初版是36幅遠眺富士山的景色,因為初版大受好評,所以北齋再加畫了10幅版畫,命名為“里富士”。
除了著名的《神奈川沖浪里》,葛飾北齋一生中留下的作品推測有三萬五千幅之多,更是歐洲印象派的“啟蒙者”。事實上,他的偉大并不僅僅在于作品數量之多,也在于他對透視、版畫技術、顏料等自如的運用。更別提北齋還是一位如此富有想象力,思想前衛,性格秉性異于常人的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他及同時代其他畫家使用的一種新顏料:柏林藍。在英語中也被成為普魯士藍。普魯士藍是18世紀在德國發明的,曾經很稀有昂貴。然而,在19世紀20年代后期,日本開始向中國和荷蘭商人進口這種顏料,價格也隨之下降,使其能夠在大眾版畫中使用。日本原本使用的藍色顏料要么很容易褪色,要么只能產生啞光灰藍色。這種新藍色的加入使畫家們開始可以畫出浩瀚的天空或海洋。
上面的《神奈川沖浪里》版畫就使用了這種柏林藍。
富岳三十六景 凱風快晴
葛飾北齋
大版錦繪
37.2厘米×24.5厘米
1831年
另外,葛飾北齋的學生,柳柳居辰齋是一位擅長摺物繪的畫家。
“摺物”(Surimono)是木版畫的一種,通常由京都文學愛好者制作,將俳句與插畫相結合。
走向現代
進入明治時代(1868—1912)之后,江戶改稱東京,成為日本新的首都。19世紀末,傳統浮世繪伴隨德川幕府政權的結束而走向式微,但隨著新時代而來的新題材、新內容、新技巧給此時本已山窮水盡的浮世繪打開了一片新局面。
7.日本近代版畫巨人 吉田博
[1876—1950]
吉田博是著名的20世紀日本版畫家,因出色的風景版畫而聞名,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風景藝術家之一。
吉田博環游世界、看遍世界各地的種種風景。他用傳統的日本木版畫描繪自己眼中的風景,包括泰姬陵、阿爾卑斯山,大峽谷和其他國家公園。
吉田博筆下的印度
8.神坂雪佳 Kamisaka Sekka
[1866—1942]
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后一個宗達光琳派畫家,同時也因為對各種介質的嘗試和對手工作品的推崇而被視為日本現代設計鼻祖。
??????
日本藝術家 神坂雪佳
1903年木刻版畫作品 「蝶千種」
9.川瀨巴水 KawaseHasui
[1883-1957]
是與吉田博并稱的旅行風景藝術家。
川瀬巴水是新版畫運動中最著名的版畫家,他的作品在日本被奉為國寶。他游歷于日本各地,根據旅行期間繪制的景觀和城市的草圖基礎上進行創作。區別于早期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和葛飾北齋的是,川瀨的版畫描繪了日本城市化過程中的寧靜和朦朧。
10.土屋光逸 Tsuchiya Kōitsu
明治3年8月28日(1870年9月23日)- 昭和24年(1949年11月13日)
日本著名的浮世繪師、版畫家。
其他作品欣賞
版畫家鏑木清方筆下的女子
版畫家井堂雅夫筆下的日式枯山水庭園一角
浮世繪中的蝴蝶
霞光
日本藝術家Tsuchiya Koitsu的建筑風景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