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的負債比應當保持在總資金平均攀升的轉折點,而不能無限度擴張。
(3)經營風險來自于生產經營決策和市場的變化,財務風險來自于企業籌資決策和企業經營業務盈利能力的變化,二者相互影響。
4、 企業經營風險分析的主要內容:
(1)盈虧分界點:也叫盈虧平衡點或保本點,是企業營業收入正好等于營業支出,收支相抵為零的點。即:營業收入-可變費用=固定費用
盈虧分界點產量=計算期固定費用總額/(單位價格-單位可變費用)
盈虧分界點銷售額=(固定費用總額×總銷售額)/(總銷售額-總可變費用)
注:A、對于銷售比較穩定的企業,計算盈虧分界點產量,以產量控制比較好;
B、對于行業不景氣時期的企業,以銷售額控制較重要;
C、對于產品盈利水平比較穩定,但市場變化無常的企業,應計算盈虧分界日期或期
限,以期限控制更有意義:
實現目標利潤應達到的銷售額=(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售價-單位變動費用)
盈虧分界點還可用于:
A、決定一項新產品必須達到多大的銷售才能盈利;
B、在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時,分析用固定費用代替變動費用時所產生的影響;
C、原材料或一些重要物資價格變動對企業目標利潤的影響程度;
D、產品價格變動對企業銷售量和利潤的影響程度。
盈虧平衡點產量也就是企業產品的邊際利潤累計達到固定費用總額時的產量,在固定費用
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產品的邊際利潤就是企業的實現利潤。因此,邊際利潤的概念有
以下幾個用途:
A、決定企業生產的某一產品是否應該停產。只要虧損產品存在邊際利潤(即它的銷售
收入大于其變動成本),就應應該繼續生產。
B、判斷企業產品結構是否合理。如果企業生產的所有產品均有邊際利潤,則說明企業
的產品結構基本上合理。
C、停止某一產品的生產必須要以其他產品增產所帶來的邊際利潤大于停產產品的邊際
利潤為前提。
(2)營業安全水平和營業安全率:
營業安全水平=報告期產量或銷售額-盈虧分界點產量或銷售額
營業安全率=(計算期銷售額-盈虧分界點銷售額)/ 計算期銷售額×100%
注:營業安全率與企業的經營風險成反比。
(3)經營杠桿系數和經營風險強弱:
A、經營杠桿效應:在企業資金結構和產品結構不變的情況下,企業所要支付的固定費用隨
產品產量不同而分攤的金額不同,從而影響利潤的情況。
B、企業銷售額下降或上升引起企業利潤變化的程度,通常用經營杠桿系數來表示:
經營杠桿系數=經營利潤變動率÷銷售量變動率
=〔產量×(價格-單位可變費用)〕÷〔產量×(價格-單位可變費用)
-固定費用〕
=(稅息前利潤+固定費用)÷稅息前利潤
C、分類:
在財務分析中,我們把經營杠桿系數高于5的企業,稱為經營風險明顯企業,該種企業
償債能力與企業的經濟效益高低關系密切;低于5的企業,稱為經營風險不明顯企業,
該種企業償債能力主要取決于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關系較弱。
5、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