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訴訟,通俗地講就是“打假官司”,是指當事人出于非法的動機和目的,利用法律賦予的訴訟權利,采取偽造變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企圖使人民法院作出錯誤的判決、裁定、調解,妨害司法秩序的行為。
虛假訴訟多發生在民間借貸、婚姻、財產糾紛等類型案件。其表現多樣,如,當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訴訟主張,故意偽造合同、票據、證件等證據;還如,當事人采取虛構事實、隱瞞事實、夸大事實等手段,通過編造事實讓法院認為其訴求是正確的;再如,當事人利用虛假訴訟手段逃避債務或變相逃避債務等。
虛假訴訟不僅損害他人的利益,而且嚴重侵害司法權威和訴訟公正性,其法律后果十分嚴重。
1
對于人民法院審理查明屬于虛假訴訟的案件,原告申請撤訴的,不予準許,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
2
對于參與虛假訴訟的個人或單位,人民法院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對個人罰款金額為10萬元以下;對單位罰款金額為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拘留期限為15日以下。
3
對于以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礙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構成虛假訴訟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前款規定處罰。
4
對于在提起虛假訴訟或者在虛假訴訟過程中,指使他人提供虛假的物證、書證、陳述、證言、鑒定結論等偽證,或者指使參與偽造證據的,可以按照妨害作證罪、幫助偽造證據罪處理。
5
對于當事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虛假訴訟,騙取公私財物的,可以按照詐騙罪處理。
6
對于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進行虛假訴訟,侵吞本單位財物的,可以根據單位的不同性質分別按照職務侵占罪、貪污罪處理。
預防、打擊虛假訴訟,是人民法院始終關注的重點工作。鄭重提醒各當事人切莫心存僥幸,切莫以身試法,遠離虛假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