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車篇
蒸汽機車簡介
蒸汽機車是利用蒸汽機,把燃料(一般用煤)的熱能變成機械能,而使機車運行的一種火車機車。它主要由鍋爐、蒸汽機、車架走行部和煤水車四大部分組成。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的分類 (2)按軸式排列分:即將機車的導軸、動軸和從軸的數量用三個阿拉伯數字依次來表示。
我國主型蒸汽機車軸式排列為:
1-5-1(前進型)
1-4-1(建設型;解放型)
2-3-1(人民型、勝利型)
1-3-1(躍進型)
0-4-0(蓉建型、星火型、森林小火車)
前進型又分為四軸煤水車和六軸煤水車兩種。
客運機車
是適用于牽引旅客列車的機車。
對客運機車的要求是,能高速運行,通過曲線時運行平穩。因此,這種機車的動輪直徑較大,并在動輪前方設有二軸導輪轉向架。
是專門用于牽引貨物列車的機車。
對貨物列車的主要要求是,能夠以普通的速度牽引較重的列車。因此,這種機車一般動輪較多,動輪直徑比客運機車的小,汽缸直徑較大,具有較大的牽引力和粘著重量。為了使機車易于安全通過曲線,一般均裝有單軸導輪轉向架。(如前進型蒸汽機車)
是專門用于編組站或調車場進行列車編組、解體作業的機車。
對調車機車的要求是,便于通過道岔及半徑較小的曲線以及有足夠的牽引力,司機室的設置須便于撩望。因此,這種機車的車身較短,動輪直徑較小。我國沒有專門類型的蒸汽調車機車,一般是使用舊型貨運機車來代替。
相關資料:在十九世紀最先出現的機車是以蒸汽推動的。到二次大戰結束時,蒸汽機車仍是最常見的機車。
第一部蒸汽機車是由英國人史蒂芬孫 (George Stephenson,1781--1848)制造的,1814年,他研制的第一輛蒸汽機車“布拉策號”試運行成功。1825年9月27日,史蒂芬孫親自 駕駛他同別人合作設計制造的“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并獲得成功。蒸汽機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應用,是人類邁入了“火車時代”,迅速的擴大 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蒸汽機車的速度紀錄是由英國的 4-6-2 Mallard 所創下。1938年7月3日,4668號 Mallard拖著六個車廂,在一個稍微下坡路段創下時速126英里(203公里)的紀錄。德國、美國的蒸汽機車亦達到接近的速度。一般認為這是蒸汽機車的速度極限。
蒸汽機車在二十世紀中開始被內燃機車所取 代。1960年代末,世界上仍然有使用蒸汽機車作商業運作的國家已寥寥無幾。到了二十世紀末,蒸汽機車在北美洲及歐洲基本上已被完全淘汰,只會間中在特別 為鐵道迷及游客安排的路線上行走。墨西哥仍有很少量的蒸汽機車在偏遠的地方運作。在中國,某些地區煤炭的價格比石油低很多,使蒸汽機車仍然有它們的價值。 中國曾經是全球最後一個制造大型蒸汽機車的國家,位于山西的大同車廠一直生產蒸汽機車至1988年;但近年中國蒸汽機車的數量亦在迅速減少。印度曾經大量使用蒸汽機車,但現在它們只會在空氣稀薄的山區運作。
2005年12月9日,在內蒙古大板附近的鐵道邊上,最后一列蒸汽機車執行完任務后,見證了蒸汽機車退出歷史舞臺的左后一刻。
蒸汽機車的退出,讓很多人有一種懷舊心理,深圳福順通科技發公司制作的仿蒸汽式的旅游觀光小火車,填補了很多人這種懷舊情懷,讓蒸汽機車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蒸汽機車史話
1872年,英商為推銷近代交通工具,在天 津原法租界“紫竹林”碼頭一帶,沿海河岸邊的土路上鋪設了一條環行1.5公里的“廣告鐵路”,將一臺總重量為1020kg的小“火輪車”安裝在輕便的窄軌 上,經試運轉后,是年9月14日,開始免費載客運行。此消息傳開后,轟動天津城。據天津《申報》報道:“此次火車之來中國,可謂創觀,其制作也可謂精美之 至,均甚便捷,甚為適用之物……”由于這一“廣告火輪車”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國人留下了一些新式運輸工具的形象。
1876年7月3日,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窄軌)建成通車,那臺英制名曰“先導號”的蒸汽機車(機車總重量1420kg)時速為24—32公里,為我國第一臺外國蒸汽機車。
1881年11月8日,建成了中國第一條自 辦鐵路——“唐胥鐵路”(唐山至胥各莊)。在“唐胥鐵路”修筑路基的同時,中國工人憑時任總工程師的英人金達(C.W.Kinder)的幾份圖紙,利用礦 場起重機鍋爐和豎井架的槽鐵等舊材料,試制成功了一臺“0—3—0”型的蒸汽機車。(只有三對動輪,無導輪和從輪),被金達、薄內(Burnet)等英國 專家命名為“中國火箭號”和“龍號”,為我國自制的第一臺蒸汽機車(曾存于北京府右街交通陳列館內,并可生火行駛,以供眾覽,“七七事變”后失蹤,至今查 無下落)。
1887年“津沽鐵路公司”(原址為舊三岔 河口西岸)從國外進口了數臺小型蒸汽機車,其中一臺為“0—2—0”型(只有兩對動輪,無導輪和從輪,稱“0”號),此機車是我們現在保存完好的、曾在 “津沽鐵路”上運行過的最古老機車,曾在國外展出過。該機車由英國制造,總重量為1320kg,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蒸汽機車之一。從這臺蒸汽機車出現到新中 國成立,中國大地上行駛著英、美、德、法、日、比、俄等國各種蒸汽機車,被人們譽為“萬國機車博覽會”。據1949年《鐵道月刊》第188期記載:當時全 國共有4069臺蒸汽機車,其中有8個國家、30多家工廠生產的198種型號,其中天津鐵路管理局轄管的運用機車為671臺。
1952年,四方機車車輛廠制造出了中國第 一臺“解放”型蒸汽機車。其后,四方、大連、唐山、大同等機車車輛廠陸續生產了近萬臺蒸汽機車。蒸汽機車一度成為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牽引動力。1988年 12月21日,大同機車廠停止蒸汽機車生產,標志著中國蒸汽機車制造史的結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蒸汽機車已被內燃、電力機車、動車組取代。
蒸汽機車的工作原理
蒸汽機車是蒸汽機在交通工具上運用的 最好范例。我們都知道,蒸汽機是靠蒸汽的膨脹作用來作功的,蒸汽機車的工作原理也不例外。當司爐把煤填入爐膛時,煤在燃燒過程中,它蘊藏的化學能就轉換成 熱能,把機車鍋爐中的水加熱、汽化,形成400℃以上的過熱蒸汽,再進入蒸汽機膨脹作功,推動汽機活塞往復運動,活塞通過連桿、搖桿,將往復直線運動變為 輪轉圓周運動,帶動機車動輪旋轉,從而牽引列車前進。 從這個工作過程可以看出,蒸汽機車必須具備鍋爐、汽機和走行三個基本部分。 鍋爐是燃料(一般是煤)燃燒將水加熱使之蒸發為蒸汽,并貯存蒸汽的設備。它由火箱、鍋胴和煙箱所組成。火箱位于鍋爐的后部,是煤燃燒的地方,在內外火箱之 間容納著水和高壓蒸汽。鍋爐的中間部分是鍋胴,內部橫裝大大小小的煙管,煙管外面貯存鍋水。這樣,煙管既能排出火箱內的燃氣又能增加加熱面積。燃氣在煙管 通過時,將熱傳給鍋水或蒸汽,提高了鍋爐的蒸發率。鍋爐的前部是煙箱,它利用通風裝置將燃氣排出,并使空氣由爐床下部進入火箱,達到誘導通風的目的。鍋爐 還安裝有汽表、水表、安全閥、注水器等附屬裝置。 汽機是將蒸汽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設備。它由汽室、汽缸、傳動機構和配汽機構所組成。汽室與汽缸是兩個相疊的圓筒,在機車的前端兩側各有一組。上部的汽室 與下部的汽缸組合,通過進汽、排汽推動活塞往復運動。配汽機構是使汽閥按一定的規律進汽和排汽。傳動機構則是通過活塞桿、十字頭、搖桿、連桿等,把活塞的 往復運動變成動輪的圓周運動。 蒸汽機車的走行部分包括輪對、軸箱和彈簧裝置等部件。輪對分導輪、動輪、從輪三種。安裝在機車前轉向架上的小輪對叫導向輪對,機車前進時,它在前面引導, 使機車順利通過曲線。機車中部能產生牽引力的大輪對叫動輪。機車后轉向架上的小輪對叫從輪,除了擔負一部分重量外,當機車倒行時還能起導輪作用。軸箱和車 輛的滑動軸承軸箱相類似,主要起潤滑作用,防止車軸在高速運行時過熱。彈簧裝置的作用主要是緩和運行時的振動,減輕車輪對線路的沖擊,另外還能把車架上部 的重量平均分配給各個輪對。 蒸汽機車除了這三大部分外,還有將這三部分組成整體的車架,以及用來供應機車用煤用水的煤水車等。 ![]() ![]() ![]() ![]() |
新中國制造的蒸汽機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鐵路運輸事業的迅速發展,對機車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機車是當務之急。由于當時的鐵路牽引動力還是蒸汽機車,機車的制造即從蒸汽機車起步,沿著仿制舊型,改造舊型,進而自行設計新型機車的道路,循序漸進。![]() | ![]() |
![]() | ![]() |
![]() | ![]() |
“萬國機車博物館”
1881年唐胥鐵路通車后的30多年時間里,中國的18個省市修筑了鐵路計9137.2公里。這些鐵路有的是官辦,有的是商辦,有的是官商合辦,還有一部分是中外合辦,或者干脆就是外國人修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全國共修建鐵路26240.3公里。 中國鐵路蒸汽機車定名法 關鍵字: 鐵路,蒸汽機車,定名法 來源: 中國鐵路網 更新時間: 2009-01-06
1951年和1959年中國鐵道部根據1950年前保有量的蒸機,屬1947年劃為標準型(含寬、窄、寸軌)按不同輪式、系統性地根據華氏蒸機輪式定名法定編型號,用漢字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字母作代號。摘錄以下是常見的輪式代號,以輪式多少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