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是竹子初從土里長出的嫩芽,其生機蓬勃,常言道:雨后春筍。它十分符合中醫養生中提倡的“春生”的意義。春筍味道鮮美,但有些人一不小心吃得太多,不但起不到養生的作用,反而會傷害自身健康!據媒體報道,杭州有位中年子女,吃了一次春筍后開始拉黑便,之后繼續吃了幾天,竟突然嘔出一斤血來。
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難以消化,導致賁門撕裂出血。醫生介紹,很多消化性潰瘍患者中都有吃筍的習慣。每年一到春季,做胃鏡檢查的病人比其他季節要多20%,這其中除了春季早晚氣候溫差變化大引起胃腸道不適的原因外,主要與食用春筍有關。
春筍好吃,但真的不能多吃喲。我們先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春筍的營養元素,之后再具體說說哪幾類人不能多吃春筍。
春筍有“葷素百搭”的美譽,嫩的部分可以做餡吃,根部老的部分可以燉、煮,怎么烹飪都隨心所欲。現代研究發現它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還有維生素B1、B2、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鎂等,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是其他蔬菜不可替代。
筍中纖維素含量較高,在腸道內可以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增加腸道蠕動促進糞便排出,不僅能防治便秘,而且可降低與高血脂有關疾病的發病率。筍不含脂肪、淀粉少屬于天然低脂、低熱量的食品,是肥胖者的減肥佳品。
1、4歲以下兒童別吃春筍:4歲以下小孩腸胃功能相對較弱,他們消化吸收能力、咀嚼能力都較弱,很可能會直接吞下去。4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適當吃一些,但也要控制攝入量。
2、尿結石患者別吃春筍:春筍含有較多草酸,草酸很容易和鈣結合成草酸鈣,最好焯后食用。如果本身就患有尿結石,那就更不要吃啦。
3、腸胃疾病患者別吃春筍:春筍含有較多的粗纖維素,對于患有胃腸疾病及肝硬化的患者來說,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不良后果。
各位朋友,你喜歡吃春筍嗎?你怎么用什么烹飪辦法來制作春筍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飲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