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前事不忘,得書之鑒。講的是翻閱過去的記載,可以鑒別當今的得失。不過,歷史學使用的是一種由現在到過去的逆向時間觀,查后事之詳,也可以知前事之略。
《三國志·蜀志》魏延傳記載說,魏延隨同諸葛亮由漢中進攻關中時,多次建議“如韓信故事”進軍,也就是采用當年韓信反攻關中的戰略,兵分兩路,自己統領精兵萬人,出子午道奇襲長安,震動關中,吸引魏軍的注意。
常常聽到說,歷史不能假設。其實,假設是歷史學常常使用的有效方法。如果諸葛亮接受魏延的建議,采用當年韓信反攻關中的戰略,是否就會成功?物換星移,難以評說。不過,韓信反攻關中,別遣奇兵出子午道,卻可以由魏延的建議得到證明。 米爾網 www.miercn.com
漢臺遺址
灌嬰是劉邦軍著名的驍將,多次統領漢軍精銳部隊作奇兵突襲,在反攻關中的戰爭中,他沒有隨同大軍在關中西部作戰,而是徑直進入關中東部攻取櫟陽,迫使塞王司馬欣投降。由此推想,子午道的奇兵,或許正是由他統領?
2010年8月,我隨歷史再次前往關中考察,我先去咸陽尋找始皇帝的宮城,又登長陵西望寶雞,東眺臨潼,遙想當年章邯在廢丘左右環顧的不安情景。
我渡渭河,穿越長安,由子午口入谷,沿廢棄之舊道蜿蜒深入,高山夾道,樹蔭蔽日,潺潺山澗流過,崎嶇土路蔓延,斷垣殘壁光影間,盡是濃濃的歷史滄桑。回程在子午口流連長久,眼前腳下,八百里秦川盡收眼底,與同行的陜西考古學者李舉剛攝影談笑,“假使我等如灌嬰領軍出此,三秦當是無險可守,關中豈能不恐慌震動……”此地此時,我對明出子午的韓信戰略深信不疑。
考察歸來,讀周宏偉先生的鴻篇大論《漢初武都大地震與漢水上游的水系變遷》,快哉樂哉!感銘之下,我對韓信“從故道還”反攻關中的戰略和路線,竟然獲得了貫通古今的理解。
米爾網 www.miercn.com韓信影視形象 www.miercn.com 愛國交流理性平臺
韓信統領漢軍反攻關中,在公元前186 年的武都大地震之前,那時候,漢水不但是連通隴西和鄂西的暢通水道,漢水上游地區,舟楫便利。船運由漢中出發,逆水西行可以一直抵達隴西,由天池大澤北上,可以沿故道靠近陳倉。如此交通條件下,韓信暗出陳倉的戰略,在糧草和兵員的輸送上當不會有重大的障礙。
如此交通條件下,韓信大軍出陳倉以前,必定首先沿西漢水攻擊雍軍控制的下辨和西縣,其軍事意圖,一方面是作佯攻隴西的聲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封鎖漢水航道,防止隴西的雍軍順流而下,在漢軍大出陳倉后襲擊漢中,從背后攻擊劉邦軍。
事后想來,種種策劃計量之外,暢通的古漢水水系的利用,不可不謂是天助。二百年后,諸葛亮五次出漢中北伐,無一不以失敗告終,種種不利之外,古漢水水系的交通斷絕,豈非也是天不助我,命哉命哉!